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談談實施閱讀教學的策略,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全面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局限于課本出現(xiàn)的閱讀材料,造成閱讀的狹隘性。
2.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因為自身的語言能力有限,會有說中文的現(xiàn)象。
3.閱讀時,部分學生遇到不懂的單詞,會依賴字典,部分學生遇到不懂的句子,不會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對其含義進行猜測。
二、針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實施閱讀教學的策略——“三讀”策略,即“讀前→讀中→讀后”策略
1.讀前(pre-reading)
讀前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在此階段我們設置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并大膽地對文章進行預測。
經(jīng)過這兩年的不斷探索實踐,我將讀前的方法總結如下:
(1)通過對圖片的介紹,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猜測。
(2)根據(jù)文章標題或有關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并預測文章內(nèi)容。
(3)根據(jù)已有事實,讓學生預測故事的情節(jié)。
(4)凡是學生可能猜得出意思的生詞,一定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去猜測,因為“猜”的能力的培養(yǎng)比動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義。
讀前這個熱身運動對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學生盡快投入本堂課的學習中具有重大作用。
2.讀中(while-reading)
跟讀前一樣,讀中也是輸入階段。在此階段,我們重在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材料,驗證其預測是否正確,對文中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與分析判斷,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及答題的技巧。
這個階段主要是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略讀時讓學生學會如何快速閱讀一段指定的內(nèi)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精讀時,我們要提出細節(jié)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o,what,where,when,why,how等基本事實。而我們設計的細節(jié)性問題有時是簡單的問與答,判斷對錯,選擇答案等,有時是填表格,給圖片或句子排順序,圖片與句子的配對等等。在學生完成精讀練習后,對答案時,我們會讓學生在原文找到原句(關鍵句),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技巧也就提升了。
3.讀后(post-reading)
讀后是輸出階段,也是一個開放性的練習階段,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與表達能力。學生單靠動腦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動口、動手進行實際的練習或操作才能達到。
我們在讀后這個階段,經(jīng)常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達到鞏固語言的目的。有時我們通過聽說與閱讀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去欣賞短文;有時我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以第三者身份介紹故事的內(nèi)容,但不是復述課文,原文照搬;有時我們讓學生通過對故事進行改編并表演;有時我們讓學生模仿教材故事形式編寫自己的故事等。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們一線教師教學的重點之一,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求真,制訂切實有效的閱讀方案,研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將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紀中三鑫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