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琳 王寶典
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南洛陽 471002
急性左心衰竭是內(nèi)科急危重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往往合并氧合功能障礙,迅速糾正低氧血癥是其治療關(guān)鍵。有研究認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大大提高了搶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1]。但當患者耐受性差,不宜接受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時,無創(chuàng)呼吸機提供了另一種可行的輔助呼吸的方法[2]。本院在急性左心衰竭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使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將2009年3月~2011年10月本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4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納入研究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心臟病、治療前血壓、心率、動脈血氣分析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組23例,男 14 例,女 9 例,年齡 56~76 歲,平均(63.20±6.78)歲,包括冠心病1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對照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齡57~74 歲,平均(62.40±7.12)歲,包括冠心病 14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均給予體位、高流量吸氧、鎮(zhèn)靜、強心、利尿、擴血管、緩解支氣管痙攣、糾正酸堿失衡等。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同時應用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根據(jù)患者情況,采用呼吸面罩,呼吸模式為S/T,吸氣壓力(IPAP)為 6~15 cm H2O,呼氣壓力(EPAP)4~6 cm H2O,氧流量4~6 L/min。持續(xù)應用至病情好轉(zhuǎn),并據(jù)病情適當調(diào)整吸氣壓、呼氣壓以及氧流量。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1 h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并觀察呼吸頻率(RR)、心率(HR)、收縮壓(SBP)、動脈血氣指標氧分壓(PaO2)、氧飽和度(SaO2)的變化。
有效:治療1 h后發(fā)紺、呼吸困難、大汗、強迫體位緩解,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消失或減少,RR、HR、BP、PaO2、SaO2恢復正?;蚋纳?;無效:未達到標準為無效。
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在使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1 h后在呼吸、心率、動脈氧分壓及血氧飽和度上明顯改善,和對照組有明顯差異,而在收縮壓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見表1。
兩組在治療1 h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肺部啰音減少,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8.33%,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左心衰竭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心肌收縮力下降,致使左室充盈壓增高,外周血阻力增大,心臟后負荷增加,肺靜脈回流受阻,從而導致肺循環(huán)淤滯[3]。急性左心衰竭搶救是否成功取決于能否迅速糾正缺氧、減輕心臟負荷。隨著人們對無創(chuàng)通氣技術(shù)的不斷認識,其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療中起到的作用得到肯定[4],這在本文當中也得出了同樣的結(jié)果。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實質(zhì)相當于壓力支持+呼氣末正壓,其用于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機制可能為:由患者的吸氣觸發(fā)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吸氣時給予一定的壓力,使吸氣省力;呼氣時提供一較低正壓,防止肺泡萎陷,從而改善通氣,增加氧合,有利于改善缺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糾正呼吸衰竭,減少呼吸肌做功,減少氧耗及交感神經(jīng)壓力。另外,還可通過升高胸腔內(nèi)壓力,減少靜脈回流,降低心室前負荷,改善冠脈循環(huán)與心肌缺血,提高心臟做功效率[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各參數(shù)的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各參數(shù)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RR(/min)HR(/min)SBP(mm Hg)PaO2(mm Hg) SaO2(%)治療組(n=23)對照組(n=24)治療前治療后1 h治療前治療后1 h 29.2±3.1 18.6±3.1△28.9±2.8 25.7±4.2 120.1±14.9 93.7±8.6△122.1±15.6 110.9±7.2 138.2±19.1 115.5±17.3 140.2±20.7 119.7±16.8 56.3±19.3 88.5±12.6△58.2±18.7 74.1±7.4 79.6±4.6 92.5±4.5△76.5±8.1 80.2±4.6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n)
無創(chuàng)呼吸機體積小,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不影響患者吞咽、進食、說話,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較少發(fā)生人機對抗,不會出現(xiàn)呼吸機相關(guān)性并發(fā)癥[6]。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作為一種通氣手段越來越受到心血管醫(yī)生的關(guān)注,在本研究中筆者觀察到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盡早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能使動脈血氧飽和度及氧分壓迅速上升,且能明顯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由此可見無創(chuàng)呼吸機是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的輔助治療,尤其在院前急救、急診科以及基層醫(yī)院,可推廣使用。
[1]王保國.實用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103.
[2]王鳳芝,冀銳鋒,張雪娥,等.BipAp鼻罩式機械通氣治療左心衰竭[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2):4.
[3]羅學宏.急診醫(yī)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9-170.
[4]Rusterholtz T,Kempf J.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with facemark in patientswith acute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J].Intensive Care Md,1999,25(1):2-8.
[5]陳揚渡,沈?qū)帲_書裕,等.經(jīng)喉罩置入氣管導管機械通氣聯(lián)合嗎啡治療急性左心衰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9):44-45.
[6]鈕善福.進一步拓寬面罩機械通氣的適應癥[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2,1(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