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紅
(南陽市宛城區(qū)中醫(yī)院內科 河南南陽 47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數(shù)器質性心臟疾病發(fā)展造成的,主要是對射血能力和心室充盈的損傷,激活了神經內分泌,導致血流動力學的異常[1]。而糾正神經內分泌成為臨床治療的主要途徑。
選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診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4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7±7.04)歲。按照NYHA分級標準,將患者分級:有22例患者為Ⅱ級,46例患者為Ⅲ級,12例患者為Ⅳ級;基礎疾病:28例患者為冠心病,37例患者為高血壓心臟病,15例患者為擴張性心肌病。所有患者均未有對β-受體阻滯劑過敏反應,心率>60次/min。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抗心衰(控制鈉的攝入量,使用利尿劑、洋地黃、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等藥品治療[2]),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選用美托洛爾進行治療,25mg/片,患者服用量由每日12.5mg開始,逐漸增加,在維持病情的情況下每2周遞增1次,直至患者心率維持在60~65次/min的范圍內,劑量不再增加,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心率過低現(xiàn)象,應及時減量調整。治療周期為半年,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并采取跟蹤隨訪。
在隨訪過程中為患者測量心率(HR)、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左心室的射血分數(shù)(LVEF),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根據(jù)上述指標判斷患者治療情況,顯效:心功能改善在II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在I級以上不足II級;無效:無改善甚至惡化。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比較
(1)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實驗組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左心室的射血分數(shù)明顯升高(P<0.05),心率和血壓均明顯下降(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測量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者測量指標比較(±s)
組別 時間 心率(次/min)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LVEF實驗組 治療后 71.3±11.6 65.4±10.1 112.8±19.2 0.49±0.06治療前 107.1±12.2 73.5±12.4 140.1±24.8 0.25±0.07對照組 治療后 82.4±14.5 69.8±11.6 127.0±23.9 0.38±0.05治療前 106.2±13.3 77.1±12.0 136.9±20.6 0.24±0.05
β-受體阻滯劑的負性肌力作用較強,曾經禁止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有學者通過實驗證實,該藥在治療初期會抑制患者的心功能,導致LVEF降低,但若使用小劑量,此現(xiàn)象并不明顯,而長期使用則可改善心功能,使LVEF升高[2]。本文中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左心室的射血分數(shù)明顯升高,心率和血壓均明顯下降,總有效率為92.5%。說明美托洛爾值得推廣應用于臨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收縮性心衰診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7~23.
[2]黃志芬,李桂強,黃建明,等.小劑量美托洛爾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3,13(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