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枝 楊漫溈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1]?,F(xiàn)高血壓病發(fā)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加強對高血壓病的衛(wèi)生宣教,防治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社區(qū)基層醫(yī)院的工作重點。我院對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12月份在本院確診的56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了社區(qū)干預措施治療高血壓病的相關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12月份在本院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接受該研究的患者共有5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配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2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高血壓分級等一般情況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均無高血壓并發(fā)癥發(fā)生。
1.2 研究方法 患者初次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接受該研究時,應完善詳細信息并建立電子檔案存檔。根據分組情況,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組除藥物治療外,給予多種干預措施。隨訪2年,每個月定期到本院復查血壓,記錄存檔。2年后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情況。
1.2.1 對照組治療措施 對照組根據血壓分級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控制血壓,并在確診時一次性告知患者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
1.2.2 干預組治療措施 干預組除外相應藥物控制血壓外,給予多種干預措施。具體包括:①健康教育:詳細、耐心的向患者講訴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原因、常見癥狀、治療原則、預后及相關并發(fā)癥等,強調長期控制血壓的重要性。②心理干預:給患者詳細解釋高血壓患者的預后及并發(fā)癥,強調該病是慢性疾病,遵醫(yī)囑改善生活行為、長期穩(wěn)定控制血壓后疾病進展緩慢,生存年限長,生活質量優(yōu)良;鼓勵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家庭、社會活動;保持開朗的心情,對疾病有著樂觀的態(tài)度。③合理飲食:向患者解釋飲食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每人食鹽量不超過6 g為宜;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膽固醇食物;補充鈣和鉀鹽,多食新鮮蔬菜和牛奶;多食對降壓降脂有益處的食物,如香菇、蘋果、海帶、燕麥等。④改善生活習慣:高血壓患者的生活習慣對病情有著重要影響,患者應當戒煙,限制飲酒,每日飲酒量不能超過相當于50 g乙醇的量;適當運動,較好的運動方式是低或中等強度的等張運動,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 min。⑤減輕體重: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應盡量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5。⑥用藥指導:向患者解釋用藥的必要性、藥物的服用方法、劑量、注意事項,需要強調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不得隨意增減藥物或者停藥,嚴格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以上干預措施需多次重復進行,每次隨訪時向患者及家屬強化以上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盡可能要求患者按上訴要求執(zhí)行。
隨訪兩年后,復查血壓,與確診高血壓病時的血壓水平對比。
血壓控制標準[2]:①顯效:舒張壓比確診時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者收縮壓下降20 mm Hg以上。②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但已經降至正常,或者收縮壓下降10~19 mm Hg。③無效:不滿足上訴標準則為無效。
血壓控制情況:對照組28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血壓控制有效,有效率為75%,干預組28例患者中血壓控制有效的有26例,有效率92.8%,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血壓控制情況對比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高血壓患者總人數已超過1.6億,占全國人口18.8%以上[3]。要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減少高血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必須提高人群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提高高血壓患者遵醫(yī)囑的意識,改善不良生活行為,長期規(guī)律用藥,控制血壓。而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qū)人群的防治,其重點是社區(qū)干預措施。社區(qū)干預措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多種研究證明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可以有效的改變不良生活行為[4]。健康教育是指向高血壓患者及家屬講訴高血壓相關知識,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針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如高鹽高脂飲食、肥胖、吸煙、大量飲酒、缺乏鍛煉等進行干預,反復強化,增強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并使患者改善生活行為。健康促進以心理干預為主,增強患者的信心和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樂觀面對疾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社區(qū)干預措施對高血壓的防治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多種干預措施,宣教了相關知識,增強了健康意識,樹立了健康信念,增強了患者對醫(yī)囑的依從,改變了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從而減少了高血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1]胡才友,黃搖慧,楊搖澤,等.綜合強化干預對血壓影響的縱向隨訪研究:社區(qū)人群心腦血管事件前瞻性研究系列之九.中國老年人保健醫(yī)學,2009,7(1):35-39.
[2]汪順銀,黃德嘉,張耿新,等.抗抑郁治療對高血壓病伴抑郁癥患者血壓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4):244-246.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51.
[4]吳政.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心率血壓變異性的研究.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8,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