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是美術教育活動中所需的直觀教具,是兒童學習描繪各種物象的參照物,它在活動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圖片、標本、模型以及教師畫(做)的樣品均可作為范例。
一、選擇適合兒童年齡、心理特點的范例
兒童是天性愛美的,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尊重兒童自己的表達方式,激起表現(xiàn)美的欲望,才能使兒童“用我手畫我心”。
1.以情感為動力,選擇易引起兒童共鳴的范例
“我喜歡”,兒童的興趣為第一,帶著喜歡的情緒去欣賞、去表現(xiàn)。一些具有卡通形象的作品、色彩鮮艷的作品等等,都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如,選擇美國畫家艾瑞克卡爾的連環(huán)畫《好餓的毛毛蟲》中的形象,毛毛蟲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變化生動。毛毛蟲又是孩子們日常熟悉、好奇的小動物,一出示就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
2.根據(jù)活動目標,準備欣賞作品
每次繪畫活動中,都有教師預設的目標。以《毛毛蟲》為例,教師根據(jù)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預設核心目標:欣賞作品《好餓的毛毛蟲》,觀察毛毛蟲的基本特征及色彩;初步嘗試繪畫,大膽地表現(xiàn)毛毛蟲的特征及動態(tài)。
實例:我們選擇了一幅艾瑞克卡爾的作品,僅有一幅作品是不夠的,怎樣讓孩子們欣賞各種各樣的動態(tài),于是,我們又出示了教師的范畫《站立的毛毛蟲》,在對比中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其動態(tài)的不同,為兒童的表現(xiàn)拓寬思路。教師所準備的范例,一定是有意義的,它們能帶給兒童不同的視角,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更多想象的空間,而不僅僅是提供給兒童臨摹的范例,畫出和范例“像不像”的作品來。
3.教師與范例本身進行對話
教師要明確,通過這些范例要給孩子什么?因此,教師應該理解作品本身、線條、色彩、構圖等,在進行一定的取舍后,有選擇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
二、范例的運用策略
使用范例要合理,指導要恰當,要突出范例中的新授內容,簡單扼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開放性的提問,可充分調動兒童的思維,進行必要的啟發(fā),誘導和兒童對話,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兒童的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
如,在活動《毛毛蟲》中,通過范例,教師試圖讓兒童觀察作品的特征、動態(tài)和色彩。首先出示了一幅艾瑞克卡爾的作品,教師介紹:這是畫家艾瑞克卡爾的作品《好餓的毛毛蟲》。簡單介紹故事的情節(jié)后,討論:毛毛蟲長什么樣子?什么顏色?它的身體為什么拱著?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跳舞的毛毛蟲》后,討論:這只毛毛蟲又在干什么呢?它的身體怎樣?
三、欣賞后的再創(chuàng)造
兒童在對范例欣賞后,真正的目的是要富有個性地表達。獨創(chuàng)是藝術的本質,所以在欣賞后,我們會把范例拿走,兒童又積累了一定的欣賞表象,又沒有臨摹的局限,在這樣的前提下,兒童開始大膽地創(chuàng)作。
四、提煉講評,讓兒童的作品生成范例
我們往往很重視一次集體活動中幼兒繪畫的結果,即兒童畫是否能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而此時,我們可以做的是圍繞目標去發(fā)現(xiàn)兒童的獨創(chuàng)性作品,進行講評。其實,這樣的講評、這些的作品,又生成了范例,帶來新的啟發(fā)。
總之,選擇適合兒童年齡、心理特點的范例,恰當?shù)剡\用策略,富有個性的表達,提煉講評,使兒童可以有新的起點去表達。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