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每一個企業(yè)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識人方法,雖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有一套識人招數(shù)。他認為在集團內(nèi)要成為一個總經(jīng)理,就要懂得帶兵、帶心。而如何看出一個總經(jīng)理有沒有這種特質(zhì),他認為可以從飯桌上觀察出來。
許勝雄說,他和員工去吃飯時,會觀察員工的吃飯行為。他舉例,如果八個人去吃,剛好有一道菜是八塊肉,這時,如果有一個員工只顧自己一直吃眼前這道菜,忘了別人還沒吃到,在許勝雄眼里,這個員工的表現(xiàn)如何呢?答案是:“這種人,即便能力再強,最多只能當副總,不可能當總經(jīng)理,他沒有分享的概念。”他說,自己會從細處觀察一個人,“因為這種時候最不會偽裝”。
臺灣裕隆集團董事長林信義,也曾嘗試過“飯桌上的招聘會”:“我們以前的面試很精彩,來應(yīng)聘的人,公司都請他吃飯,因為我們是自助餐,平常有二三十樣菜,從吃飯的態(tài)度、動作,都可以看出門道?!?/p>
林信義觀察到:“有的人拿很多,看到這個好吃那個好吃,一直拿,最后吃不完,他可能分寸不夠,包了很多工作,做不完;有人先拿一次,吃了蠻好吃的,再去拿一次,他會量力而為;如果每次都拿很少,那他其實也是浪費了很多時間;有人很拘謹,吃了很少的東西就不再吃了,那我說他浪費了一頓免費午餐的機會,也很可惜?!?/p>
林信義說,這些飯桌上的觀察,并不是事先通知好的面試內(nèi)容,即使讓應(yīng)聘者知曉也沒關(guān)系,這些生活小事幾乎是無法掩飾的。但是,他也并不會因為餐桌上的某個細節(jié)而斷送應(yīng)聘者的前程:“我不會說你吃飯習慣不好就不用你,其實這些人或許都可以用,可以借此了解他們的性格優(yōu)缺點在哪里?!?/p>
平日里,下屬與林信義之間的交流,對他也是重要的參考:“無論你跟他講東還是講西,他都完全附和你,這種人最好不要安排在要害職位,他只是一個執(zhí)行者。他會把你交代的事做得很有效率,錯的也會做得很有效率,所以,他不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人?!彼矚g下屬的風格是,給主管提供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你應(yīng)該給他提出,A方案、B方案、C方案,分析各自的優(yōu)點、缺點,然后說你建議用哪個方案,為什么。如果你只是把優(yōu)點、缺點寫出來,也不提供建議,你只是一個分析師而已?!?/p>
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有偏頗,就很難要求他具備忠誠、正直等品質(zhì);如果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yè)提倡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就很難融入到企業(yè)的整體氛圍中去。也就是說,如果企業(yè)在選人時,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才的價值取向問題,就很難指望招聘的人會為公司作出貢獻。
(王小玲摘自《時代青年》2011年第10期圖/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