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布光的方法
最簡易的光就是正面光,在室內有窗戶的情況下,被攝對象面對從窗戶進來的散射光,或在沒有窗戶或沒有太陽光的情況下,利用室內的多排日光燈或多排頂燈造成的散光源,我們將這些光源稱作正面光,這時被攝對象影像缺乏立體感。
在正面光基本照明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光源作為主光。主光的位置與攝像機的光軸左右成15度、與被攝對象高度成45度,光比是主光1.2比基礎光1。這時拍攝的物體大部分是受光面,有極少一部分呈現陰影,具有一定的立體感。
在上述基礎上,再增加另一個光源作為輔光。這時主光的位置與攝像機的光軸左右成35-45度,與被攝對象高度成45度,光比是主光1.5比基礎光1。輔光的位置在主光另一側,與攝像機的光軸左右成30 -50度,與被攝對象高度成10-15度,光比是輔光0.8比基礎光1。這時被攝對象三分之二是受光面,三分之一是背光面,但背光面里的細節(jié)也能看清,此時的影像比較完美。
在上述基礎上,再增加另一個光源作為輪廓光。主光和輔光的位置同前,輪廓光的位置與攝像機的光軸在70-110度之間,與被攝對象高度成70-80度。光比是輪廓光1.5-2比基礎光1。這時被攝對象的頭頂和肩部有明顯的輪廓光,此時的影像更加完美。
這就是三點式照明,三點式照明系統(tǒng)是傳統(tǒng)好萊塢的基本燈光設置,雖然簡單但是極為實用。可以廣泛用于影視拍攝、動畫制作領域中的各種場景和物體的照明,它是用光勾勒出物體造型的一種可靠方法。
小常識
1 正面光
正面光是指提供基礎照明的光,一般是在攝像機方向投向被攝對象區(qū)域,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多余的陰影。
2 主光
主光是對被攝對象的照明的主要光源,因此主光通常會用光質較硬的聚光燈來照明主體。一般情況下,從正側面投射主光,但要注意主光與被攝對象的距離和角度。
3 輔光
又稱補光,輔光是一種無影的軟光,輔光一般用光質較軟的散光燈。輔光架在主光的另一側,向主體正面略側面打光,用來降低主光所投射的生硬而粗糙的陰影。它可以減弱光亮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反差,表達陰暗部分的細部,使畫面看起來更生動,更有層次和立體感。輔光不應該破壞主光的效果。
4 輪廓光
輪廓光一般用逆光,也可以用側光。光源在較低位置對著攝像機時,它可以將拍攝的三維物體呈現立體剪影的效果。光源在較高位置對著攝像機或側對著攝像機時,能勾畫出被攝對象的部分輪廓或全部輪廓,在影調上把被攝對象和背景區(qū)分開來,讓主體和背景之間產生空間感和立體感。
5 氣氛光
氣氛光又叫效果光,一般用不同于其他光源的色溫。這種光一般用于音樂、舞蹈、戲劇節(jié)目之中?,F在也較多應用到結婚典禮之中,它可以較長時間用一種顏色,也可以不斷變換顏色,甚至快速切換閃爍。
6 景物光
景物光用來加強景物的立體感和層次透視感。其中包括眼神光、服裝光、裝飾光等。
室外布光的方法
白天在室外拍攝時,一般只有一個太陽光源。晴天或少云時,太陽光是一個強光源。在陽光下拍攝,人物造型立體感強,光比較大,有明顯的陰影。電影、電視劇拍攝都會使用大功率的鏑燈來補光。小成本制作或個人則沒有這種的條件,這時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用反光板。反光板可以看做是第二個或第三個光源。
室外晴天陽光下的補光有兩種情況,在早上8點至11點或下午2點至4點拍攝時,太陽與地平面呈30-70度之間,這段時間內光線比較穩(wěn)定,亮度變化小,是拍攝的最佳時間??蓪⑻柟庾鳛橹鞴?,反光板作為輔光。反光板在陽光照射被攝對象的另一側,高度可與被攝對象齊平,以消除背光面的陰影。根據不同的距離找到合適的光比。也可以用金色反光面,高度可低于被攝對象,模擬地面的反光,獲得溫暖的暗部調子。
另一種是在中午時間拍攝,太陽與地平面在70度以上,陽光從頭頂上直射下來,這時將太陽作為主光,容易在鼻和下巴下形成陰影,一般攝影者都忌諱在這個時段拍人像。但我們可以利用這時太陽的直射強光,把它當做輪廓光,逆光拍攝,用兩塊反光板分別當做主光和輔光,可以得到很完美的光造型。作為主光的反光板的空間位置可參照燈光的主光位置,可以距被攝對象較近,以獲得較強的光照,作為輔光的反光板的空間位置可參照燈光的輔光位置,可以距被攝對象較遠,以獲得與主光不同的光比。
當被攝對象在晴天的陰影區(qū)域內拍攝,(如高樓、樹陰下)由于周圍的環(huán)境很亮,相比之下,被攝對象就顯得暗了,雖然可以根據被攝對象進行曝光,但周圍過亮的環(huán)境會失去細節(jié),這時可將反光板放在陽光下,將陽光反射到陰影區(qū)域中的被攝對象身上。
陰天或多云時,因為太陽光透過云層,光照被大大減弱,太陽光呈漫反射,光線均勻,人物造型柔和,光比較小,但缺乏主光,沒有層次,色彩還原不好??梢杂梅垂獍逶跀z像機旁15度的位置對被攝對象進行補光,反光板距被攝對象的距離不同,可得到不同強度的照度,當然在不影響拍攝的前提下可以盡量接近被攝對象。反光板的位置盡量舉高,模擬云層中的陽光效果,使被攝對象呈現立體感。
一塊反光板效果不明顯可用兩塊反光板。使用兩塊反光板進行補光時,還可以通過與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而得到不同強度的主光和輔光。
反光板不僅可以用來反射太陽光,也可以用來反射燈光。在夜間拍攝時,有時會出現被攝對象在適合拍攝的位置,沒有合適的光源,這時可以將汽車大燈的光反射到路邊要拍攝的人身上;將露臺的燈光反射到燈光前的人物上。
Tips:
攝影師自己的影子不進入畫面。
被攝對象移動時,反光板需要找到一個與被攝對象相對的距離和角度,隨被攝對象一起移動。
影視攝影時用反光板補光還不同于平面攝影時用反光板補光,反光板是模擬光源,一定要相對穩(wěn)定。除非是模擬水面反射光的效果,否則,會對光源產生懷疑。面積大的反光板在風大時使用會有一些麻煩,這時可以兩人來固定反光板。
小常識
光在物體表面的亮度與光源的本身發(fā)光強度以及光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有著密切的關聯。
光源的發(fā)光強度不變,距離近,亮度高,距離遠,亮度低。亮度與距離成一定的比例。假設光源距被攝對象為1米,照射面積為1平方米。距離為2米時,光的照射面積是2×2=4平方米。距離為3米時,光的照射面積相應為3×3=9平方米。距離為二倍時,照度減弱1/4,距離為三倍,照度減弱為原來的1/9。光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光的平方反比定律說明:光的強度根據光與物體的距離,按距離平方的反比而減弱。
光源距被攝對象越近,照度越大,照射面積越小。
光源距被攝對象越遠,照度越小,照射面積越大。
[責任編輯: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