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家長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蠱惑時,“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開始在社會上盛行,我們以權(quán)威形象自居,無視孩子的心靈需求……家長、老師是身不由己地被某種不良文化裹挾著、朝著錯誤方向前行,還是擦亮眼睛、深思后再行動?請看教師和家長的體會。
方幼紅老師
1.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發(fā)展,遵循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那種漠視孩子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超前教育,其實犧牲的是孩子童年的快樂,犧牲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如過早要求孩子寫字就不妥,因為不知幼兒手部骨骼發(fā)育不完全,肌肉的力量還很弱小,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夠完善,他們還無法很好完成這個精細動作。其結(jié)果不僅讓孩子手部受累、變形受傷,還往往因為搞錯筆順,記錯字形,而挫傷其學(xué)習(xí)漢字的興趣,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dān)。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童年的心理陰影可能會陪伴一生。很多心理不健全的成年人,不少是源于童年的心理危機。所謂“孩子是成人的父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尊重孩子,要“蹲下來看孩子”,學(xué)會欣賞孩子的童稚童真。雖然每個孩子都會長大,童年這個階段特別純真美好,孩子應(yīng)該生活在童話中,應(yīng)打好人生的底色。如小小班的孩子就不太適合和他們談死亡等話題,所以《農(nóng)夫和蛇》之類的故事不太適合年齡過小的孩子。錢鐘書就說,寓言是不太適合幼兒學(xué)習(xí)的。而反之,當我們變得和孩子一般純真,孩子會有莫大的開心。如前幾天,我發(fā)現(xiàn)只穿了一天的鞋面上的漂亮水晶(當然是人造的)不見了,只好懊惱地換上舊鞋子。午飯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洋洋神情異樣,不時咧著嘴笑,一只手還捂著個什么。湊近一看,居然是我掉的那顆水晶!我正準備出手把她逮個正著,可一轉(zhuǎn)念,想看看這孩子究竟還會怎樣做。午睡時,她又把那顆水晶藏在了枕頭底下,干脆把一只手也墊在了下面,她手里還攥著那寶貝。下午,我見她的手一直插在口袋里,大概是生怕寶貝飛了。臨離園時,我笑問洋洋今天有什么特別開心的事?孩子湊近我的耳朵,告訴我她撿到了一顆好大好大的水晶,就是童話故事里仙女姐姐的水晶,要是“六一”節(jié)那天再撿到一顆,那就太幸福了,因為想送給媽媽,給她做耳環(huán),媽媽就會像仙女一樣漂亮。我心頭一熱,再也不想要回我的水晶了?!傲弧蹦翘?,我把另一顆水晶挖下來放在孩子的床頭。
3.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不同的個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不同的個性,了解他們不同的性格、興趣、習(xí)慣和特長,教師和家長要盡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強勢智能,并用孩子的強勢智能來帶動其他弱勢智能,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澳愕慕瘫尴掠型咛?,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逼鋵崳處煵粌H需要寬容,更需要的是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讓劉翔成為劉翔,讓郎朗成為郎朗!
王利盛老師
尊重孩子,要從賞識開始。我們的尊重,常常在所謂的“問題兒童”面前亂了方寸。其實,“孩子犯錯,連上帝都會原諒!”犯錯的孩子并非沒有優(yōu)點。而且有時只不過是孩子故意搗亂,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露真性情罷了,他們比其他的孩子具有更復(fù)雜的多變性。班上曾有一個男孩子炳,在上課時總喜歡自言自語,興奮時還會手舞足蹈,大叫大嚷,旁邊的小朋友不喜歡他,老師也覺得他是一個“怪孩子”。在一次美術(shù)活動中,其他孩子都在認真作畫,他卻拿著自己的畫炫耀:“哈哈,真是太好了,瞧我畫得多好呀!”這個舉動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不滿,有的孩子還指出這幅畫太差了,因為炳的畫真的是亂七八糟,沒有顯眼的主題內(nèi)容,畫面上全是小黑點。我拿起畫,認真地看了起來,并向炳了解畫的內(nèi)容,在征得小家伙同意的情況下,我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我講起了故事:“傍晚,太陽公公下山了,鳥媽媽叫小鳥們趕快回家,調(diào)皮的小鳥卻在天空里做起了游戲,他們飛得很高很高,變成了黑黑的小點。月亮姐姐看到了,對小鳥們說:孩子們,趕快回家吧!媽媽正等著你們呢……”孩子都沉浸在了故事之中,眼里滿是詫異和感動。課后,我把炳帶到辦公室,我告訴他,我喜歡他坦率的個性,不過要讓大家喜歡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有時做的比說的還重要。他點了點頭。這以后,他漸漸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了,有時想大聲叫嚷,可是話說了一半,又咽了回去,知道在課上說話不能影響別人了。我們尊重孩子就應(yīng)從包容孩子的缺點開始,從賞識孩子開始,要拿著放大鏡尋找孩子的優(yōu)點。
小一班葛易軒媽媽:尊重孩子,要滿足寶寶游戲的需要。我們家的寶寶還很小,剛上小小班??墒菍殞毾矚g自己吃飯、自己穿鞋子、自己撐傘,說明寶寶的自我意識正在逐步萌芽。我們夸他長大了,真能干!他就會很開心。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寶寶同時也特別黏人,他常常要求我們做他的玩伴,如果我們能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玩,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刻。游戲是孩子的一大需要,培養(yǎng)孩子就從“陪養(yǎng)”開始,特別是陪孩子玩耍。我們盡可能地為寶寶提供適合他年齡特點的玩具。小小班的女孩子最喜歡長絨的娃娃和小動物,而男孩最喜歡的是大吊車、汽車等操作類玩具。雖然孩子特別喜歡玩iPad里的游戲,可是影響視力,動手操作少。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孩子一旦迷上了iPad里的游戲,就會變得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于是作了限制。獨生子女的玩伴少,我們經(jīng)常帶孩子去朋友家串門,讓她和同齡的寶寶玩,我們也經(jīng)常做寶寶游戲的伙伴。因為尊重了孩子游戲的需要,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這種快樂有助于他們心智的健康發(fā)展。今年“六一”,幼兒園沒有舉行專場文藝演出,而是舉辦“爸爸帶我來游園”活動。我們很欣慰,朋友的孩子因為不停地排練節(jié)目,累得她已經(jīng)不想再過兒童節(jié)了,而我的孩子和爸爸參加充滿挑戰(zhàn)的親子類活動項目,不僅孩子開心,連她爸爸都說仿佛回到童年。看來爸爸的確也要“陪養(yǎng)”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