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給我吃一口?!?/p>
“這么可愛的布娃娃啊,讓我玩吧。”
4歲的女兒經常被鄰居這樣逗著玩。雖然他們不是真的吃她零食搶她玩具,但是剛開始,小家伙死活都不樂意跟人分享。有時我會強行把東西塞給別人,讓她知道對方只是開玩笑。終于有一天,她明白了原來大人只是逗著玩,接下來幾天便主動跟人“分享”起來。
一天,一同事來家里做客,女兒興沖沖地端水果出來。
“你家女兒小小年紀這么懂事兒?!蓖逻吙溥吥闷鹌咸淹炖锼?。
“叔叔,你怎么真吃了?”小家伙見同事毫不客氣,立刻沖他瞪眼。同事笑:“盛情難卻嘛,如果叔叔不吃就辜負你的好心了是吧?”話音未落,又挑了個橘子準備剝皮。突然女兒哭鬧著說:“叔叔是壞蛋。我不要給他吃水果?!鼻闆r發(fā)生得太突然,我尷尬不已,只能一個勁兒地跟女兒講分享要真誠的道理??墒切〖一锏囊痪湓挵盐覀儑樍艘惶骸澳阏f大人不會真吃的,可叔叔明明是真的吃了葡萄。”這樣一來,同事將拿起的橘子重新放回了果盤。
女兒的話令人驚訝,她之所以在分享的問題上這么“偏執(zhí)”,我要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先前傳遞給她的信息是分享只是“客氣一下”。送走同事后,我心里難以平靜:怎么糾正孩子的錯誤觀念呢?后來,我們給女兒演了兩場“戲”。
第一場由外婆當主角。外婆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不再把好吃的給小家伙,也不帶她去公園了。小家伙想吃外婆手里的水果時,外婆便說“這是我的,舍不得給你”。小家伙氣得直跺腳,怪外婆自私。這時,外公出面批評外婆,說不愛分享的人不招人喜歡。
第二場是重頭戲,由我來當主角。那天,我特地在每晚的親子共讀時間找?guī)妆拘碌墓适聲?,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還故意夸張地說:“太好玩了,這個故事真好看?!毙〖一锺R上黏了過來:“我也要看?!?/p>
“這樣啊,那你先拿去看吧?!闭f完便假裝把書遞過去,小家伙興奮地伸手來接,可是我馬上“反悔”了:“媽媽舍不得,我不想跟你分享。”她怔了幾秒,隨后委屈地說:“為什么媽媽和姥姥都這么自私呀?!?/p>
點到為止,我們趕緊“收工”,順勢引導她:既然要與別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真心真意,可不能在關鍵時刻變卦,否則別人會傷心的。
女兒似懂非懂地聽著,忽然她迅速跑進房間,把最愛的喜羊羊拿出來同我交換童話書,還保證不反悔。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女兒感受到了與人真誠分享的快樂。往后家里再來客人,她會跟往常一樣熱情招待,所不同的是,分享的態(tài)度認真坦誠,沒有客氣和虛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