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瑤 趙建新 王遠麗 廣建梅 白 樺
心理素質(zhì)教育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內(nèi)容。國家教育部2001年3月頒發(fā)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社政[2001]1號)文件中指出:“高等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專業(yè)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學校中的一種新的類型,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有和普通高校一致的方面,也有自身獨特的方面。高職新生剛剛經(jīng)歷高考,作為高考的低分人群,又剛剛從高中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是適應性心理問題最集中的時期。心理適應性是心理素質(zhì)中一個重要維度,因此,找到影響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的主要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有助于我們對高職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適應性教育。也為本研究的后續(xù)研究《班級團體輔導與選修課團體輔導提高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的對比研究》提供團體輔導方案制定依據(jù)。
1.1 對象 云南省玉溪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園藝系全體新生120人和選修院級選修課《心理素質(zhì)訓練》的來自農(nóng)林系、計科系、經(jīng)管系的新生34人,施測對象人數(shù)共計154人。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06份。
1.2 方法
1.2.1 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問卷 王滔[1]在張大均的理論基礎上,在理論構想模型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用因素分析法編制了《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問卷》,該問卷分為3個維度,10個因素,共130個項目。其3個維度分別是認知維度、個性維度、適應維度。該問卷各維度及因素的一致性信度在0.61~0.80之間,重測信度在0.65~0.81之間,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問卷的題項和因素的擬合情況經(jīng)多位專家考察,具有較高的內(nèi)容效度,經(jīng)相關分析也獲得較好的結構效度。問卷采用Likert 5點記分,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別給予5~1分的評定。本研究采用王滔的《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問卷》測查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整體發(fā)展水平和心理素質(zhì)其中一個維度心理適應性。
1.2.2 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ARS) 臺灣吳秀碧等[2]編制了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reshman Adjustment Rating Scale,FARS)。國內(nèi)學者王才康[3]對FARS進行了修訂,經(jīng)過因素分析將新生適應問題概括為獨立生活困擾、資源利用困擾、人際關系困擾、學習方法困擾、職業(yè)目標困擾5個方面,使得FARS更適合國內(nèi)的實際情況,為新生適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修訂后的FARS各分量表的內(nèi)在一致性系數(shù)在0.54~0.84之間,平均為0.70。該量表共42道題,按4級評分。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適應的困擾越大。
1.2.3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用來評定近期心理健康狀況的癥狀。共90道題,按5級評分。量表總分或因子分越高,說明健康水平越低。該量表共包括10個因子,即所有90項目分為10大類。
1.2.4 卡特爾16種個性因素測驗(16PF)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格量表之一。包括187個題目16種人格因素,即樂群性、聰慧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這16種個性因素在一個人身上的不同組合,就構成了一個人不同于其他人獨特的人格。
1.2.5 施測方式 在新生入學軍訓結束后2010年10月份同一時間統(tǒng)一指導語在安靜的教室中對調(diào)查對象進行問卷測查,把測題做成PPT,學生勾選答題紙即可。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對所研究和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檢查和校對,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進行單樣本皮爾遜相關分析和向后逐步剔除法多元回歸分析。
2.1 心理適應性與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ARS)的相關分析見表1。
表1 心理適應性與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ARS)各維度的相關(r)
表2 心理適應性與SCL-90總分及其各維度相關(r)
表3 心理適應性與16PF各因子相關(r)
可以看出,職業(yè)目標困擾、獨立生活困擾、學習方法困擾越大,心理適應性狀況就越差。
2.2 心理適應性與SCL-90的相關分析 見表2。
軀體化、焦慮、精神病性程度越高,心理適應性狀況越差。
2.3 心理適應性與16PF的相關分析 見表3。
敏感和世故性程度越高,心理適應性狀況就越好,幻想程度越高,心理適應性狀況就越差。
2.4 回歸分析 見表4。根據(jù)相關分析的結果,與心理適應性相關的是FARS中的職業(yè)目標困擾、獨立生活困擾、學習方法困擾,SCL-90中的軀體化、焦慮、精神病性,16PF中的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共9項。其中只有世故性和敏感性是正相關,其余均為負相關。因此,把以上作為自變量,把心理適應性(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量表適應性維度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建立FARS、SCL-90、16PF對心理適應性的多元逐步回歸方程,方法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
表4 心理適應性的回歸分析結果
獨立生活困擾、世故性、敏感性、軀體化、焦慮依次被剔除,最后剩下精神病性、職業(yè)目標困擾、學習方法困擾、幻想性進入回歸方程。經(jīng)過回歸方程的有效性檢驗,回歸方程有效。得到心理適應性的回歸方程為:
Y=174.18-4.37X1-8.23X2-9.79X3-0.68X4
其中,Y為心理適應性,X1為精神病性,X2為職業(yè)目標困擾,X3為學習方法困擾,X4為幻想性。
利用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量表中的適應維度得分來度量心理適應性,FARS和心理適應性相關的因子是職業(yè)目標困擾、獨立生活困擾、學習方法困擾,人際關系困擾非常接近相關,資源利用困擾不相關。大學新生適應量表本身就是一個專門針對大學新生適應性的量表,所以和心理適應性相關程度高,資源利用困擾之所以不相關,分析原因是在2010年十一國慶后做的測試,新生已經(jīng)入學1個多月,對學校環(huán)境已經(jīng)熟悉,對資源利用也已經(jīng)熟悉。因此,要改善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在團體輔導方案中,要著重幫助學生樹立職業(yè)目標、學會獨立生活、改進學習方法、學會人際交往。資源利用困擾問題隨著學生對學校的熟悉,會自行緩解。
利用SCL-90來度量心理健康不健康的程度,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心理適應性和心理不健康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是-0.19,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心理適應性就越好。在心理不健康的因子中,和心理適應性負相關的是軀體化、焦慮、精神病性。軀體化是很多因素引起的身體反應,精神病性也不是發(fā)展性團體輔導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改善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團體輔導方案要注重降低其焦慮水平。
利用16PF度量人格因素,16PF中敏感性、世故性和心理適應性是正相關,幻想性和心理適應性是負相關。其中敏感性和我們事先的設想是有差異的,事實上我們認為,中等程度的敏感性更有利于適應,過高和過低的敏感性都會影響適應,本研究中的正相關結論可能和樣本本身敏感性偏低有關,經(jīng)過把原始資料導入SPSS 17.0計算,樣本的敏感性初分為(8.75±2.54)分,轉(zhuǎn)換為標準分為3~6分,是屬于偏低的分數(shù),但是樣本敏感性分數(shù)偏低是否為造成敏感性與心理適應性正相關的主要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要改善高職新生心理適應性,在團體輔導方案中,要注重糾正學生過度天真幻想,培養(yǎng)學生腳踏實地,認清現(xiàn)實,精明能干的作風。
在回歸方程中,Y=174.184-4.374X1-8.227X2-9.785X3-0.683X4,Y為心理適應性,X1為精神病性,X2為職業(yè)目標困擾,X3為學習方法困擾,X4為幻想性。說明對心理適應性影響最重要的幾個方面依次是學習方法困擾、職業(yè)目標困擾、精神病性、幻想性。在學習方法困擾方面,這可能和高職新生是高考的低分人群,對學習方法比較困惑,另外高職學習又是以培養(yǎng)動手能力為主,學習方法和普通院校及高中階段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困擾大;職業(yè)目標困擾方面可能因為就讀于高職院校這種新的高等教育類型,對職業(yè)目標和職業(yè)前景比較擔憂;幻想性是人格中的因子,高職新生正處于青年早期,沒有進入社會,從學校到學校,還處于愛幻想的時期;精神病性不是發(fā)展性團體輔導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高職新生適應性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上要加重學習方法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分量。團體輔導方案中還要注意降低學生的幻想性,讓他們學會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學習。
[1]王滔.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結構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2]吳秀碧,賀孝碧.新生大學生活困擾之調(diào)查研究[J].輔導學報,1991(14):175-206
[3]王才康.大學新生生活困擾的初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