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吃粗糧成年后不易得心臟病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兒童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全谷物等食物,有助降低日后患心臟病的危險。
研究負責人喬·卡爾森博士及其同事對2000多名12~19歲的美國孩子的飲食及其代謝綜合征的癥狀進行了研究,這些癥狀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好膽固醇水平過低及腰圍過粗等。結果發(fā)現,在纖維素攝入量最低(每1千卡路里食物中纖維素不足3克)的孩子中,危險為9%,而攝入纖維素最多(每1千卡路里食物中纖維素至少11克)的孩子中,危險僅為3%。
卡爾森建議,要使兒童心臟更健康,每天應該吃3份水果、3份蔬菜和兩份全谷食物。
檢測鼻黏膜可預測老年癡呆
德國一項研究發(fā)現,在老年癡呆癥狀出現數年前,可從患者鼻黏膜中檢測出一種名為Tau蛋白的沉淀物,這種蛋白質可導致早老性癡呆癥患者腦細胞死亡。研究人員先前只知道這種有害沉淀物會出現在腦細胞和視神經細胞中,因此在試圖確診相關疾病時通常會先利用熒光染料為眼中這種蛋白沉淀物著色,再采取視網膜掃描檢測。
在研究熒光染料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鼻黏膜中的蛋白沉淀物與腦部蛋白沉淀物“高度相關”,檢測鼻黏膜蛋白沉淀物比視網膜掃描更易確診老年癡呆癥。
癌癥患者存活時間平均延長6倍
一份報告稱,自1971年以來,罹患各類癌癥的患者在確診后存活的時間平均增加了6倍。英國麥美倫癌癥援助中心收集了從1971年至今20種癌癥患者的數據顯示,醫(yī)學的發(fā)展顯著延長了腸癌、乳腺癌和淋巴癌患者的存活時間。不過,胃癌、胰腺癌、肺癌及腦癌患者的存活時間并未明顯增加。
其中,結腸癌患者的存活時間從7個月延長到了10年。而在上世紀90年代時,乳腺癌患者從確診到死亡的時間平均就已經超過了10年。不過,過去40年中腦癌患者的存活時間只是從13周上升到了28周。
心臟病患者中 98%是A型性格
美國著名心臟病專家弗里德曼等人經過長達20年的觀察研究發(fā)現,A型性格的人患冠心病的幾率是B型性格的1.7~4.5倍,而且發(fā)病率與飲食、有無高血壓等無關。這種性格的人長期處于緊張和應激狀態(tài),這些心理行為的反應通過神經內分泌機制而引起身體的—系列變化,如血液中血小板數目增加,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增高等,特別是急躁發(fā)怒時,血清內膽固醇的含量在半小時內可增高一倍,而所有這些改變正是誘發(fā)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統計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與A型行為有關。在心臟病患者中,A型性格達98%。尸體解剖檢驗證明,A型性格的人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的概率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因此,也有人把A型性格稱為“心臟病”性格。
越老越有夫妻相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專家羅伯特·扎榮茨分析了多對夫妻在新婚和婚后25年所拍的照片,結果發(fā)現,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越長,外表越相似。而且,生活越快樂的夫妻,相似度也越高。
這些年里,夫妻會在同樣的部位長出皺紋,因為他們共同生活,有相同的情緒。扎榮茨推測,老夫老妻并非總是那么相像,只是在年老以后表現得更明顯。年老以后,很多鮮明的外貌特征消失,如皮下肌肉、頭發(fā)等,外貌更多顯示出骨骼特征。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拉什頓說,人們會被和自己長相相似的人吸引,保證自己的基因庫能可靠地保存下來,傳遞給后代。
屋里放玩具可平和心態(tài)
憨態(tài)可掬的玩具熊、鬼靈精怪的兔八哥等,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少樂趣。別小看了這些玩具,它們還能讓成年人也變得更加真誠、友善。
美國哈佛大學薩夫拉倫理學中心的研究員史瑞德哈莉·德賽等人招募了一批成人受試者,將他們分到兩個不同的房間,一間擺著各種有趣的玩偶、卡通玩具、彩色鉛筆等;另一間則沒有這些“兒童化”的裝飾品。結果發(fā)現,即使在鼓勵人們“說謊能得到好處”的刺激下,身邊有玩具的受試者的謊話數量比普通房間的人也減少了20%。
此外,他們的整體行為和思維方式表現得更加和善、大方,更愿意慷慨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