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聲現(xiàn)象
為什么通常在室內(nèi)講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為什么對著較遠的建筑物喊話,能聽到回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有關回聲的知識.
1.生活中的回聲
回聲是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而形成的.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時(如山崖、高墻),聲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聲能被反射.人能夠區(qū)分兩個聲音的最短時間為0.1s,如果障礙物離聲源處較遠,發(fā)出的聲音經(jīng)過大于0.1s的時間再回到耳畔,我們就能把回聲與原聲區(qū)分開,這種反射回來的聲叫“回聲”.當障礙物離得太近時,聲波很快反射回來,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在室內(nèi)講話聲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就是這個緣故.
例如,始建于明代的北京天壇,有“聲學三奇”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回音壁(圖1)位于天壇公園中心稍偏南,它是皇穹宇四周的圍墻.回音壁表面磨磚平滑密砌整齊,是聲波很好的反射面(圖2).一個人在回音壁內(nèi)側對墻說話,聲波經(jīng)回音壁內(nèi)表面多次反射,另一人站在回音壁內(nèi)側的任意位置,都能清楚地聽到說話聲,而且?guī)缀鹾兔鎸γ嬲勗捯粯樱▓D3).
位于回音壁的圓心上的三音石,如果在這塊石頭上拍一下掌,掌聲聲波經(jīng)回音壁反射,形成回聲.如果用力拍手,還會出現(xiàn)三次以上的掌聲回聲(圖4).
2.回聲的應用
前段時間熱播的3D版電影《泰坦尼克》,描述的是1912年,英國大商船“泰坦尼克”號在赴美途中發(fā)生了與冰山相撞沉沒的悲劇.為了尋找沉船,美國科學家設計并制造出一臺回聲探測儀,用它在船上發(fā)出聲波,然后用儀器接收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波信號.測量發(fā)出信號和接收信號之間的時間,根據(jù)水中的聲速就可以計算出障礙物的距離和海的深淺.
其實,關于回聲的應用,“聲吶”是個典型.聲吶,意思是“聲音導航和測距”.有趣的是,自然界中,蝙蝠、海豚、鯨以及我國長江中下游的珍稀動物白鰭豚,都可以定向發(fā)出聲波,當聲波碰到物體反射形成回聲,它們根據(jù)接收到的回聲聲波來“測算”出該物體的位置.如蝙蝠靠回聲定位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fā)現(xiàn)昆蟲(圖5).
動物啟發(fā)了人類,讓回聲成為人類的“另一雙眼”.利用回聲,幫我們看清了水中的許多秘密,“看”到了魚群,“看”到了海底,“看”到了潛艇的形狀和某些特性.現(xiàn)在,人們使用聲吶,不但測到了魚群,而且還能分辨出魚的種類和大小,極大地促進了漁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代側掃聲吶能使我們看清海底地貌,連20cm的高度差都能辨別清楚.
2012年6月24日,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區(qū)域,成功下潛至7020米深度,在這個世界上最深海溝寫下了目前中國載人深潛的最深紀錄.蛟龍?zhí)査鶖y帶的高分辨率測深側掃聲吶系統(tǒng)(圖6),可對海底地形地貌進行探測,還可以對水體的多種物理化學參數(shù)進行測量.該設備已作為常規(guī)調(diào)查設備多次投入實際應用,在海洋科學研究、海底礦產(chǎn)資源勘測和海洋工程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另外,在建大的建筑廳室(如音樂廳、電影院、劇場等)時,還得把回聲作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慮.因為,聲波會在封閉的室內(nèi)四壁間不斷地發(fā)生反射,即使在聲源停止振動后,回聲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這種現(xiàn)象叫做混響.混響時間長了,就會干擾原有的聲音.混響時間短了,會給聽眾以單調(diào)的感覺.所以,在像電影院這樣的墻壁與頂棚上,有那種帶有小孔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墻磚和棚頂.這些材料與設計,是要獲得適當?shù)幕祉憰r間,控制回聲.
二、聲速
教室里,老師一說話,我們馬上就能聽到,那么聲音的傳播需不需要時間呢?
事例1 悶熱的夏天,一陣閃電劃過,過了一會兒,我們才聽到雷聲.
事例2 運動會上,我們看到百米賽跑的起點,發(fā)令槍的煙冒起后,才聽到槍響.
事例3 聽到飛機的轟鳴聲,我們循著聲音抬頭望去,藍天悠悠,并不見飛機.
事例4 極其震驚:中國殲20戰(zhàn)機飛行速度可達音速三倍.
……
這些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聲速也稱音速,聲速是聲波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
1.測量聲速
春節(jié)期間,你有可能玩過一種叫“閃光雷”的禮花吧(圖7).用它,我們可以粗略地測量聲速的大小.準備幾只“閃光雷”,到一片開闊的地方,一位同學拿著“閃光雷”站在離另一位同學1km的地方,準備好秒表.當看到燃爆的“閃光雷”的閃光時馬上按表,聽到聲音時再按一次表,記下時間,就可以計算聲速了.1738年,法國有幾位科學家借助炮聲,做了類似的實驗,測定了空氣中的聲速為337m/s.由于當時所用的測量工具很簡陋,能得到這樣精確的結果,已經(jīng)相當了不起了.后來,有許多實驗證明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和聲音本身沒有關系.聲速的大小隨介質(zhì)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而發(fā)生變化.空氣中的聲速在15℃的條件下約為340m/s.不同溫度時,在空氣中的聲速也不同.
各種溫度下空氣中的聲速
通常,聲音在液體中傳播比氣體中快,水中的聲速約為1500m/s.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更快,在鋼鐵中可達5200m/s.
聲音在人體各組織中傳播時,聲速也各不相同.在脂肪、肝、頭蓋骨中,平均聲速分別為1450m/s、1549m/s和4084m/s.
2.聲速的應用
聲速的應用領域極其廣闊.例如,海嘯、臺風等都是破壞性極大的自然災害,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掌握了利用水聲進行預報工作的方法.當海底地震產(chǎn)生海嘯時,水下會產(chǎn)生很大的聲音.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約1500m/s,這要比波浪前進的速度快得多.人們在海岸邊設有海嘯預報站,通過置于海中的水聽器(一種能接受聲波的裝置)收到傳來的聲音,就可以在海嘯到來之前數(shù)小時通知沿岸居民和海上船只,使他們及早避開以減少損失.當臺風形成后,臺風中心海域波浪滔天,在水下也會產(chǎn)生很強的聲音,如果在深海區(qū)的邊緣,安放許多水聽器,也可以提前收到臺風中心的海浪聲音,并且利用聲速測出它的位置,這對預報臺風來說,也是一種簡便可靠的方法.
利用聲速,還可以測量距離(圖8).2010年5月,廣東南澳海域的“南澳一號”水下考古發(fā)掘,就是用聲吶探測到沉船在水下的深度和周圍情況的.之前,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號”商船被打撈出水,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宋代船只.我國考古隊員就利用發(fā)出的聲波對“南海一號”沉船進行了探測.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如果探測裝置發(fā)出的信號后,再到接受返回信號所花的時間是0.024s,則可計算出沉船在海面下18m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