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安,陳亞萍,李海燕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浙江余姚 315400)
穩(wěn)定期COPD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韓麗安,陳亞萍,李海燕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浙江余姚 315400)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穩(wěn)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將COPD穩(wěn)定期患者5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和干預組(31例)。對照組予以一般護理,干預組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手段,觀察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結果1年后,干預組患者的VCmax、FEV1、PEF和FEV1/FVC均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干預組的PO2和SpO2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而干預組的PCO2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焦慮評分明顯下降,6min步行距離有所增加,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干預組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手段能夠明顯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對于鞏固治療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護理;治療結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通常呈進行性發(fā)展。臨床上幾乎所有的COPD患者都面臨著病程長、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長期住院所帶來的困惑,長期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及家庭、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F(xiàn)有的藥物與治療方法都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趨勢[1]。COPD穩(wěn)定期是肺功能恢復的有利時機,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淖o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程。鑒此,筆者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31例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呼吸內科因COPD住院患者57例進行家庭調查。所有入選患者診斷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2],均有反復咳嗽、咯痰、氣促病史,癥狀每年持續(xù)3個月以上,連續(xù)2年以上。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3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齡55~73歲,平均(64.3±7.5)歲;住院時間7~34d,平均17.1d。對照組2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齡52~69歲,平均年齡(63.5±5.4)歲;住院時間7~31d,平均18.1d。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1.2.1 勸導戒煙: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疾病的成因及吸煙的影響并介紹一些成功的戒煙個案,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屬的鼓勵和支持。與患者共同制訂個性化的戒煙計劃,明確目標。
1.2.2 吸氧的干預:長期氧療(long-term oxygen therapy,LTOT)是COPD緩解期治療的一場革命[3]。能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氧療(包括吸氧目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項、用具消毒更換和安全措施等),堅持每日吸氧,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一般是采用鼻導管吸入氧氣,流量1.0~2.0 L/min,要求患者每日氧療時間在15h以上,最好能達到每日氧療18h以上,LTOT可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1.2.3 心理支持:老年COPD患者42%存在抑郁癥狀[4]。對老年COPD抑郁患者,首先應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對患者的抑郁狀況進行正確的評估,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針對患者的煩惱和苦悶加以正確疏導,同時優(yōu)化社會支持網絡,鼓勵家庭親友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經濟上的幫助,幫助患者有效地利用社會支持網絡,樹立防治疾病的信心,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1.2.4 呼吸功能訓練的干預:①腹式呼吸,根據(jù)病情可取仰臥位、半臥位或坐位。將左右手分別放于上腹部,全身肌肉放松,靜息呼吸,經鼻吸氣,以口呼氣,呼吸時要緩慢均勻。吸氣時上腹部鼓起,呼氣時內收,呼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長1~2倍。護士先作示范指導,注意糾正動作,2~3次/d,10~15 min/次。這一呼吸可增強膈肌力量,減低氣道阻力,提高潮氣量,使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獲得改善。②縮唇呼吸,閉口經鼻吸氣,然后縮唇,象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呼氣時縮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調整??s唇大小分寸和呼氣流量,以能使距離口唇15~20cm處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不致熄滅為適度。10~15min/次,每日數(shù)次。③呼吸保健操,包括深呼吸與擴胸、下蹲、四肢運動和按腹等相結合的體操運動。第1節(jié)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10~20次;第2節(jié)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上移下滑,上移吸氣,下滑呼氣,10~20次;第3節(jié)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擊拳,出拳吸氣,還原呼氣,10~20次;第4節(jié)雙腿交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氣,放下呼氣;第5節(jié)吹懸掛的小紙球訓練[5]。訓練時間約30 min,訓練1~2次/d。鍛煉時量力而行,以患者自己覺得稍累而無呼吸困難為度。冬天戶外鍛煉注意保暖,防止感冒。1.2.5 營養(yǎng)干預:測量體質量,以體質量指數(shù)(bodymass index,BMI)為自變量,以單位體質量靜息能量消耗(REE/WT)計算COPD患者的實際能量需求,為患者提供能量支持,其中蛋白質、脂肪、糖類分別占20%、30%、50%,每日可進食雞蛋4個、牛奶250mL、水果250g。日常飲食應以富含維生素為主,適量增加瘦肉、魚等高蛋白及高脂肪物質。
1.2.6 中醫(yī)干預: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多由久病肺虛、痰飲伏肺,每因外邪誘發(fā)加重,主要集中在痰、瘀、虛3個方面。辨氣可分為肺氣失宣、肺氣阻滯、肺虛氣滯、腎氣虛弱4型,辨痰治療則以滌痰、化痰、通陽為法。緩解期宜溫補脾腎、扶正消痰。
1.3 評價方法:12個月后,分別監(jiān)測2組肺功能及生存質量。采用肺功能測量儀,測定患者最大肺活量(maximum vital capacity,VCmax)、第1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呼氣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采用生存質量測評表(quality of life,QOL)[5]評價2組患者生存質量。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情況、抑郁心理情況、焦慮心理癥狀。由主管護士詢問記分。每個問題采用4級評分,1分為最好,4分為最差,分數(shù)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7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回收率100%。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評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數(shù),測試內容分10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監(jiān)測比較患者6 min的步行距離作為運動耐力指標。血氣分析觀察血氧分壓(PO2)、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及血氧飽和度(SpO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變化:干預組患者的VCmax、FEV1、PEF和FEV1/FVC均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年后2組患者的肺功能的變化
2.2 血氣分析比較:1年后干預組的PO2和SpO2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而干預組的PCO2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氣分析比較
2.3 生存質量評估:干預組生存質量評分表評分中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焦慮等因子評分明顯下降,6min步行距離有所增加,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1年后2組生存質量評分及6m in步行距離比較
2.4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干預組ADL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護理干預后ADL評分比較
老年COPD緩解期患者經以呼吸功能訓練為主的綜合護理干預后,VCmax、FEV1、FEV1/FVC、PEF均較對照組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改善老年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干預組患者采用縮唇腹式呼吸與呼吸操相結合的訓練方法,并給予吸氧、營養(yǎng)、戒煙、心理、中醫(yī)等綜合干預模式,通過改變COPD患者淺快的呼吸模式,延緩呼氣流速,讓氣道內保持一定的氣壓,防止外周小氣道過早陷閉,使肺泡殘氣量減少;有利于肺泡的排空,增大潮氣量和降低呼吸頻率,促進氧和二氧化碳在肺內的交換;通過增加膈肌活動度,使膈肌收縮力加強,改變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從而使減退的肺功能得以恢復,阻止肺功能進一步下降[6],這些改善與藥物治療有直接的關系;但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和關注程度,使之能長期堅持吸氧、呼吸功能訓練和保持良好的情緒,肺功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因此,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護理干預對促進COPD患者康復的效果是肯定的。
COPD是一種慢性病,患者常常會對治療喪失信心,而有些家屬漸漸對患者的痛苦習以為常,表現(xiàn)出不十分關心的心理,甚至對患者產生厭倦感,使患者更痛苦,脾氣變得暴躁而古怪,不但不服從治療,甚至加倍吸煙。因此,綜合護理干預在解除患者軀體疾苦的同時要了解患者心靈的創(chuàng)傷,要善于理解、關心他們,做好家庭成員及單位人員的工作。良好的社會支持可緩沖應激事件對患者情緒的影響,預防和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同時加強患者的家庭氧療,促進氧氣與血進行氧合和CO2的排出[7]。干預護理能明顯提高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的焦慮或者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距離和社會活動能力。同時,護士通過定期隨訪,密切了護患關系,可以起到督促與監(jiān)督作用,有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給予早期干預,促進患者康復。
[1] ALLEN TC.Pathology of small airways disease[J].Arch PatholLab Med,2010,134(5):702-18.
[2]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委會.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診治規(guī)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4):199-203.
[3] STOLLER JK,PANOSRJ,KRACHMAN S,et al.Long-term oxygen treatment trial research group.Oxyge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PD:current evidence and the long-term oxygen treatment trial[J].Chest,2010,138(1):179-187.
[4] CIOBANU LD,PESUT DP,SRIVASTAVA GN.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neumologia,2009,58(4):206-209.
[5] JANMEJA AK,MOHAPATRA PR,KUMAR M.The impact of“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overnment of India guidelines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2003”on quality of life[J].Lung India,2009,26(4):102-105.
[6] HILL K,CECINS NM,EASTWOOD PR,et al.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practical guide for clinician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91(9):1466-1470.
[7] THAKUR N,BLANC PD,JULIAN LJ,et al.COPD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the role of hypoxemia and oxygen therapy[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0,5(8):263-269.
(本文編輯:趙麗潔)
R563.8
B
1007-3205(2012)06-0674-04
2011-12-12;
2012-01-28
韓麗安(1972-),女,浙江余姚人,浙江余姚市人民醫(yī)院主管護師,從事呼吸內科疾病護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