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8195;要 本文通過在廬山內(nèi)實習(xí)觀察觀察廬山植被和收集到的一些資料,分析了廬山植被垂直分布特點,主要包括植被的類型、分布情況、和受氣候和土壤垂直分布條件下形成的植被垂直帶譜,具體將廬山自下而上分為:1)600 m以下為常綠闊葉林;2)400 m-900 m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3)800 m-1#8198;200 m為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和灌木叢;4)1#8198;100 m以上為落葉闊葉林、針葉林、次生灌木叢和次生草叢。
關(guān)鍵詞 廬山;植被垂直帶譜;植被類型;垂直氣候帶;土壤垂直帶譜
中圖分類號 S7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31-0097-01
1 廬山自然地理環(huán)境概述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包括廬山風(fēng)景區(qū)、九江及廬山南麓星子縣的大部,位于東經(jīng)115°52′-116°10′與北緯29°24′-29°46′之間,總面積約800平方公里。
廬山在地勢上屬于我國的第一級階梯,北至長江,南至星子縣,東至鄱陽湖東岸,西至瑞昌縣,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長約25 km,寬約10 km。廬山是一座中山,平均海拔1#8198;000 m以上,最高峰大漢陽峰海拔1#8198;474 m,受海拔高度的影響,山上與山下處于同緯度的平原地區(qū)相比,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
廬山在氣候上屬于北亞熱帶季風(fēng)溫濕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具鮮明的季風(fēng)氣候特征。水氣充足,雨量豐沛,云霧彌漫,每年7至9月平均溫度16.9℃,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冬季最低氣溫低至-16.8℃;廬山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氣流,多為偏南風(fēng),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以偏北氣流為主,盛行偏北風(fēng)。夏短、冬長、春長于秋,年平均降水量1#8198;833.6 mm,雨日年平均167.7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
2 廬山的植物概況
雖然人類的活動對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廬山的植被資源依然非常豐富,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據(jù)統(tǒng)計,廬山植被種類有2#8198;000多種,1#8198;000多屬,其中維管束植物計有210科,735屬,170種;種子植物175科,661屬,1 517種;蕨類植物35科,73屬,149種。
1)物種資源豐富。廬山植被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為主,特別是亞熱帶種類是廬山植被的重要成分,其中又屬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山茶科最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dá)76.6%。高等植物近3#8198;000種,分布有野生觀賞植物528種,,喬木類138種,灌木類140種,藤木類52種,草本類198種。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毛竹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灌木叢、草叢、草甸、沼澤植被等,主要植物種類有:楓香、日本扁柏、廬山厚樸、三角楓、金錢松、日本冷松等。
2)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分布規(guī)律。廬山在這種亞熱帶季風(fēng)山地濕潤氣候垂直分布條件下,發(fā)育著呈現(xiàn)垂直分布的土壤,進(jìn)一步促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結(jié)果。從江邊湖濱到廬山山頂,發(fā)育有紅壤、黃壤與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沼澤土以及水稻土、淺色草甸土等。從下到上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針葉林。且竹林、灌叢、草地等類型發(fā)育完全,植被演替規(guī)律典型。
3 氣候垂直帶譜
廬山屬于山地氣候,山地氣候的特點是隨海拔的升高氣候反而降低,如牯嶺海拔比九江、星子高1100多米,年平均氣溫比山下大約低6℃。但是另一方面降水因海拔升高而增多,高度影響水熱變化進(jìn)一步導(dǎo)致了氣候上的差異,從而形成了氣候的垂直帶譜。
4 土壤垂直帶譜
同樣,由于廬山的山地特征,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水、風(fēng)力、日照和生物等因素隨之變化,導(dǎo)致土壤類型和分布隨海拔也產(chǎn)生了垂直變化,形成了土壤垂直帶譜。
5 廬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著海拔升高,地表水熱狀況形成垂直分異,使氣候和土壤呈現(xiàn)出垂直分布特征,最終導(dǎo)致了植被垂直分布的情況。由山麓到山頂植被的分布規(guī)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具體結(jié)論
如下:
1)600 m以下屬于中亞熱帶氣候,發(fā)育為紅壤、黃壤和水稻土,由于海拔低,人類活動頻繁,有機(jī)質(zhì)含量較低,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又叫照葉林,葉光亮、革質(zhì),墨綠色,群落主要有殼斗科、山茶科、樟科,并且多在寺院和陡峭的山坡分布。
2)400 m-900 m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發(fā)育著黃壤和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全剖面呈較強(qiáng)的酸性反應(yīng)。有機(jī)質(zhì)全氮量含量較高,土壤酸度以活性鋁為主。形成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過渡帶,在黃龍?zhí)兜貛У南虏亢蜏瞎戎卸酁殚熑~林,向上多為落葉林,落葉林葉薄、草質(zhì),是淡綠色的,成林的基本很少,只有在牧馬場和鐵船峰一帶保存較好。植物種類主要有:青鋼巖、苦櫧、甜櫧、山雞椒、四照花等。此外,在海拔960 m左右的玉屏峰的陰坡生長著喜陰喜濕的毛竹林,這種植物對氣溫要求高,此處形成了局部小氣候,適合毛竹生長。還有在海拔911 m的旅游景點“三寶樹”處生長著一株銀杏和兩株柳杉,至今1#8198;600余年,銀杏名為“白果”,是第四紀(jì)冰川的遺留植物,柳杉喜陰喜濕,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下生存,長枝短生,短枝簇生,雌雄異株,不能單獨生長,所以互相之間相隔不能太遠(yuǎn)。
3)800 m-1#8198;200 m是暖溫帶濕潤氣候,發(fā)育著山地黃棕壤,有機(jī)質(zhì)含量較高,生長著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和灌木叢,灌木叢多為森林破壞后的次生類型 ,主要有短柄炮、映山紅、滿山紅、茅栗、金銀花、紫藤、鹽膚木等。
4)1#8198;100 m以上為山地棕壤,山地棕壤的特點是有機(jī)質(zhì)含量較高,粘粒下移現(xiàn)象不甚明顯,由于山地降水較多,物質(zhì)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應(yīng)。生長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次生灌木叢和次生草叢,次生草叢在山體上部主要分布在山南漢陽峰和仰天坪一帶,以禾本科草類為主,多為以芒、斑茅、野菰草、管草、白茅,也有多種蕨類,草叢中有稀疏喬灌。此地受人類活動影響,局部地區(qū)也有針葉林出現(xiàn),有些地區(qū)成片出現(xiàn),如日本柳杉、日本扁柏林。
6 總結(jié)
廬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導(dǎo)致了氣候的特殊性,加之山地海拔的變化形成了氣候垂直帶譜,氣候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生物因素進(jìn)一步影響了土壤的垂直分布,導(dǎo)致了植被的垂直分布帶譜。
參考文獻(xiàn)
[1]鞠繼武.廬山自然地理[M].新知識出本社,1958.
[2]張根壽,林愛文,王新生,賀華中.廬山地理調(diào)查[M].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4.
[3]張金泉.華南師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J].1982,01.
[4]劉建中,奚為民.霧靈山主要植被類型及垂直分布規(guī)律[J].首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7,18.
[5]曹偉,傅沛云,劉淑珍.東北平原植物區(qū)系亞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
[6]錢宏.長白山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分析[J].地理科學(xué),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