李立 錢偉軍 劉芳
(河南省開封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河南開封 47500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動脈或其分支而引起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PE是常見的心肺血管病,死亡率高達20%~30%,在西方國家僅次于腫瘤和冠心病,居第3位。但若能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病死率可以降至8%[1]。本文回顧分析我院應用64層螺旋CT增強掃描檢出肺動脈栓塞9例,并分析總結其CT圖像,探討64層螺旋CT增強掃描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0.6歲。主要癥狀有進行性加重的胸悶、呼吸困難、紫紺及突發(fā)胸痛、咯血。4例有下肢深部血栓性靜脈炎史,2例有腦梗死病史,1例有骨折史,1例肺動脈高壓,1例不明原因發(fā)病。
1.2 方法
設備采用Toshiba Aquilion64層MSCT機?;颊哐雠P,使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30~40mL優(yōu)維顯(370mg/L)后再注射30mL生理鹽水,注射流率5.0mL/s,采用團注觸發(fā)技術掃描,觸發(fā)點設在肺動脈主干,預值為80HU,掃描時間約為4~6s。掃描范圍從肺尖到肺底,掃描條件:電壓120Kv,電流200mA,螺距1.2,采用0.5mm有效層厚采集,以1mm層厚和0.5mm間隔進行圖像重建,然后將容積數據輸入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
2.1 PE累及的范圍8例患者其中多發(fā)7例,雙側多發(fā)4例,單側多發(fā)3例(右側多發(fā)1例,左側多發(fā)2例);單發(fā)1例。肺段動脈栓子21支,亞肺段動脈栓子30支
2.2 PE的直接征象
根據不同程度的肺動脈及分支充盈缺損情況,分為4種表現:(1)中心充盈缺損7例,栓子位于血管的中央,周圍繞以高密度造影劑。(2)偏心充盈缺損8例,栓子位于血管的一側,而其對側則充盈高密度造影劑。(3)附壁環(huán)形充盈缺損13例,血管中心為高密度造影劑,周圍環(huán)繞低密度栓子。(4)完全閉塞10例,栓塞的血管呈低密度而無造影劑充盈;本組病例,偏心充盈缺損最多見。
2.3 PE的間接征象
(1)肺動脈高壓4例,表現為肺門動脈增寬;(2)局限性肺紋理稀疏或“馬賽克征”5例;(3)肺梗死5例;(4)胸腔積液2例;(5)心包積液1例。
3.1 肺栓塞的多層螺旋CT表現
CT表現包括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直接征象表現為肺動脈內的充盈缺損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是診斷肺栓塞的特異征象。充盈缺損分為4種。(1)中心型充盈缺損:充盈缺損位于管腔中央,四周見造影劑充盈,長軸斷面呈軌道征。(2)偏心型充盈缺損:充盈缺損位于管腔一側,旁邊見造影劑充盈。(3)附壁血栓:充盈缺損緊貼血管壁。(4)完全閉塞:肺動脈內無造影劑。其中以偏心型充盈缺損最常見。肺動脈栓塞的間接征象包括馬賽克征、肺梗死、胸腔積液、肺動脈高壓等,對PE診斷有提示作用。
3.2 后處理技術的重大作用
64層CT肺動脈成像后處理主要包括MPR、MIP和VR等。(1)MPR是利用容積掃描所獲得的二維數據重組的三維圖像,適合觀察肺葉或肺段以下肺動脈的小栓子,可從多個角度直接觀察栓子的存在,與橫軸位相比,對栓子的位置、范圍等方面的顯示更加直觀[2]。(2)MIP是沿某一方向X射線穿過容積數據等所遇到的最大密度的投影,清晰顯示肺動脈內栓子形態(tài)、走行、分布及大致累及范圍等,對肺動脈栓子有全面準確地認識,是首選的重建方法。(3)VRT技術是三維血管實時重建,它是將所有體素的CT值設為不同的透明度,利用虛擬照明效應,用不同的灰階或偽彩顯示三維空間結構[3]。但此圖像重建復雜,對栓子顯示效果欠佳,因而不作為常規(guī)成像。
綜上所述,MSCT增強掃描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檢測肺動脈主干、葉段動脈血栓的敏感性為86%~100%,特異性達92%~100%[4]。因而,是一種能夠可靠地用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無創(chuàng)、安全、快速、有效的檢查方法。
[1]賈衛(wèi)濱,李方,崔鐵軍,等.我國肺動脈栓塞誤診調查分析[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06~409.
[2]李亞林,李愛銀.肺動脈栓塞的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術分析[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志,2006,3(1):35~37.
[3]韋力謙.肺栓塞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J].華夏醫(yī)學,2007,20(1):41~42
[4]Remy-Jardin M,Louvegny S,Remy J,et al.Acutecentral thromboembolic disease:postherapeutic follow up with spiral CT angigraphy[J].Radiolgy,1997,203:17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