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閣僚會議,正式?jīng)Q定以20.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6億元)的價格,從所謂的“土地權所有者”栗原家族手中買下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將其“國有化”。11日,日本召開內閣會議,從預備費中支出“購”島款,并于當天和栗原家族簽訂交易合同。中方堅決反對“購島鬧劇”,日方一意孤行,一時間,東海風云再起,劍拔弩張……
【背景篇】
【釣魚島爭端溯源】
1372年(明洪武五年),被派遣到琉球國(位于我國臺灣省和日本之間)的使臣楊載發(fā)現(xiàn)了釣魚島;1683年,清政府在澎湖海戰(zhàn)迫使鄭克塽投降, 康熙帝將臺灣劃入大清帝國版圖,歸福建省管轄, 至此,釣魚島成為臺灣漁民的傳統(tǒng)捕魚場;1885年,日本開始調查釣魚島,之后宣稱根據(jù)國際法規(guī)定釣魚島為無主土地;同年,清政府增設府縣,并設臺灣?。?895年,日本在《馬關條約》簽訂前3個月自行將這些島嶼劃歸給沖繩縣管轄,未得到當時中國政府的承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日本戰(zhàn)敗,向中、美、英、法等盟國投降,釣魚島交由聯(lián)合國托管,由美國實施治權; 1951年,美日私自簽訂《舊金山和約》,稱釣魚島并未包含在日本放棄的領土范圍之內,而是在聯(lián)合國托管范圍之內;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給日本,并非法將釣魚島列嶼管轄權一并移交,引發(fā)華人抗議;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jīng)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嶼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同時日方還出動12艘船只和兩架直升機阻擾臺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嶼,企圖使燈塔列于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1996年9月26日,香港的陳毓祥等5人于釣魚臺海域跳海示威,其中陳毓祥溺水身亡,方裕源被日本的直升機救起,并送往石垣島的醫(yī)院救治;2004年3月24日,中國內地馮錦華等7人成功登陸釣魚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大陸民眾首次登陸釣魚島;2008年6月15日,12名臺灣保釣人士搭乘“全家福號”漁船前往釣魚島宣示主權,并由臺灣海巡署派出巡防艦保護,在釣魚臺海域順利繞島一周后返航;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國漁船同日本巡邏船相撞,日方逮捕中方船員引發(fā)兩國沖突,中日圍繞釋放中國船長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中方中斷兩國省部級以上交往,船長詹其雄被扣17天后獲釋,中國宣布將釣魚島巡航常態(tài)化,然而中方巡航漁政船隨即遭到日方圍堵,中日釣魚島之爭愈演愈烈……
【中日雙方爭議】
○中方有理有據(jù)
一、釣魚島自古便是中國領土
中國人是釣魚島最原本的發(fā)現(xiàn)者,比日本人于1884年首次登陸釣魚島早了500年。
二、日本暗自霸占釣魚島
清朝時期,中方已經(jīng)對釣魚島有實質控制,而《馬關條約》中割讓的領土不包括釣魚島,日本在《馬關條約》簽訂前3個月自行將這些島嶼劃歸給沖繩縣管轄,屬于暗自霸占。
三、日本戰(zhàn)敗后應歸還釣魚島
1943年《開羅宣言》載明,日本應將中國的包括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其中,臺灣指臺灣本島及其周邊島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也包括在內。
○日方強詞奪理
一、中國從未對釣魚島有實質控制
日本從1885年開始調查釣魚島,之后宣稱根據(jù)國際法規(guī)定其為無主土地,中國在1985年前根本沒有對釣魚臺有實質控制,所以不構成主權問題。
二、中國從未對日本行為提出異議
馬關條約中割讓的島嶼中雖不包括釣魚島,但是從1885年至1971年的數(shù)10年間,對于日本將釣魚島劃為國有領土,中國三屆政府從來沒有表示反對,所以自然轉換主權是妥當?shù)摹?/p>
三、釣魚島并非日本放棄領土
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并未將釣魚島包含在日本放棄領土范圍之內,而是在聯(lián)合國托管范圍之內。戰(zhàn)后釣魚島交由美國管治;1971年,美國根據(jù)歸還沖繩協(xié)定將其管治權歸還于日本。
【交鋒篇】
日本“蠶食”釣魚島
當?shù)貢r間2012年4月16日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在美演說時宣稱,為守衛(wèi)日本領土,東京將計劃“購買”釣魚島,并稱這是“為國家做貢獻”。 4月17日,石原在演說中明言已就“購買”釣魚島、北小島和南小島事宜與“所有權擁有人”進行了磋商,雙方已通過代理人達成“基本買賣協(xié)議”。 4月27日,石原慎太郎稱,東京都政府已設立捐款賬戶,發(fā)起“購買”釣魚島的募捐活動。他表示,自他宣布購島計劃之后,許多日本人都愿意捐款。7月2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國會表示,目前政府已開始著手籌措預算,正式啟動將釣魚島國有化的程序。9月5日,日本媒體稱,日本政府已經(jīng)就“購買”釣魚島事宜與“島主”栗原家族達成買賣協(xié)議,以20.5億日元的價格正式“收購”釣魚島及其周邊的3座島嶼。9月10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閣僚會議,正式?jīng)Q定從所謂“土地權所有者”手中買下釣魚島等3個島嶼,將其“國有化”。 9月12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宣布,釣魚島及其周邊附屬的南小島、北小島3座島嶼的“國有化土地登記手續(xù)”已辦理完畢,“土地權所有者”變更為“日本政府”。之后野田在日本民主黨黨首競選記者會講話中宣稱,在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方針后,將“舉全國之力強化對島嶼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備”。9月18日,兩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9月21日晚,日本海上保安廳部分保安官和沖繩縣警察本部數(shù)十名警察登上釣魚島,準備應對有可能登陸該島的臺灣保釣人士……
捍衛(wèi)主權,中國毫不退讓
宣布釣魚島領?;€ 領?;€是沿海國建立海洋管轄權主張的起始線,確定領?;€是確定海洋管轄區(qū)域的前提。2012年9月10日,中國政府就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發(fā)表聲明,聲明稱,中國政府根據(jù)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qū)法》,宣布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此后,中國將其領?;€提交聯(lián)合國。
海洋維權執(zhí)法 2012年9月14日6時許,由中國海監(jiān)50、15、26、27船和中國海監(jiān)51、66船組成的兩個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對附近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zhí)法。這是我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釣魚島海域領?;€的聲明之后,首次對該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zhí)法,宣示了我國對該島嶼及海域的所有權和管轄權。
四大軍區(qū)聯(lián)合軍演 為有效打擊日本的囂張氣焰,中國廣州、成都、濟南、南京四大軍區(qū)分別舉行了實戰(zhàn)演練,各作戰(zhàn)部隊通過多種戰(zhàn)法訓練,有效提高了部隊實戰(zhàn)化水平和指揮效能。據(jù)《解放軍報》報道,解放軍海軍成功使用新型艦炮進行反導攔截演練,創(chuàng)造了1項新的世界紀錄和4項國內紀錄。同時,國家海洋局國家衛(wèi)星海洋應用中心近日透露,2020年前,我國將發(fā)射8顆海洋系列衛(wèi)星,形成對我國全部管轄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環(huán)境和動力環(huán)境遙感監(jiān)測的能力,同時加強對我國黃巖島、釣魚島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全部島嶼附近海域的監(jiān)測。
全球華人“保島”大行動 美國當?shù)貢r間2012年8月31日,中國商人陳光標在《紐約時報》上做了半個版面的廣告,在釣魚島照片、陳光標個人照片之間,是中英文雙語文字,表示釣魚島是中國領土。
2012年9月9日,馬英九搭乘直升機前往彭佳嶼視察,“就近”聽取釣魚島情勢的相關報告。馬英九在彭佳嶼“民意視導”后,登上直升機前往ADIZ線附近遙望釣魚島宣示主權。
2012年9月15日,上千名群眾在日本駐華大使館門前舉行抗議活動,抗議者打出“釣魚島是中國的”“捍衛(wèi)國土、日本認罪”等標語。同日,西安等地也舉行反日游行示威。
抵制日貨 佳能在中國位于珠海、中山和蘇州的3家工廠于2012年9月17日、18日停工兩天,涉及2.2萬員工,屬于“帶薪休假”。
此外,停工的在華日本工廠還包括日本獅王在中國的獅王日用化工(青島)有限公司,日本三美電子旗下位于青島市的電子元件工廠等。同時,一些日本企業(yè)在中國的市場推廣也遭擱淺,如索尼公司此前取消了部分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活動。
【觀點篇】
○中 方
舊中國飽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國無外交。中國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即使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是錚錚鐵骨。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人民絕不會退讓半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方否認釣魚島的主權爭議,這完全是自欺欺人。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有史為憑、有法為據(jù)。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洪磊
釣魚島危機的禍端是美國在1971年直接埋下的,本次釣魚島危機就是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一部分。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美國只不過想利用日本與中國對抗罷了。但同時,任何戰(zhàn)略家都不相信中美會圍繞釣魚島搞戰(zhàn)略對決,釣魚島雖是中日之間的大坎,但在中美之間它只是局部,甚至日本在中美之間也越來越是“小日本”,中美相互敬酒還是互相下毒都有中美的更大盤算,日本不是決定性因素。
——摘自“騰訊評論”
日本“購島”鬧劇導致的中日沖突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日本的經(jīng)濟。近期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今年8月份出口同比下降5.8%,對華出口下降近10%。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公司日前曾警告,“如果中國和日本間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沖突升級并久拖不決,將會影響日本汽車及科技行業(yè)的信貸評級”。
——摘自“網(wǎng)易”
○外 媒
對中日有關釣魚島主權問題的爭端,美國不持任何態(tài)度,但釣魚島問題適合《美日安保條約》。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日本的野蠻擴張與冷酷行徑震驚了世界,而今天,“與強烈意識到希特勒罪行的德國人不同,日本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的歉意,大多數(shù)日本人無視自己祖先的罪行”。
——摘自英國《每日郵報》
我們希望這兩個鄰國——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領土爭端能夠通過對話得到解決,不要威脅到亞太地區(qū)的安全。
——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盧卡舍維奇
【對策篇】
面對海權問題,中國該如何
“打硬牌”和“打巧牌”
喬 良
我國保釣人士在釣魚島宣示“主權在我”是對國家主權的莊嚴維護;我國海監(jiān)漁政船在黃巖島附近水域執(zhí)法,也是對我國家主權的宣示和維護。2012年以來,先是在南海黃巖島,繼而又在東海釣魚島,我國與鄰國的島礁爭端此起彼伏,令國人乃至世人關注,其發(fā)生的時機和強度也頗耐人尋味。
具體來說,近期東海南海爭端的烈度突然趨強,其背后不外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的安全意識和海洋維權意識逐步增強。中國的資源需求越來越大,在全世界資源都緊缺的情況下,中國自然不允許他國搶走自己的領土,拿走自己的資源;二是日本加緊對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控制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加緊爭奪南海油氣資源,它們有一種緊迫感,能多拿走一桶就是一桶;三是美國的戰(zhàn)略重心東移,使某些鄰國有了跟中國對抗的底氣。這三個主要因素互動,造成了當前南海、東海爭端愈演愈烈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說,南海爭端的實質是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間接撞車。
金融危機后,美國人手里的牌越來越少,但他總想有一張能制約你的牌。南海問題就是美國人憑空制造出來的。顯然這是為了拖住中國的后腿,使中國沒有更多精力去挑戰(zhàn)他的霸權。當這張牌插進牌局后,牌面就被改變。
2012年一開年,美國即高調宣布將戰(zhàn)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qū),經(jīng)濟、軍事、外交、安全,多管齊下,動作頻頻,上演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雜技:先是通過“天安號事件——延坪島炮擊——黃海軍演”以及“釣魚島事件”,把本已有離心傾向的韓日兩國重攬入懷;穩(wěn)住東北亞的陣腳后,又掉頭南下,以聯(lián)合軍演的方式激勵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反復滋事;此后向緬甸政府表示“善意”,在中緬之間打進楔子;又與新加坡談判部署沿??焖倥灮貑栴};與印度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
東盟國家不希望任何大國主導該地區(qū),因此面對崛起的中國,它們希望把美國拉進來,以制衡中國的力量。但小國在大國之間玩平衡游戲,從來都是很危險的。越南在拉美國的同時,不想輕易跟中國撕破臉皮。菲律賓則天真地以為,美國會為菲律賓火中取栗。
面對復雜的南海海權問題,中國應該如何面對?
近年來,中國在經(jīng)濟和軍事上力量逐漸強大,但最重要的是,應該從思維、心態(tài)和手法上,積極跟上中國自身形勢的變化,更要跟上國際形勢的變化。對于如何維護國家安全與權益,從戰(zhàn)略到策略,要全盤考慮。當對手跟你打組合拳時,如果你只會還以一記左勾拳,肯定是應對不了的。對付組合拳的辦法,只能是用另一套組合拳。
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擱置爭議”,現(xiàn)在擱置不了了,有的惡鄰越來越猖狂。碰到這樣的情況,一種辦法是把他打趴下,把屬于我們的東西奪回來;另一種辦法是談判解決。一般來講,國際爭端的解決,完全不讓利是不可能的。主權歸我,這事沒什么好爭的,但可以讓利給你,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這是底線。如果還要突破這個底線,那就堅持到底:共同“不”開發(fā)。
韜光養(yǎng)晦不是忍讓,而是不張揚,是低調,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而且必須做。
現(xiàn)代軍事對抗的手段多種多樣:可以動用軍隊,甚至可能擦槍走火,但要能把擦邊球打得讓對手沒脾氣,這才是博弈高手——什么叫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什么叫非軍事戰(zhàn)爭行動?關鍵問題是要想清楚:在南海島礁爭端上,從軍事角度來說,打下來不是問題,關鍵是打完了怎么辦,這絕不只是如何管理和建設島礁的問題,而是如何面對世界,特別是美國及東盟的問題。這些問題遠比“打下來”要復雜得多,也棘手得多。
曾經(jīng)有人問我,從“超限戰(zhàn)”的角度,解決南海問題有什么好辦法。我的回答是,學習美國,想想美國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都是怎么干的,想想美國對巴基斯坦邊防哨所及其他國家是怎么屢屢“誤炸”的,我們就應該有所了悟。我們應該亡羊補牢?!冻迲?zhàn)》的基本原理是組合手段和錯位打擊。如果說,在南海問題上,“超限戰(zhàn)”思維能有所運用的話,那就是手段的組合——打組合拳,出擊時,要錯位打擊,而不迎面打擊。不打仗并不等于不動用武力,不等于沒有沖突,關鍵是如何控制烈度。即,既要通過某些特殊行動向有關國家清晰傳遞中國的底線,又不至于將整個國家推向戰(zhàn)爭狀態(tài)。
可以判斷,如果不是真正觸動了美國的重大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愿甚至也不敢在南海問題上為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對決的。中美之間有更大的戰(zhàn)略利益需要相互依存,所以,中美兩國的利益不能被小國所綁架。反之如果中美發(fā)生沖突,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之后出現(xiàn)的局面必將是歐盟、俄羅斯、日本甚至印度、巴西等第三方的崛起。
因此,中國不一定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站到美國的對立面上,關鍵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在對待美國的策略上,中國需要運用最大的智慧、最高的策略、最韌的耐心。希拉里反復聲稱美國要使用巧實力,我們也可以巧。從歷史上看,美國在崛起中最重要的經(jīng)驗,就是決不讓自己跟大英帝國直接對抗,而是鼓動其他國家跟其對抗,然后自己順利登頂。
中國是成長中的大國,從現(xiàn)代國家意義上講,中國還處于孩童時代,需要付出很多代價包括吃很多虧,才能學會怎么做現(xiàn)代大國。民眾覺得,我們今天已經(jīng)是大國了,怎么能這么窩囊呢?因為民眾也在成長中,并不太懂得當今世界政治軍事的游戲規(guī)則。中國人在自己崛起的過程中不光需要充滿戰(zhàn)略智慧,還需要充滿戰(zhàn)略耐心。
(摘自《中國青年報》)
自強是對歷史最好的銘記
馮雪梅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81周年,這個日子因“釣魚島事件”而變得更加沉重。
在中日邦交正?;?0周年之際,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顧,罔顧歷史事實,強行實施所謂的“購島”行動,引發(fā)我國民眾的憤怒和不滿。近幾天,各地均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民眾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國土的淪陷,是民族的恥辱;日本的侵華暴行,是中國人抹不去的記憶。我們需要記住曾經(jīng)的屈辱、戰(zhàn)爭的慘痛、文明的脆弱和侵略者的野蠻殘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銘記并反思過去的苦難,并從中汲取進步的力量。
我們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同樣也是落后的受害者。近代中國的每一次“受辱”,都與內憂外患、積貧積弱有關。在文明的世界,所有的國家,不管強弱或大小,主權和尊嚴都不應受到侵犯。但是,國與國的利益之爭,最終依然是國家實力的較量。
日本的右翼勢力,將釣魚島當做自己的政治籌碼,他們深知“購島”可能引發(fā)的后果——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稱中國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預測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動蕩——恐怕這才是居心叵測的石原們真正想要的結果。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已具備很強的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能給其以致命打擊的,唯有“內亂”。對此,我們要冷靜地判斷,不然,很容易掉入別有用心者的陷阱。
中日關系是復雜的棋局,中國對釣魚島的反制措施,已經(jīng)有所成效。然而,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卻是長期的博弈過程,在對局勢有客觀分析的同時,也需要對自己有準確的認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jīng)濟增長突飛猛進,GDP已經(jīng)超越日本,相比之下,日本經(jīng)濟持續(xù)低迷。這讓一些國人產(chǎn)生了盲目樂觀的心態(tài),“保釣”過程中,很多人呼吁抵制日貨,甚至有人預言:“中國人一天不買日貨,日本一半以上的工廠就要倒閉;中國人半個月不買日貨,日本的整個工業(yè)支柱就要徹底垮臺?!?/p>
這種自負有些極端。按照經(jīng)濟學家的統(tǒng)計分析,清朝時期的中國,GDP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卻遭遇西方列強欺凌,不得不割地賠款??谷諔?zhàn)爭爆發(fā)前的1936年,中國的GDP仍高于日本,但無論是日本政府、中國政府,還是西方的觀察家,都不認為那時的中國是強國。即使是今天,中國的GDP再次位居前列,也并不意味著綜合國力就“無可匹敵”。起碼現(xiàn)在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尚有差距。
一個國家,是否能贏得世界的認可與尊重,與它的實力和努力直接相關。如今,沒有哪個國家能輕視中國,這靠的不是喊口號和自吹自擂,而是踏踏實實的苦干和付出。30年不停歇的奮發(fā)向上、艱苦努力,才創(chuàng)造了讓世界驚羨的經(jīng)濟增速和發(fā)展成就。
我們可以表達被“侵犯”的憤怒,但最終決定輸贏的,肯定不是義憤填膺的抗議。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代表也是振臂高呼,要求國家主權和利益,但有幾個國家認真傾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國民的戮力同心。大國的地位,需要實力與之相匹配,而實力的累積,來自每一個國民的自強。
全球化的進程,讓每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封閉,只能拉大與文明的距離。國家利益寸步不讓,國民心態(tài)應該包容和開放。即便是對手,也肯定有優(yōu)長。以開放的心態(tài),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在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
實力的競爭,同樣也是社會文明、國民素質的競爭。這是一種軟實力,涵蓋民主、法治、權利、正義等價值理念,也體現(xiàn)著政治清明、民生幸福。
銘記歷史,為的不是沉溺于屈辱中延續(xù)仇恨,而是以自信自強的姿態(tài),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
(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
【感 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周易》里的一句話,即要求人們像日月經(jīng)天那樣,剛健有力,永遠上進。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必須牢記這種民族精神。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支撐下,我們才能完成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