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經(jīng)濟基金會正是通過這些問題,衡量了歐洲各國的幸福水平。這次國民幸福指數(shù)核算沒有使用傳統(tǒng)經(jīng)濟因素作為指標,而是考察了22個歐洲國家人民的個人因素,如人際關系、生活滿意度和自我價值,將這些作為評價指標。
幸福指數(shù)的總分是10分,歐洲平均水平為5分,北歐人民是5.62分。到底為什么北歐人民感覺如此幸福?北歐的高幸福指數(shù),是不是吸引眾多科學家和外國人移居到此的重要原因呢?
良好的社會支持
雖然北歐國家的稅收很高,但北歐人民似乎比我們對生活更滿意。瑞典烏普蘇拉的路德維希癌癥研究所所長卡爾·亨里克·海爾丁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使北歐人民很少失望。他說:“北歐國家為國民提供了很好的社會支持、社交網(wǎng)絡以及值得信賴和依托的社會保障體系。”
對出生在英國,但11年前定居芬蘭的莎拉·布徹(目前在赫爾辛基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芬蘭病毒卓越研究中心工作)來說,的確是這樣。她說:“卓越的公共服務,包括免費醫(yī)療、高效率公共交通和兒童撫養(yǎng)補貼都彌補了高稅收帶來的不便。每個兒童都有去市立日托所的權利,只需每月支付230歐元即可,還包括餐費。對于像我這樣的女科學家媽媽來說,這是待在北歐國家的最大好處?!?/p>
許多像布徹一樣的英國科學家來到北歐沿岸,加入這里眾多的世界級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圖爾庫中心是芬蘭生物制藥領域最主要的生命科技中心,集中了80多家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它們協(xié)同合作,共同研發(fā)藥品、生物材料和生物食品。
科研人員也能獲得資金支持。當奧斯陸癌癥集群面臨資金問題時,挪威政府拿出了3億歐元,幫助相關生物技術公司擺脫困境。但是政府不僅僅在機構遇到困難時才進行資助,北歐國家通常將歐洲科研投入放在首位,其中瑞典每年拿出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3.73%支持科研,居北歐首位,芬蘭略低于瑞典(投入其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3.45%支持科研)居北歐第二位。海爾丁說:“人們的樂觀事出有因,未來幾年,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會越來越多。對于那些考慮搬去瑞典的科學家們來說,這真是個好時機?!?/p>
戶外活動的吸引力
多數(shù)對北歐人的調查是關于環(huán)境和地理科學的,那么北歐如此令人羨慕的高幸福指數(shù)是否跟社交及戶外生活有關呢?
斯瓦爾巴大學中心主任岡那爾·珊德認為,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他說:“很多人像我一樣,來這里就是因為喜歡戶外生活?!彼雇郀柊痛髮W中心是跟挪威大陸大學系統(tǒng)共同實施極地氣候研究和教學的外設科研辦事處。即使是位于挪威最北部極地的斯瓦爾巴群島(北緯78度),人們仍然可以參加許多戶外運動。珊德說:“即使氣候條件十分惡劣,我們也有機會去鄉(xiāng)下滑雪或劃船來鍛煉身體?!?/p>
人煙稀少的挪威大陸,給了人們更多接觸自然的機會,在像奧斯陸這樣較大的城市也是如此。挪威首都有一條被森林覆蓋的綠色帶,叫做努爾馬卡,這里到處是人們遠足和滑雪留下的痕跡。英籍地理學家凱倫·邁爾(現(xiàn)就職于研究地質過程物理學的奧斯陸大學卓越中心)認為,戶外運動的精神能使人們更好地利用北歐環(huán)境,尤其是挪威的坡形山峰和起伏峽灣。然而,戶外運動的高額費用最初也令人震撼,邁爾說:“滑雪可能是你唯一能玩得起的運動了。 ”
盡管為了適應北歐生活,人們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邁爾不開車,因為那太貴了。北歐政府會通過減免2到4年稅收的方法,幫助新移民減輕生活負擔,而具體的減負方案還取決于你所在的國家。邁爾說:“很快你就會感覺自己的收入提高了,請病假也很容易,所以就算發(fā)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也能應付得來?!?/p>
可持續(xù)的未來
北歐的一句古諺語是:如果你討厭眼前的天氣,只需等上十分鐘,一切就會好起來。那么,對于極端氣候條件帶來的生活不便,北歐人民是如何應對的呢?
布徹說:“芬蘭和整個北歐地區(qū),都有關于黑暗和光明的文化。在冬天,因為大多數(shù)時間是黑夜,所以我們都集中精力努力工作。然而到了夏天,我們就會充分享受陽光和戶外運動?!?/p>
人們所做的大多數(shù)研究是跟氣候變化有關的。盡管北歐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該地區(qū)仍致力于改善環(huán)境。例如,挪威政府計劃投資5億歐元建立一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時釋放的)的技術。挪威研究理事會還選擇了八個環(huán)境友好能源研究中心,每年資助它們200萬英鎊,至少持續(xù)5年。理事會希望這些研究中心能成為國際能源研究領航者,也希望能借此刺激工業(yè)發(fā)展,為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
于2009年主辦了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丹麥,也處于可再生能源領域前沿。世界上40%的風能發(fā)電公司在這里落戶,提供了大約2萬個就業(yè)崗位。 為保持這一形勢,研究員羅斯基勒(就職于丹麥科技大學可持續(xù)能源瑞索國家實驗室)正忙于發(fā)展未來能源技術,包括氫氣存儲和燃料電池技術。開發(fā)工程師邁爾科姆·麥克古甘(在瑞索國家實驗室做風力渦輪機頁片研究)說:“對丹麥來說,這是很大的科研領域。但丹麥只是個小國,所以它更希望將精力集中于那些能得到成果的領域,如能源和生物技術?!?/p>
八年前,麥克古甘跟丹麥女友結婚,并從英國搬到了丹麥。在那里有個家使他很容易就融入了丹麥社會。麥克古甘說:“丹麥人很熱情,也很重視家庭。所以在公司,同事之間很容易打成一片,但下班后,大家都想趕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