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秋天是怎樣來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把第一節(jié)多讀幾遍。
生輕聲朗讀課文。
生:秋天是秋風帶來的。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秋風起了”讀出來的。秋風本來坐在那里不動的,后來她起來了,就把秋天帶來了。
師:你知道從句子里細心地思考,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
生:老師我從“漸漸”知道秋天是越來越近的,不是一下子到的。
師(欣喜地):那請你把這節(jié)讀一遍,讓我們也感受感受。
生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他讀得真好,我們也向他學習,讀一讀吧!
生自由而專注地投入朗讀。
師: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如果是“春風吹了”天氣會怎樣呢?
生:春風吹了,天氣漸漸暖和了,同學們跟著老師去郊游。
師:寒風起了……
生:寒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
師(驚訝地):哎呀,難道寒風和秋天相關聯(lián)嗎?
生:寒風起了,天氣漸漸冷了……
師:老師帶著同學們?nèi)ソ加危?/p>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寒風太冷了,就不能去郊游了。
師:那該干什么呢?
生:老師帶我們在操場上跑步,做游戲。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什么季節(jié)干什么事,心理要有數(shù)啊!
賞析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結果,是一種意義的建構,具有個人性和情境性?!扒锾焓窃鯓觼淼摹弊鳛槿牡囊粋€引子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可以引導孩子們順利地進入文本語境,進入解讀氛圍。孩子們在靜心的閱讀中從“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這句看似普通的句子中捕捉到了微妙而豐富的語感,順利地進入了情境。孩子的這種細膩而又無法表達得淋漓盡致的感覺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因為漢語言規(guī)律的特點,即“意合”,是心照不宣的默契,需要老師極為敏銳地去感受和評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1~2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引導孩子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边@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真實的情境,發(fā)揮了認知語境的功能,引領著把孩子對季節(jié)的感知,對生活美好的感受,對自然和生命的關心充分地表達出來,再春雨般地內(nèi)化入心靈。生活即語文,語文即感知,感知得到詩意而真實的表達就是智慧。而這種詩意而真實表達的催化劑就是巧妙創(chuàng)設的語境。
片段二:
要求孩子們大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在腦海中想象看到的景色。
師:天空是什么樣的?
生:天空是一望無邊的。
師:你還見過什么是一望無邊的呢?
生:大海一望無邊。
師:書上說“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你能不能也按顏色說一下?
生:藍藍的大海一望無邊。
生:碧綠的草原一望無邊。
生:金黃的稻田一望無邊。
生:閃亮的宇宙一望無邊。
師:你的宇宙怎么是閃亮的呢?
生:因為我說得是夜晚的宇宙,星星全出來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教學中要找到文本語言中語言、思維和情感的結合點,邊讀邊思,才能將讀與悟結合起來。這里“一望無邊”就是文本中的一個點,通過點擊這個點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語言環(huán)境,搜索出了學生生活的外延?!罢Z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生在這個點的支撐下,把生活的外延通過自己情感的選擇和思維的引領引入課堂,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既體驗了情感,又豐富了積累。在生成與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獨特的因素,例如,學生說到“閃亮的宇宙”,這是學生獨特的體驗還是認識上的偏差呢?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注重語境的設置,還要注重情境的感受,敏感地把握住這樣的瞬間,耐心地引導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明辨學生語言感悟的準確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接上一片段)
師:哦,夜晚的宇宙有許多星星啊,那秋天的天空有什么呢?
生:有許多個白云。
師:許多什么白云?
生:許多朵白云。
師:這些白云怎么樣?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白云很多,我從“有時像幾只白兔,有時像一群綿羊”看出來的。
生:白云很會變,我從“有時……有時……”看出來的。
師:那小朋友也來看白云,你看白云怎樣變化呢?先仔細看,再想一想,看誰的白云變得最美。
課件出示藍天白云的圖片,下面是句式訓練:
天空中的白云有時像……有時像……
生:天空中的白云有時像棉花,有時像白紗。
師:真軟啊。
生:天空中的白云有時像一輛汽車在公路上奔跑……
師(鼓掌):她真棒,讓人感覺白云在飄動,繼續(xù)……
生:有時像煙花在爆炸。
師:難怪同學們這樣開心?。〗?jīng)??此{天上白云的同學請舉手!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
師:經(jīng)??丛铝恋耐瑢W舉手!
(生繼續(xù)激動地舉手)
師:經(jīng)??葱切堑耐瑢W舉手!
(生激動地站起來舉手)
師:同學們,看天空、看月亮、看星星都是在學習語文,你們這么喜歡看天空就美美地讀讀這段課文吧。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很多同學在背誦)
解讀文本就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一個心靈探尋空間逐漸打開的過程:首先通過精讀課文,學生感悟到文中描寫白云內(nèi)容的巧妙之處在于多而善變。再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現(xiàn)想象圖式,圖文結合,沉淀語感。接著始終立足文本,創(chuàng)設了類似的語境,讓學生在思考中模仿著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語境練習的創(chuàng)設促進了學生對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在鉤前聯(lián)后的思考中逐漸讓畫面豐滿,豐富語感。最后利用學生獨特的生活感受進行拓展,激活了學生對生活的關注之情,敏化學生的感覺,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要刪繁就簡,但是細節(jié)的追求要興風作浪,精雕細琢,玩味文字,充分運用生活語境的教學功能,即調出學生已知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信息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融合,細化溝通環(huán)節(jié)才會深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片段三:
指名讀描寫田野的段落。
生平淡而快速地讀完。
師(微笑地摸著他的頭):如果你讀“稻子黃了”的時候在“稻子”的后面停頓一下就更像了。
生重讀一遍。
師:你明白了,真棒!如果你把“黃了”這個詞語中的“黃”字讀重一點,再慢一些就會更好的。
生在指點下又讀了一遍。
師(大喜):真是個靈透的孩子。
(生興奮地坐下。)
師:請男生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跟著剛才的同學再讀,韻味十足)
師:這是秋天的田野啊!
師:請同學們緩慢地齊讀,并在腦海中畫出這樣的圖景。
生有感情地慢讀。
師:同學們,美麗的詞語會變化,請大家動動腦筋,跟著老師填一填,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稻子、高粱、棉花成熟的圖片,下面是句子填空)
句式一:田野里,黃了稻子,( )高粱,( )棉花。
生練習填空,并大聲朗讀。
出示句式二:田野里,稻子(黃黃的),高粱( ),棉花( )。
出示句式三:田野里,稻子(金黃金黃的),高粱( ),棉花( )。
生興致勃勃地練習填空,大聲地一個接一個朗讀。
師:了不起的孩子們,你看你們也可以做文章了,比書上寫得還好呢!互相給一個笑臉!
生興奮地互相微笑。
新課標把形成良好的語感定為語文學習的總目標是有道理的,因為語感是語言的核心和靈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痹谶@里我通過反復的揣摩尋找到句子的氣息,尊重漢語言文化規(guī)律,利用交際環(huán)境和言語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引發(fā)出詞語的聲韻之美,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上下文語境,讓學生在看似簡單的模仿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了語文實踐活動,在腦海中一次次地升華了秋天田野的絢麗之美,體會到了文本之韻。“在似我之境中升華”也是我潛心追求的語境教學法在低年級段運行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一課上完,孩子們的語感生成表現(xiàn)在他們傾情朗讀之中,在達成催生語感的教學目標上,巧設語境的的確確具有非常樸實而親切的作用,因為它詮釋了漢語言“缺漏之美”,讓文本、師生和課堂處于“意合”的和諧狀態(tài),一線貫穿,多元收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