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著床稱為異位妊娠,異位妊娠的部位有輸卵管、卵巢、腹腔、闊韌帶、子宮頸、及子宮殘角等,但最常見的部位為輸卵管,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的95%左右,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發(fā)病率約1%,是孕產婦主要死因之一,異位妊娠臨床診斷有時較困難,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開展,使異位妊娠得到了早期診治。[1]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異位妊娠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各60例,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異位妊娠患者,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7.6歲,臨床特征:盆腔炎48例,腹部手術史39例,有妊娠經歷33例。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各60例,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腹腔鏡組: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頭低臀高位,以CO2形成人工氣腹,使腹腔內壓力達到14 mm Hg為宜,于臍輪上緣和左右麥氏點分別作10、5、5 mm切口,置入腹腔鏡及器械,探查腹盆腔,對輸卵管破裂出血者,盡快吸凈積血,確定異位妊娠部位,根據(jù)患者有無生育要求、妊娠部位決定行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開窗取胚術[2]。開腹組:采用硬膜外麻醉,按常規(guī)開腹行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開窗取胚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選用 SPSS 15.0,各組間均值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鎮(zhèn)痛例數(shù)、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注:兩組進行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鎮(zhèn)痛例數(shù)(h) 術后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60 31.5±19.8 0 7.8±5.3 64.2±33.1開腹組60 121.3±49.5 56 24.6±5.8 135.6±3.6
腹腔鏡的出現(xiàn)是醫(yī)學上的一大進步,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腹腔鏡設備器械不斷更新,腹腔鏡手術范圍逐漸擴大,大部分經典的婦科剖腹手術已被腹腔鏡手術取代,本組分析說明,異位妊娠腹腔鏡治療有明顯的優(yōu)勢,手術創(chuàng)傷輕、術中出血少、對腸管干擾小、腸功能恢復快、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值得臨床廣泛推廣[3]。
[1]劉彥.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79-80.
[2]苑春莉,韓麗英,夏美慧,等.應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98例分析及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2):4583-4585.
[3]李光儀.異位妊娠腹腔鏡保守手術.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