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圖題是物理中考的必考題型之一,而杠桿作圖在其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比較高的.許多同學在作圖時往往由于概念不清,或者審題不明,會出現(xiàn)一些無謂的失誤,造成失分.實際上,杠桿作圖題就那么幾種類型,只要同學們清楚有關杠桿的基本概念,審清題意,此類作圖題完全可以輕松解決.
類型一:已知力與支點,作力臂
例1 如圖1所示,O為支點,杠桿在力F的作用下靜止,請在圖中畫出力F的力臂l.
解析 此類型作圖題比較簡單,只要理解力臂的概念“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就能準確畫出,如果不能直接作垂線,則只要將力的作用線延長即可,注意延長線要用虛線.
例2 如圖2所示,杠桿AO可繞支點O轉動,在B點懸掛一重物G,細繩固定于A點,繞過定滑輪在力F的作用下,使杠桿繞O點沿逆時針勻速轉動,請畫出此杠桿的動力臂l1.
解析 本題雖然也已知支點和力,但是要注意圖中的力F并不是杠桿的動力,常見錯誤就是有同學會直接作O點到圖中力F的垂線段.動力的定義是“使杠桿轉動的力”,故受力物體必須是杠桿,作用點應在杠桿上.本題必須先作出動力F1,才能準確作出動力臂l1.
類型二:已知支點和力臂,作動(阻)力
例3 如圖3所示,杠桿在力F1、F2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l1為F1的力臂.請在圖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例4 如圖4所示,請畫出動力臂為l1的動力F1的示意圖.
解析 此類型題在解決時,不僅要讓力的作用線和已有的力臂垂直,還要注意力的作用點要畫在杠桿上,以及標出力的方向.例3的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所以兩力的方向相反,而例4的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兩側,故兩力方向大致相同.
類型三:生活中的杠桿
例5 如圖5為從井中取水的裝置,如圖所示,其在力F1的作用下工作,請畫出此時作用于B點的力F2.
例6 如圖6用羊角錘拔木板中的釘子,作出此時的阻力F2.
解析 現(xiàn)在的很多同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嚴重缺乏生活體驗,對于以上的工具,大多數(shù)同學都沒有見過.所以同學們有機會最好找些實物感受一下,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如鉛筆、小刀、塑料尺來模擬題中的裝置,先準確找到支點,再作出力與力臂.
類型四:作出最小力
例7 在圖7中,畫出使輕質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和這個力的力臂l(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例8 如圖8所示,畫出使輕質杠桿AB在圖示位置靜止時,作用于A點的所用最小力F的示意圖.
解析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就越小.若要作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動力,就必須先找出最大動力臂.
(1)尋找最大動力臂的方法:①動力的作用點確定的時候,則支點到動力作用點之間的線段即為最大動力臂;②動力的作用點沒有確定時,應觀察杠桿上哪一點離支點最遠,則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即為最大動力臂.
(2)作最小動力的方法:①找出最大動力臂后過動力作用點作動力臂的垂線;②根據(jù)杠桿平衡的實際情況確定動力的方向,最后標上箭頭和字母F或F1.
類型五:人體中的杠桿
例9 如圖9所示,某同學在做運動時,可將他視為一個杠桿,支點為O,他的重心在A點,請畫出此“杠桿”的動力F的示意圖.
解析 當人在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或勞動時,人體或人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杠桿,比如做俯臥撐.結合杠桿力與力臂的概念思考,動力的作用點應在杠桿上,故地面對手的支持力為動力F.
例題參考答案:
延伸拓展:滑輪和輪軸——變形的杠桿
例10 如圖10有一動滑輪提升重物,要求在圖中標明支點O,畫出F1、F2的力臂l1、l2.
例11 如圖11轆轤就是輪軸的一種,它的側面圖如圖所示,轆轤也可以看成是變形的杠桿,轆轤繞著轉動的軸心就是支點,轆轤的把手轉動一圈就是如圖所示的輪,作用在把手上的力為動力F1,井筒對軸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請在轆轤的側面圖上畫出轆轤的杠桿示意圖.通過示意圖可以發(fā)現(xiàn)轆轤是 杠桿.
變式訓練:
1.在圖12、13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圖.
2.如圖14中ABO可看成杠桿,O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該杠桿的動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