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于當前國內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方面理論空白的現(xiàn)狀,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攀巖賽事運作現(xiàn)狀的獨特性進行具體分析,以中國傳統(tǒng)管理哲學及西方賽事管理理論為依據(jù),進一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希望為我國攀巖項目賽事運作管理提供一點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中國特色 攀巖賽事 運作管理
中圖分類號:G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31-02
攀巖運動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以來得到快速發(fā)展。國民所得的提高、余暇時間增多、北京奧運會帶來的體育熱潮等因素極大的促進了攀巖的推廣。攀巖賽事在全國許多大、中、小城市中逐漸開展起來,整體水平有了很大進步,并逐步向專業(yè)化體育賽事靠攏。攀巖運動作為一項“舶來品”,在中國市場化、人文要求下被賦予許多新的內容,其賽事也表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體育賽事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攀巖賽事對社會和文化、自然和環(huán)境、政治、旅游和經濟具有強大沖擊影響力,為攀巖賽事的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攀巖賽事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賽事,也對賽事運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運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一項體育賽事影響力的大小,也將對該賽事今后能否長期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對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建設符合我國發(fā)展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對于攀巖賽事在中國的推廣與普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我國攀巖賽事運作現(xiàn)狀的獨特性分析
1.1 發(fā)展前景廣闊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fā)達,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崇尚挑戰(zhàn)自我,回歸大自然的愿望日趨強烈,攀巖順應社會潮流,成為當今的時尚運動。隨著我國攀巖運動的快速發(fā)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自從2004年10月中國選手陳小捷奪得首個速度攀巖的世界杯冠軍以來,7年多時間內中國人先后獲得過幾十次世界冠軍。各項重大國際性攀巖賽事也紛紛落戶中國,我們已日益成為國際上推動此項運動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正如中國登山協(xié)會攀巖攀冰部主任丁祥華所說:“攀巖項目具有很好的社會價值,未來發(fā)展前景看好。”攀巖賽事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而具有較大的傳播效應。[1]通過這種傳播效應與社會影響力,使我國攀巖賽事形成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吸引了越來越多社會資本對攀巖賽事的關注和參與,使它成為了新的社會投資熱點。
1.2 發(fā)展不均衡
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攀巖賽調查顯示,我國攀巖運動水平低且發(fā)展很不均衡,上海、江西、廣東、香港、湖北五省、區(qū)占參賽隊的2/3,而其它八個省份共占1/3,很多省份甚至沒有派出參賽隊。[2]攀巖賽事主要集中在南方及東部沿海城市,這些地區(qū)相對經濟發(fā)達,大城市聚集,人口密度高,對于外來新興事物接受程度高,且對于回歸自然的運動項目需求程度高。與此同時,攀巖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逐漸表現(xiàn)出新的特色—— 高校成為中國攀巖賽事主陣地。國內高校逐漸認識到開展攀巖運動對學校的作用,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列,辦高水平運動隊、辦專業(yè)等,通過這一渠道來宣傳學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1.3 缺乏專業(yè)人才隊伍
我國傳統(tǒng)體育賽事的運作通常都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隊伍,不僅包括高水平的競技人才,還包括具有行業(yè)管理經驗的專業(yè)賽事管理人才。而攀巖項目作為新興的體育運動,在中國興起時間還不長,缺乏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那樣選苗、育苗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當前攀巖高水平運動者不乏業(yè)余愛好者和高校學生,尚未形成長期組織培訓、科學指導的競技人才隊伍。而攀巖賽事也是近幾年才逐漸興起的,雖然其巨大的經濟發(fā)展?jié)摿ξ簧偻顿Y商的關注,但是這些體育產業(yè)的開發(fā)商、經營商雖然精通經營之道,往往對攀巖賽事的特點缺乏了解。因此在攀巖競賽實體運作上缺少相應的組織與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專業(yè)管理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攀巖競賽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
1.4 當前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
雖然我國攀巖運動在近幾年里發(fā)展比較快,但是攀巖運動還未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這說明在國內的發(fā)展一直還處在比較邊緣的狀態(tài),從近幾年世界杯攀巖賽、世界極限運動會及亞洲杯比賽成績來看,我國的競技攀巖水平和歐、美等國還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不僅表現(xiàn)在攀巖的競技水平上,還表現(xiàn)在攀巖賽事的運作水平上。當前我國攀巖賽事運作缺乏市場意識及賽事品牌意識,多數(shù)攀巖賽事運作中主要局限于賽事本身,很少考慮賽事品牌的建設,而眾多賽事舉辦方也往往缺乏攀巖賽事品牌運作經驗,賽事品牌資源整合不力,致使攀巖賽事未能發(fā)揮出品牌優(yōu)勢。
2 中國特色攀巖賽事運作管理的理論依據(jù)
構建中國特色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要求我們不光從管理技術與管理科學上建立中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而且必須運用整體化的管理哲學思想及其應用效能對中國體育賽事運作管理模式的發(fā)展方向進行宏觀把握。[3]
2.1 西方管理科學理論的借鑒
西方管理思想的產生于演變都是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實踐中產生的。在商品經濟土壤的培育下,西方管理理論既有嚴密的形式又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方面,它依靠明確細致的法律條文和規(guī)章制度進行統(tǒng)一管理。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劇烈變動的商品經濟生活,它又不得不經常地超越和打破自己的管理規(guī)范,不斷進行著管理思想和理論的革新和創(chuàng)造。西方管理科學與中國具有強大繼承性的管理哲學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于中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更具有指導與借鑒意義—— 對賽事運作管理過程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xié)調的系統(tǒng)項目管理理論;對一系列目標有順序的實現(xiàn)而完成整個賽事目標的目標管理理念;對賽事運作風險的權變組織理論及以品牌賽事打造為核心的市場營銷理論等西方管理科學理論,對中國攀巖賽事的普及與長遠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論指導價值。
2.2 中國管理哲學意蘊的傳承
博大精深的中國管理哲學是建立中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所必須的豐富理論源泉。中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不應脫離中國文化內涵而機械照搬國外模式懸空架構,脫離中國文化內涵建立的模式具有不穩(wěn)定性,很容易形成文化排斥,必然被大眾視為“異端”,在“格格不入”的現(xiàn)實對話中失去“市場”,走向衰敗。中國哲學作為維系中華民族兩千年文明的思想紐帶,在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尚具有較強的延續(xù)性,將在新時期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文化的性格似乎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表征中國文化性格的中國管理哲學意蘊將對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的建立起到借鑒、提高的作用。[4]
3 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
處于探索期的中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對西方國家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不可以單純的復制和移植,惟有在深入了解西方國家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經驗的前提下,遵循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規(guī)律性,科學合理的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攀巖品牌賽事。
3.1 市場主導
要建立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首先必須增強賽事運作管理的市場主體意識,逐步實現(xiàn)賽事經費來源多元化,突出市場機制及其管理方法手段的作用,將賽事項目管理理念、市場經營理念、賽事綜合效益訴求理念貫徹于攀巖賽事運作的全過程,尤其是市場營銷理念,采用市場機制及其方法手段經營攀巖賽事,逐步形成攀巖項目的品牌賽事。
3.2 制度健全
管理是體育賽事運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內部管理和運行規(guī)則都是在整密的制度下完成和實現(xiàn)的,在體育賽事運作期間,將所有制度建立完善,在管理中就有據(jù)可尋。當前國內攀巖賽事運作管理基本上按照國際慣例和安排原則進行,大多僅從競技賽事的角度來組織,忽視了賽事的商業(yè)化運作機制,缺乏符合國內經濟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的、規(guī)范的商業(yè)運作流程,對于賽事運作過程中突發(fā)事件及賽事風險缺少應急機制。制度健全、規(guī)章嚴密是攀巖賽事得以在中國健康發(fā)展的理論依據(jù),也是建立中國特色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的基石。
3.3 理念創(chuàng)新
建立運作管理理念有利管理者從管理學的角度認識賽事事物的本質,有利于對賽事展開管理活動,因此明確和建立運作管理理念顯得十分必要。當前一些賽事運作中,傳統(tǒng)媒介宣傳不力,再加上網絡媒體跟進不足,導致傳播價值降低,使得許多贊助、廣告商望而卻步,從而造成賽事的市場化運作水平不高。因此,創(chuàng)新傳播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通過別出心裁的賽事包裝和策劃在網絡媒體傳播中吸引公眾的目光,必然事倍功半。
3.4 品牌打造
品牌體育賽事是指以競賽為核心,圍繞競賽和提供相關服務的賽事活動,被社會所認同并受公眾歡迎的競賽活動,具有極大市場潛力,對舉辦地經濟、社會、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的賽事。鑒于品牌賽事所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時也要致力于品牌攀巖賽事的打造。在形成品牌資產的基礎上再進行品牌延伸,逐漸形成攀巖品牌賽事系列,培育品牌文化、建立品牌忠誠。同時,注意結合國內具體實際,吸取和借鑒國際大型攀巖賽事的經驗和做法,爭取把攀巖賽事做大做強,形成國際賽事品牌,以謀求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服務我國體育事業(yè)。
4 結語
我國攀巖賽事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而對于攀巖賽事的運作管理模式還在進一步探索當中。當前,我國攀巖賽事運作管理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發(fā)展前景廣闊、地區(qū)發(fā)展不均衡、缺乏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和當前水平相對較低的獨特性,通過對這種獨特性進行分析,引入西方攀巖賽事運作管理理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攀巖賽事運作管理模式成為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肖林鵬,葉慶暉.體育賽事項目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劉清早.體育賽事運作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陳云開.賽事經營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葉慶暉.體育賽事運作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5]劉榮,趙光州.大型體育賽事的運作模式與營運管理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