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雙玲
我每天在高樓里辦公,撥開窗簾,俯瞰這無眠的都市——石林高聳、車水馬龍,間或有綠植在陽光下,也似乎被這喧囂淹沒、孤獨、倦怠了。青山綠水總在遙遠的城市之外,朦朧著似有似無的輪廓。
有同事說,我們是城市里的困獸。忙碌的時候,半年也出不了城,對春夏秋冬根本就模糊了概念。我們是高空的雁,上觸不計白云,下接不到地氣。談笑間如此“酣暢”的多番自嘲。
當朋友送的百合凋謝了,當缸里的小金魚釋然了這個世界,當太陽被烏云更替。唯獨櫥柜里,還有一罐茶葉,默默地為我們守候著大自然的氣息和青春……
茶,一片樹葉,生來山水云霧間,徜徉市井高堂里。它會呈現(xiàn)出鮮花、木材、水果、堅果、香料、青草等的香氣,會呈現(xiàn)出百般滋味。芳草清幽,只是一種植物,就跟美玉一般,演繹其它石頭所不具的美感,茶的魅力勝于金枝玉葉,因而令人格外流連。
我家在湖北鄂西里,一年頂多兩三次能回到故鄉(xiāng),感受那份根本的踏實與歸屬。
光陰荏苒,除了高空皎月、漫天星辰和電話那頭日復(fù)一日的噓寒問暖,唯有沏上幾杯恩施玉露與同事共享,由此感知來自叢林深處,那濃濃的家鄉(xiāng)味兒。
欣賞她,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我仿佛能透視到千里之外的崇山峻嶺,老屋背后的竹園,恩施原生態(tài)山野所賦予的蒼翠盛夏。
稱一聲“玉露”,我似乎看到豆蔻年華的土家姑娘倚在吊腳樓上,綻放明媚笑容,回眸中清歌一曲月如霜。淺嗅她,沁人心脾的清爽勁兒,一如深谷中醞釀出的春風(fēng),拂過臉頰,心曠神怡。
經(jīng)沸水沖泡,芽葉復(fù)展如生,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嫩綠明亮的湯色。這潔凈與雅質(zhì),宛若清江般從容透徹,表里如一。輕啜一口,醇與和。這滄桑不老的蒸青,好似講述著陸羽《茶經(jīng)》里的故事,古老的工藝中再融入土家茶人的樸素情懷,怎能不綿綿潤澤心田。
施兆鵬贊“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清水康夫稱“恩施玉露、溫古知新”,名流雅士為她詠嘆,古今中外無數(shù)茶人將她銘于心上。平凡如我者,更是對她情深意長——這富硒的恩施玉露。
一片故鄉(xiāng)葉子的靈氣,撫慰了舌苔與腸胃,更送給我無窮瞎想,在不滅霓虹編織的夜晚,我將自己催眠在玉露的芬芳里,遨游在我親愛的故鄉(xiāng)。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xiāng)的風(fēng)雨橋、吉慶時跳的擺手舞茶……甚至媽媽年輕時的輕喚。
茶,回歸的向?qū)?,為我撰寫故土的史詩?/p>
茶,回歸的向?qū)В瑤姨ど媳几凹亦l(xiāng)的路程。
茶,回歸的向?qū)?,當我向你描述那無邪的童年,可以從這杯恩施玉露開始,我們邊嘗她滋味、聞她氣息,邊聽她的故事……
十分慶幸,在我朝氣蓬勃的年紀,能修得這緣分——以茶為侶。
當我?guī)е喴仔欣?,獨自滲進北京的人流,浩瀚的陌生感席卷著我嬌小身軀和稚嫩靈魂。無論如何,這女子以她的方式“出仕”了!不奢望輝煌,只為探尋未知生命里潛在的各種可能。
在這里,沒人能幸免于工作的壓力,生活在別樣的年代,各類信息常常沒有篩選的余地,直接混進尚未成型的意識,誰都會跌宕起伏,誰都會偶遇挫折和誤解……有人放棄,有人瘋魔,更有著名企業(yè)高層成為接二連三的跳樓者、猝死者。何以至此?他們只是忘了回歸的路。
久久抗爭于外界,所有的關(guān)注都集中在花紅柳綠的浮躁點:成敗、利潤、金錢、地位。當內(nèi)心充盈如是種種,執(zhí)念于成敗,一旦敗下陣來,整個人徹底崩盤,絕望了。
我的內(nèi)心有個巨大的懸疑:要是“他們”曾與茶結(jié)緣,要是他們再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品茗者,穆如清風(fēng)。茶,能帶領(lǐng)我們通向自然山水。
煮茶者,雅人深致。茶,能教會我們最優(yōu)雅的言行舉止。
書齋客廳,為自己擺上簡易茶席。有興時焚香一炷,煙韻縈繞間:煮水、燙杯、潤茶……多少重擔也能在這流水聲中悄然擱淺,多少壓抑也能在這遠道而來的香氣中漸漸釋然。
記得我真正愛上茶的那一天,曾遇到過一位端莊素雅的茶藝師,她心無雜念做茶的樣子感染了我。
當她,纖纖素手,均勻茶湯。當她,低頭品茗,眼神流芳。那空間,那女子,那靜謐的綠蘿。屹然構(gòu)成我心中夢幻樣的景致。
“因為美,我們繼續(xù)前去?!币驗橐环輰庫o的感召,我走進茶的世界。
清洗茶具,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洗具,洗心也。我耐心地將所有器具擦拭至煥然如新,內(nèi)心霍然間格外通明。正如佛家說的“掃地,掃心地”一般。為它人拂去塵埃,更是為自己揮去陰霾。
上善若水,泡茶,從頭至尾與水交流,感受水之“善”,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水溫好了嗎,水量合適嗎?心氣會沉下來,人也就慢下來了。遵循著令人舒服的規(guī)矩和節(jié)奏,衍生出一泡茶,這個過程便是修行啊!
人說“禪茶一味”,修行者多數(shù)愛茶,因為品茶更是品自己、品心境、品百態(tài)。讀懂了生活的人大都會淡定,方知平淡是真,從容為上;不愛紛爭愛和平。
一杯大紅袍,“綠葉鑲邊兮紅袍罩身”,巖谷花香兮韻味尤長。令人神往那澄碧清澈的九曲溪——“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帶領(lǐng)無數(shù)人歸去武夷山,去享受那獨有的風(fēng)貌靈逸。
一杯白毫銀針,品茶中“美女”,體悟“本色天然精采制,纖塵不染鑒其心”,讓我們感受福鼎茶園中采茶女的圣潔心靈和源于百年前的不朽傳說。
一杯阿里山,仿若已飄然出這北國的城池,來到高山?jīng)鐾ぶ?,看俊逸的阿里山姑娘翩翩起舞,長發(fā)于風(fēng),笑容清甜,那高山澗邊獨有的風(fēng)情。
一杯碧潭飄雪,茉莉花香四溢,又見梨花點點于湖面,春風(fēng)起漣漪,總有人伴隨這碗茶,回歸他夢中的瑤池。
一杯天山雪菊……
一杯一杯再一杯,屢不盡的江山水,道不盡的南國春。四季無限美,只看我們是否遺忘,又是否有勇氣停下匆忙的腳步,回歸它的懷抱,接受洗禮。一個完整的自然鏈,無論環(huán)環(huán)間是否嬉鬧,但是一個整體就是一個最大的和諧世界。當融情自然間,就是久違的平靜了。
我喜歡靜坐一番后,在午后的陽光里泡茶,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茶葉中那雋永的大自然。無論悲傷歡喜過,來到茶席前,觸觸茶具,我又會覓得那份心靈深處最悠然的寧靜。
茶,回歸的向?qū)?。當我們回歸于靜,也歸于那個最包容的自己,也歸于更長久的幸福感中。
以茶為侶,以茶會友,甚至可以茶道精神“廉美和敬”作為某種信念。末了,都可歸結(jié)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已,無任何神奇。不以此附庸風(fēng)雅,不以此彰顯自我。
茶為媒介,能帶你我回歸。沉香亦可,瑜珈亦可,太極亦可,一束花亦可,一粒沙亦可。逢它,信它,愛她,皆是緣,無可異議。心懷善念,正念——這是茶愛茶者,是我,不變的堅持與方向。
茶,回歸的向?qū)?,讓我在“出”“入”中多了一欄扶手,多了一份自如。城市生活六年有余,我的心境中,總有一些堅守如初,簡單如初?/p>
今生,有茶為侶。
(本期《茶藝師手記》作者朱雙玲來自“東方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