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 曼
“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中蒙俄市長峰會在二連浩特召開
■ 舒 曼
2012年7月17日,“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中蒙俄市長峰會在二連浩特召開,旨在以“茶葉之路”為載體,亮出一個可以共享的茶文化平臺共融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地緣利益,從而極大地推進區(qū)域合作。這次三國國際商貿合作深度交流的基礎卻是茶文化共識。
來自蒙古、俄羅斯和中國與“茶葉之路”相關城市市長共 2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動。在峰會召開前,與會代表在中蒙邊境參加“茶葉之路”中蒙俄國際汽車穿越拉力賽出境發(fā)車儀式。與會代表來到伊林驛站博物館參加重走“茶葉之路”駝隊選撥集訓儀式,并觀看駝隊表演,二連浩特市委書記孟憲東和北京東方瑞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胡明方在儀式上先后發(fā)言,介紹重走茶葉之路有關籌備情況。
主題峰會開幕式于下午在二連浩特行政中心舉行。峰會由二連浩特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閆紅主持,二連浩特市委書記孟憲東、中國對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軍新、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副市長桑加吉耶夫?贊德拉、湖南省益陽市常務副市長楊躍濤、山西省晉中市政協(xié)主席張春生、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伊爾比特市市長代表阿加豐諾夫?KEA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分別講話。
開幕式上,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首席專家莫里森、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恰克圖市長代表彼圖史克耶夫、蒙古國茶葉之路研究會會長旭仁其木格、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會長鄧九剛、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陸堯、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舒曼、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劉曉航、二連浩特市市長包崇明等分別作峰會主題演講。出席本次活動的有關領導還有二連浩特市人大主任巖毅,二連浩特市政協(xié)主席烏云畢力格,內蒙古武警總隊政委張如平,以及茶葉之路沿線中蒙俄26個城市政府市長、官員和代表。
明清盛極一時的草原茶葉之路連結了中國、蒙古、俄羅斯和歐洲,是一個可以深度挖掘的文化內容,其歷史記憶清晰,商貿特征顯著。經過現(xiàn)代國際關系文化的重新塑造,更利于構建共享的文化精神符號。為此,本次“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二連浩特)中蒙俄市長峰會將在 18日上午繼續(xù)召開城市聯(lián)盟籌備座談會和招商項目推介會以及成果發(fā)布會。
廣義的茶葉之路是從武夷山到莫斯科,狹義的茶葉之路,也就是草原茶葉之路主要特指起點在河北張家口到蒙古國烏蘭巴托(庫倫),并延續(xù)至恰克圖乃至俄羅斯的“張庫大道”,也稱為“張庫恰國際商道”。如果按照一條完整的線路來定論茶葉之路起始,那么,起點應在福建武夷山,終點應在莫斯科,重點應為張庫大道。
三百多年前,中國商人將福建武夷山的茶葉通過張庫大道運到莫斯科,再從莫斯科經圣彼得堡運到英國倫敦。作為古代茶葉之路上二連浩特伊林驛站,有著非常重要的商貿節(jié)點功能,正是因為茶葉之路的重要性,對張家口、歸化(呼和浩特)、庫倫(烏蘭巴托)乃至恰克圖的城市發(fā)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透過即將進行的重走茶葉之路的活動,完成中國茶文化一次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之旅,藉此平臺,加大中蒙俄三國旅游協(xié)調力度,加強區(qū)域協(xié)作,努力打造中蒙俄茶葉之路上的黃金旅游線路,沿“茶葉之路”建設草原經濟走廊。
如果說,茶葉之路曾將邊界的、文化的、自然的、民俗的、地理的、語言的脈絡劃分,那么,重走茶葉之路又將這些東西凝聚,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人類寶貴的自然和人文遺產。茶葉之路,記錄了中外茶葉貿易的風雨滄桑,顯示了中國先商的勤勞和智慧。不僅成為世界茶文化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蒙俄三國共同的文化遺產。
“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中蒙俄市長峰會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蒙古國茶葉之路研究會、俄羅斯茶葉之路研究會、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財經國家周刊》雜志社,以及茶葉之路沿線有關城市協(xié)辦。本次活動得到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廳、內蒙古自治區(qū)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的特別支持。
“茶葉之路”與城市發(fā)展(二連浩特)中蒙俄市長峰會駱駝選撥集訓啟動儀式
2012茶葉之路中蒙俄國際汽車穿越拉力賽車隊整裝待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