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在臺灣暢銷六十多年的“世界文學名著青少年版”。在這套叢書受到業(yè)界熱捧的同時,也引來眾多學者的思考:為何內地的文學家不像臺灣作家這般熱愛為青少年改寫名著呢?
內地名著改寫冷清
記者搜索了當當網、卓越網等多家網上書店發(fā)現(xiàn),僅有10來部古典名著的青少年改寫版,改寫者都不是知名作家。文學家沈石溪告訴記者,將名著改寫成青少年版在國內作家圈里并不流行,“除了《西游記》《三國演義》外,近年來幾乎沒有作家出過其他的名著改寫版?!敝袊鲄f(xié)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張之路也表示,“幾乎沒聽說過哪位有名的兒童文學家改寫過長篇世界經典。臺灣的一些出版社曾邀請過內地兒童文學家改寫名著,但大多被拒絕了?!?/p>
改寫名著吃力不討好
“將名著改寫成青少年讀物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鄙蚴硎荆懊膶戦T檻很高,但作家從中獲得的影響力卻很小?!鄙蚴J為,將名著改寫為青少年讀物對作家來說有三大要求,首先,作家和出版社必須花時間精挑細選改寫對象;其次,作家必須熟悉青少年閱讀習慣,能將成人文學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表達出來;最重要的是,作家要對名著了如指掌,才能提煉出名著精華。這三大要求使得改寫名著的成本變得很高?;ù缶Ω膶憛s可能得不償失,這使得許多名家不愿輕易改寫名著。
“與改寫名著存在風險相比,原創(chuàng)文學對名家來說基本是 ‘旱澇保收’的?!睆堉芬脖硎荆壳拔覈瓌?chuàng)兒童文學規(guī)模大、產業(yè)鏈完善,使得作家能輕易地從原創(chuàng)作品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與成就感,因此作家更熱衷于原創(chuàng)。
發(fā)展名著改寫有無必要
對于國內作家不愛改寫名著的現(xiàn)狀,張之路表示,我國原創(chuàng)文學豐富,其質量不輸于臺灣或是國外的名著改寫版,完全可以替代名著改寫版?!案膶懓嬗泻艽蟊锥??!睆堉芬脖硎?,如果改寫版對名著精華的提煉不到位,反而會適得其反,“很多青少年在看了改寫版后便不再閱讀原著,他們對名著的理解停留在改寫版上,如果質量不高,會對青少年造成不利影響。我們不必刻意發(fā)展名著改寫,還是等青少年到了適當年齡讓他們看原著為好?!?/p>
但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方衛(wèi)平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應該讓名家為孩子多改寫名著。他表示,原創(chuàng)不能替代名著改寫版,兩者應該形成互補?!懊兄瓌?chuàng)難以替代的價值。”方衛(wèi)平認為,許多孩子從小就渴望閱讀名著,但由于理解力有限而難以讀完原著,這就需要專家將名著化繁為簡,從而滿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名著改寫可以讓孩子們的閱讀多一種選擇。而且一本真正優(yōu)秀的名著改寫版,作者從中獲得的聲譽也絕不會低于原創(chuàng)作品。”
(選自《解放日報》2012年7月19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