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民國時的袁世凱是一位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卻不一定知道三國時期的袁術也做過幾天皇帝。
袁術,字公路,漢靈帝時為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汝南汝陽(河南商水縣西南)人,司徒袁安之孫,司空袁逢之子,四世三公之家庭出身。他與同時期的袁紹是同父異母弟兄關系。
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術被盟主袁紹委以“總督糧草,應付諸營,勿使有缺”的后勤部長之職。江東孫堅自告奮勇愿做先鋒,首戰(zhàn)告捷,并斬殺了董卓手下副將胡軫,并于袁紹處報捷,袁術怕孫堅打破洛陽,殺了董卓建成大功,便不發(fā)糧草給孫堅,結(jié)果搞得孫堅軍中無糧,四下亂竄,被董卓大將華雄大敗。
華雄迎擊十八路諸侯,連連得勝,斬了孫堅之祖茂、袁術之俞涉、韓馥之潘鳳,眾人皆面露懼色。正當此時,關云長大聲說:“小將愿往,斬華雄之頭獻于帳下?!北娭T侯聽了大喜,袁術卻破口大罵:“你欺我們沒有大將嗎?量你一個弓手竟敢狂言,給我亂棒打出!”
不一刻,關云長果然斬華雄之首獻了上來,張飛乘機說:“俺哥哥斬了華雄,不乘機殺入關去,活捉董卓,更待何時!”袁術聽了大怒道:“我們大臣之間還互相謙讓,量你一個潑縣令、手下小卒,竟敢在此耀武揚威,都給我趕出去!”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散伙后,袁紹得了冀州,袁術駐在南陽。他遣使者向袁紹求戰(zhàn)馬千匹,袁紹一匹未給。袁術記恨在心,暗地派人聯(lián)絡孫堅,夾擊袁紹與劉表。
孫堅本與袁術因上述斷糧一事不睦,但為報劉表截路奪璽之仇,故不聽部下之言決意起兵。后被劉表手下呂公設計射死。孫堅長子孫策年僅17歲便繼承父業(yè),但因兵微地狹,投袁術處安身。后見袁術非成器之材,便向袁術提出借兵三千,以圖創(chuàng)建大業(yè)。袁術乘機要孫策以傳國玉璽為質(zhì),方可借兵。自此玉璽落到袁術手中。
后來,孫策開創(chuàng)了江東基業(yè),向袁術索要玉璽,袁術生稱帝之心,推托不還。不僅如此,還征戰(zhàn)孫策,攻打劉備,七路大軍征呂布,四方樹敵。
接著,袁術自以為地廣糧多、兵精將勇,又有玉璽,不聽眾人勸告,于東漢興平二年冬,在壽春稱帝。一時間,龍乘鳳輦,祀南北郊,冊立皇后太子,衣服飲食后宮官制,一如帝王,好不熱鬧。
其實只有袁術不知,這傳國玉璽、龍袍帝號,抱在袁術懷中,穿在袁術身上,加在袁術頭上,只能成為招來四邊攻打的幌標。曹操聯(lián)合劉備、呂布、孫策等出兵三十萬大敗袁術,攻下壽春,斬他四員大將,焚燒他的偽宮室殿宇及一切犯禁之物,偽帝都壽春被收掠一空,袁皇帝惶惶然逃命去了,于是曹操罷兵回許都。
袁術得此喘息之機,本應思錯改過,可他卻反而更加驕橫,不恤軍民,對外四方皆敵,在內(nèi)眾叛親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萬般無奈下準備歸帝號給袁紹。他棄淮南,歸河北,親自送玉璽給袁紹。路經(jīng)徐州時,被劉備截住打得他落荒而逃,最后只剩下一千老弱病殘。當時正處盛夏,兵盡糧絕,人多餓死,袁術嫌麥屑做成的飯粗,不能下咽,求蜜水止渴,廚人說:“只有血水,哪有蜜水!”袁術聽了,坐在床上,大叫一聲,倒于地上,吐血而死。
袁術死后,他的侄子袁胤護其靈柩及家眷奔廬江而來,結(jié)果被一個叫徐璆的人全部殺死,奪得玉璽獻給曹操,得了一個高陵太守的賞賜。
袁術一生,既無外交方略,又無內(nèi)政之治,只憑著四世三公的門第驕橫奢侈,四面樹敵,又狂妄自大。更為甚者他不自量力,單靠以不正當手段得到的一塊玉璽便冒然稱帝,把自己擺在千夫所指、眾矢之的的位置上,哪有不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