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道是一種線性的開放空間,其規(guī)劃需要體系化的方法。隨著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綠道這種符合城市環(huán)保建設要求的園林建設,能夠提升城市形象,豐富市民娛樂生活,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廣東省城市綠道的建設基本符合生態(tài)旅游需要,若在人文特色上深入探討,可以打造出個性化綠道,提升城市魅力。
關鍵詞:綠道 園林布景 人文特色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10-01
綠道—— 城市的新名片?!熬G道”的概念最早可以最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一般指線形綠色開放空間,依托城市景觀如:河濱、海邊、溪谷、山脊等與人文景觀相連接的道路。其間設置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驛站,給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緩行空間。
如今,隨著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綠道這種符合城市環(huán)保建設要求的園林建設,能夠提升城市形象,豐富市民娛樂生活,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
1 廣東省城市綠道的建設現(xiàn)狀
1.1 充分依托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城市最為寶貴、獨特的資源,旅游開發(fā)潛力相當巨大;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旅游城市如深圳、珠海、增城等,綠道的建設基本依托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如大海、山林、農(nóng)田、溪流等,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旅游系統(tǒng)。珠海的綠道設計便是充分利用原生態(tài)資源,把優(yōu)美的海岸線融入設計之中,使得蘆葦叢生的荒草地,沿海的沙灘石頭群景觀和現(xiàn)代化道路,揉合一體,相映成趣。
1.2 能夠較好的連接分散的各個景點
由于經(jīng)濟實力和旅游動力有限,現(xiàn)階段旅游景點呈散點分布狀態(tài),城市中的各個景點間往往缺乏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綠道的建設能夠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優(yōu)化整合旅游空間,有效地把主要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點聯(lián)系起來,拓展旅游項目的深度。如韶關市的綠道設計,串聯(lián)了城市周邊的名山圣水、“三江六岸”。其中1號綠道就有效的聯(lián)接韶關最有名的地質生態(tài)公園丹霞山與南華禪寺兩大龍頭資源,讓游者在游覽這兩大景點之余,也能順著綠道領略韶城風情。
1.3 缺少人文特色
隨著綠道理念廣泛推廣,綠道的建設進一步展開,綠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休閑空間建設都起到積極的作用,似乎成為城市破解旅游資源開發(fā)瓶頸的契機。
但縱觀廣東全省綠道設計,不難發(fā)現(xiàn),設計構思相似性過多,個性不足。相似的道路鋪設,相似的樹種栽種,相似的花卉構思,相似的驛站涼亭。這樣相似的設計,能夠稱得上是漂亮,舒適,但未能突顯一個城市的特質。個性化綠道的建設更需要把城市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和諧的連接起來,讓綠道的自然之美鍍上一層獨特的人文之美。
2 中外著名園林人文之美啟示
2.1 蘇州園林—— 天人合一的園林設計
蘇州自古是江南富商云集之地。富商家宅規(guī)模巨大,常帶有私家庭院花園。這些私家園林多能因地制宜,自然成趣,每一座園林都各獨具特色。這些特色并非源于園林的自然風光,而是來自園主獨特個人歷練。
如拙政園。它的第一位主人是當朝御史王獻臣,因為直言進諫,不討皇帝歡心而辭官返鄉(xiāng)。為宣泄自己不滿朝廷,遠離皇宮的情緒,為此園取名“拙政”。園中“蘭雪堂”、“聽雨軒”、“與誰同坐軒”都體現(xiàn)了園主以“蘭”、“雪”自喻的高潔情操,以及返鄉(xiāng)后縱情山水的決心。
蘇州園林啟示:園林的設計,若能把人的靈氣融入自然之中,為無情的植物注入人的才情、期許,讓綠色“著我色”,園林才會“活”過來,也自然會“火”起來。
2.2 凡爾賽宮苑—— 充滿神話色調的園林設計
凡爾賽宮苑,以海神噴泉為中心,主樓北部有拉冬娜噴泉。拉冬娜泉池設計取自羅馬神話—— 拉冬娜與天神朱庇特私通生下了孿生兄妹太陽神阿波羅和月亮神阿特彌斯,天神把那些曾經(jīng)對她有所不公的村民變成烏龜、癩蛤蟆之類。宮苑的雕塑比比皆是,且多為美麗的神話或傳說的描寫。這些神話色調為凡爾賽宮苑大氣附上幾分王權的神秘色彩。
凡爾賽宮苑啟示:園林的設計,加入人類的歷史,把那一段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交給綠色去訴說,讓每一座園林成為人類靈魂獨一無二的驛站,這樣的設計是無可取代的。
3 結合啟示,城市綠道個性化設計改進對策
3.1 植物栽種凸顯地域特色,圍繞主題設置
植物栽植規(guī)劃首先要考慮到本地區(qū)的各種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地理位置、自然和人工植被等因素。
在分析自然因素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植物的多樣性、合理性和區(qū)域特色。讓綠道上栽種的植物不僅易于維護,更是文化圍繞主題,凸顯地方特色的主角。
這里可以參考希臘旅游勝地圣尼托的植物栽種例子。在圣尼托這個藍白相間,色彩相對單調的空間里,適合在干燥氣候,充足陽光下生長的勒杜鵑(又名三角梅、九重葛)被廣泛栽種于圣尼托的庭院中。紅艷艷的勒杜鵑,隨著藤架攀爬上海邊白色房子上,這樣的紅、白、藍的光影世界構成了希臘圣尼托風景的主題。
珠海市的市花也是勒杜鵑,在綠道上也引入該花。如何讓市花深深印在觀賞者心里?需要園林設計師配合綠道的主題精心打造。效仿希臘圣尼托,在特定的主題下,利用多層多色植物高低搭配,從層次配色上凸顯紅艷的市花。
在植物的選取上,配合當?shù)刂黝},可以選取有象征意義的植物,如象征高潔的梅,象征堅韌的松,利用各種花語,賦予植物故事、靈魂,增添植物的玩味性,打造富有意蘊,有情調的主題綠道。
3.2 融合藝術雕塑,訴說主題歷史故事
中外著名的園林,幾乎都把雕塑藝術的成功地融合在造林藝術中。
石獅子、石龜、石麒麟等這些帶有神話色彩雕塑,在我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中常常運用。它們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寄予了園主美好的期許,是園林設計的點睛之筆,相當具有鑒賞價值。
國外的古典園林較為常見的雕塑是神話人物。這些莊嚴的雕塑背后,往往是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神話故事。游人置身其間,既能品味園林藝術,又能感受到神秘而又浪漫的藝術情調。
在現(xiàn)當代的園林建筑中,園家利用雕塑藝術手段來營造園林意境的方法日益普及。根據(jù)園林造景的性質、環(huán)境和條件,園家運用的雕塑作品,形象或抽象或具體,題材不拘一格,主題也豐富多樣。
綠道驛站,這些較大的歇息空間,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圍繞主題,適當融合藝術雕塑。用造型獨特、內蘊豐富的雕塑訴說當?shù)靥貏e的風情故事,豐富綠道的內涵,增添人文文藝氣息。
4 綠道的展望
我國的綠道發(fā)展處于起步狀態(tài)。在城市規(guī)劃及城市設計中推廣應用綠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綠道,用綠色訴說城市的那些景,那些事,那些人,展現(xiàn)城市獨特的風采,將必然成為城市生長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郭中芹.國內外綠道規(guī)劃與建設比較分析[J].綠色綜訴,2012,3.
[2] 俞孔堅,李迪華.城市景觀之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3] 朱春陽,李樹華,紀鵬,等.城市帶狀綠地寬度對空氣質量的影響[J].中國園林,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