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迸囵B(yǎng)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就能為將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基礎。交際絕不能離了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一個重要途徑。培養(yǎng)小學生說話能力是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
剛入學的學生,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往往表現(xiàn)出膽怯。一年級學生接觸面窄,尤其是農(nóng)村的孩子,更是腦中無料,無話可說。孩子年齡小,思維還不成熟,又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語言訓練,所以不會說。如何指導一年級學生進行有效說話,使學生敢說、愛說、樂說呢?
策略一:給學生一把“打開心門的鑰匙”
剛入學的孩子,對學校情況陌生、膽怯;對老師是敬而遠之,不敢當眾說話。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想多說話。因此,兒童入學就要培養(yǎng)他們有敢說話的勇氣。
1.呵護表揚,鼓勵敢說
我放下老師的架子,面帶微笑,說話溫和,讓孩子感受到我像媽媽一樣親切、溫柔。用愛心架設友誼的橋梁,拉近孩子與我之間的距離,為孩子能夠大膽說話掃除心理上的障礙。學生說對了,及時表揚;說錯了,溫婉指正。既得到了幫助,又消除了膽怯的心理。有的孩子性格活潑大方,我的話還沒問完,不等舉手,搶先說話。這時,我首先肯定搶先說話同學思維靈活、發(fā)言積極,再強調“要想好了再說,會說得更好”。這樣,既保護了說話人的熱情,又不至于使他難堪。
2.人人參與,激勵想說
說話課中,有很多學生喜歡當“聽眾”。我告訴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角,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教學生說一句話“我叫什么,是一年級一班的學生。”有個女孩子性格內(nèi)向,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頭都不敢抬。我?guī)ь^鼓掌,鼓勵她站起來說話。她站起來說了,還介紹了她的家庭。在我的鼓勵下,在一些活潑學生的帶動下,有許多膽小的學生也敢站起來說話了。
策略二:給學生一把“規(guī)范的鑰匙”
學生敢說了,往往會天南地北地說,說得啰嗦,說得不連貫,說得不明白。作為老師需要給學生引路,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有“先入為主”的學習效應。所以,教師要扶著孩子走好第一步。
1.教師提供基本句式
(1)兩部分句式
■
(2)四要素句式: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按照這些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2.課文中的模仿句式
一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語文課本本身就有很多說話訓練的素材,課文是學生說話訓練的最好的范本,應充分地挖掘、利用。如在教學《陽光》這篇課文時,出示句子: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于是出示句式:( ),因為有了( ),更( )。讓學生模仿說,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說起來就得心應手。
策略三:給學生一把“打開話匣子的鑰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說話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訓練方式力求多樣”。在語文教學中要找準切入點,把說話訓練與語文各環(huán)節(jié)教學結合起來,不斷地培養(yǎng)和提高說話能力。
1.“畫面展示”——讓孩子愛說
通常,小孩的形象思維相對較好,所以對那些直觀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也能說得很精彩,如動畫片等。因此,我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直觀形象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運用課文插圖,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能幫助學生豐富詞匯,提高口語的規(guī)范性,促使口頭語言的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插圖時,我先讓學生按一定順序逐一觀察,把內(nèi)容一項項說出來,大體說出圖意,然后讓學生連起來說。最后圖文結合學習課文,讓學生懂得課文是怎樣描述插圖的,自己哪些內(nèi)容沒有說好,應該怎樣說。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逐漸把話說得具體起來。
2.“生活體驗”——讓孩子樂說
有道是:“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闭f話能力的訓練除了在課堂上進行以外,學生生活中可以隨時進行自我練習。學生對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尤為深刻。孩子天生好動,對感興趣的事喜歡向人訴說。抓住孩子的這些特點,我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激發(fā)其說話欲望。特級教師張化萬認為:“玩得痛快,才能寫得有味?!焙⒆觽儗τ螒虬偻娌粎?,教師要走進孩子們的游戲,引導他們把玩游戲和說游戲結合起來。我結合課本中的說話訓練,先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去做去說?;顒右院?,詢問:你做過哪些游戲?你覺得哪些游戲最有趣?學生躍躍欲試,都想一吐為快?!拔易鲞^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蔽矣X得單腳過橋這個游戲很累?!柏堊嚼鲜筮@個游戲很有趣……”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策略四:給學生一把“自由想象的鑰匙”
魯迅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兒童的想象力根植于社會生活實踐,必須靠教師的長期培養(yǎng)。要采用多形式進行想象說話。
1.遣詞造句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采用擴展式和填充式的造句。如用“能手”一詞造句,先讓學生用“能手”組詞,有“釣魚能手”“燒菜能手”……再讓學生說說“誰是××能手”,這種擴充式練習,采取了循序漸進的辦法,使學生覺得要造好一個句子并不難。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造句,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語言求異思維的訓練,還可以打開造句思路,豐富造句內(nèi)容。
2.連環(huán)補白
一年級的教材圖中包含許多空白藝術。學生要據(jù)圖畫上的內(nèi)容,把自己所經(jīng)歷、所了解的生活中有關的人或事,補充到空白的畫面中去。多幅畫的各幅圖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斑B環(huán)補白”的多幅圖,能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合理地由畫面內(nèi)容想開去,為學生的自主說話提供了較寬松的空間,這樣既減少了對學生說話的束縛,又能使學生有話可說。這種“填補空白,使之完形”的說話訓練,起到了活躍學生思維的作用,可激發(fā)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3.續(xù)講故事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焙⒆邮巧朴谡归_想象編故事的。續(xù)講故事是給學生一個情境、一個想象的開頭,讓他們從這個起點上開始想象說話。平時,充分利用這樣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與推理,給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訓練的多維空間。通過訓練,既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所前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