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難道你不相信我嗎?”
那是個雨天,我們在樓上看遠處馬路上的公交車。早早對汽車有極大的興趣,我們常玩“看看是哪路公交車”的游戲。每次都是他先說出答案。距離那么遠,他是真看清,還是猜的呢?因為我每次都沒看清。
這個疑問在一個晴天解開了。我們到小區(qū)河邊的游樂場玩同樣的游戲。由于離得比較近,我看清楚了線路名,知道兒子以往確實是對的。于是隨即向他解釋:“那天不是爸爸不相信你,是爸爸視力沒你好,所以不知道你說的對不對?!彼粲兴虻攸c點頭:“噢,我相信。”
事后我反思,既然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看待,在不確定孩子正確與否時,為什么非要以一個檢察官的眼光去懷疑,而不是像一個律師那樣竭力去信任自己的當事人呢?難道考慮問題時,一定要站到孩子的對立面,而不是站在孩子這邊嗎?我?guī)Ш⒆訒r有“僵硬理性”,習慣于從大眾思維方式和自己固有眼光去看問題,而不是像早媽那樣以人為本,從孩子的感受和基本面出發(fā)。
在相信孩子這一點上,早媽時不時給我上課。
有一次,我們出去玩,住在賓館,見早早把襪子脫掉,我連忙叫道:“要冷的,趕緊穿上?!痹缭缯f:“不冷的,難道你不相信我嗎?”早媽也不覺得冷,過來批評我:“你自己怕冷穿得多,可能就跟你從小穿太多有關,難道一定也要讓孩子像你?”我趕緊看了一下溫度計:26℃。在自己家里,冬天是不開空調的。早早一下子到這么高溫度的房間,可能真的感到熱,才把襪子脫掉。晚上洗澡后我也沒穿襪子,因為不冷。我這才切身感受到早早說得一點沒錯。
還有一次,早媽去圖書館看書,早早也想跟著去閱覽室。工作人員說小孩最好不要進去,我也擔心早早進去會大聲喧嘩。但是早媽據(jù)理力爭,說孩子去閱覽室是感受一下氛圍,并說沒有不讓孩子進去的規(guī)章制度。早早也說“我不會打擾別人”。于是,早早在里面待了大約十分鐘。
我和工作人員站在門口,屏住呼吸,可是早早始終沒有喧嘩。從閱覽室出來后,見我們如釋重負,早早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自信地看著我們,仿佛在說:“相信我沒錯吧?!贝笕顺34饔猩坨R看孩子,以為他們肯定不如大人遵守規(guī)則和紀律??墒聦嵣?,孩子天生具有情境領悟能力,當他置身某個環(huán)境,常常會自我調節(jié)適應環(huán)境,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和去觀察而已。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信任,尤其渴望從他最親近的父母那兒得到信任。如果孩子從父母這里都得不到基本信任,他反過來也會質疑身邊的世界。相信孩子吧!起碼不要懷疑、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的現(xiàn)有能力,相信孩子的自我感覺,相信孩子的潛在能力,相信孩子能自我成長,我們會擁有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