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鏡頭
“搖”鏡頭技巧是法國攝影師狄克遜根據(jù)人的視覺習慣首創(chuàng)的。拍攝時,攝像機機位不動,鏡頭焦距固定,鏡頭光軸發(fā)生變化。就像一個人站在原地,旋轉環(huán)視周圍,在旋轉過程中可以低頭看也可以仰頭看。搖鏡頭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當拍攝的場景過于宏大,如果用廣角鏡頭不能把整個畫面完全拍攝下來,那么就應該使用“搖鏡頭”的拍攝方式。
搖鏡頭多側重于介紹環(huán)境、故事或事件發(fā)生地的地形地貌,展示更為開闊的視覺背景,它具有大景別的功能,又比固定畫面的遠景有更為開闊的視野,在表現(xiàn)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寬廣深遠的場景時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力量。搖鏡頭拍攝時要注意速度的適宜性和畫面的流暢性,要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
上下?lián)u攝
用這種拍攝方法可以追蹤拍攝上下移動的目標。如運動員的跳水動作,從運動員站在高臺準備跳時作為畫面起幅,把鏡頭推近,鎖定目標,從起跳到入水,鏡頭隨運動員的下落而同步下移。這樣的場面如果運用恰當,短短幾秒,一氣呵成,視覺沖擊力很強。
用上下?lián)u攝的方法還常常用來顯示一些高的無法用一幅畫面完整表現(xiàn)的景物,或是要表現(xiàn)出某一景物的高大雄偉。站在一座雕塑前,先用平攝的方法拍攝雕塑的基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動鏡頭直至雕塑的頂端,一個動態(tài)鏡頭就把整座雕塑的景觀納入視線,使得雕塑更顯雄偉壯觀。
左右搖攝
左右搖攝通常是在拍攝一個大場面時使用,以用來介紹事件所發(fā)生的地點以及主角人物所處的位置和環(huán)境,相當于人在環(huán)視。
搖鏡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搖鏡頭形成鏡頭運動會迫使觀眾隨之改變視覺空間,觀眾對后面新景物進入畫面的新空間就會產(chǎn)生某種期待和注意,如果搖攝的畫面沒有什么給觀眾可看的,或是后面進入畫面的事物與原來畫面中的事物沒有任何的聯(lián)系,那就不要用搖鏡頭。
搖鏡頭的速度要適當,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要根據(jù)搖鏡頭所拍攝的角度而定。一般來說,用搖鏡頭方法拍攝一個廣闊的遠景鏡頭約10秒左右為宜,時間過短,播放時畫面看起來像在飛,時間過長,看時又會覺得拖泥帶水。
搖鏡頭也可以把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結合起來,也可以在搖的過程中再結合變焦,這樣就可以產(chǎn)生豐富的視覺效果。
移鏡頭
移鏡頭是指在拍攝的時候,攝像機的機位在移動,鏡頭光軸可以固定也可以變化,鏡頭焦距一般是固定的,就像一個人在運動的物體上來觀察周圍。
專業(yè)拍攝移鏡頭需要軌道車或搖臂,甚至是把攝像機架設在空中索道上。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在鳥巢上空之間使用了空中索道攝像機。國慶60周年慶典時架設在北京飯店門口和架設在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并低空南北縱跨長安街至人民大會堂的那套“飛貓”,就是將攝像機架設在空中索道上拍攝,觀眾能感受到從低空俯視閱兵隊伍整個方陣向你走來的真實感覺。
非專業(yè)拍攝移鏡頭可以利用交通工具、小推車或步行。攝像機機位移動方向可以對著被攝對象,也可以不對著被攝對象。
用移鏡頭拍攝出來的鏡頭極富臨場感,有著單靠推拉、搖攝不可比擬的視覺效果,非常適合長鏡頭的拍攝,能增加劇情的感染力。電影《無極》的拍攝就大量運用了移鏡頭。
在拍攝移鏡頭時,最好在畫面中的不同距離上都有物體,這樣鏡頭運動的動感明顯。我們在行進的火車上看車窗外的田野,感到火車本身移動并不明顯,在火車經(jīng)過城市時,車窗外的前景的樓房和背景的高樓移動的速度不一樣,動感更加明顯。
推鏡頭
在移鏡頭拍攝中,如果鏡頭光軸和鏡頭焦距不變,被攝對象由小變大,也是一種推鏡頭。在變焦鏡頭沒有出現(xiàn)前,電影電視的推鏡頭都是用這種方法拍攝的。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推鏡頭是指在拍攝的時候,攝像機的機位不動,鏡頭光軸可以固定也可以變化,而改變鏡頭焦距,由廣角端改變到望遠端,形成了一種較大景別向較小景別連續(xù)遞進的過程,使被攝對象由小變大。
以上兩種推鏡頭的方式在拍攝遠處墻上的一張報紙時效果都是一樣,可以使被攝對象由小變大。但當攝像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不同距離位置上都有物體時,它們兩者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由于視點不同,移動攝像機的推鏡頭畫面中的物體透視關系會發(fā)生變化;而改變焦距的推鏡頭只能改變你的取景范圍,畫面中的物體透視關系不會發(fā)生變化。
拉鏡頭
拉鏡頭和推鏡頭正好相反,鏡頭焦距由望遠端改變到廣角端,形成一種較小景別向較大景別連續(xù)遞進的過程,使被攝對象由大變小。
畫面從某被攝主體開始,隨著鏡頭向后拉開,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看起來由大變小,主體周圍的環(huán)境則由少變多,隨著拉出的過程畫面表現(xiàn)的空間逐漸展開,到最終的落幅畫面中,原主體形象逐漸遠離后,視覺信號減弱。
拉鏡頭通常用于表現(xiàn)主體和主體所處環(huán)境的關系,展現(xiàn)出主體周圍的環(huán)境或有代表性的環(huán)境特征物。拉鏡頭從不易推測出整體形象的局部為起幅,有利于調動觀眾對整體形象逐漸出現(xiàn)直至呈現(xiàn)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測。
以上是四種常用的運動鏡頭拍攝方法,在使用運動鏡頭時應該有明確的表現(xiàn)意義。每種運動鏡頭都有起幅、運動、落幅三部分,落幅畫面應該是要重點表現(xiàn)的對象。拍攝時,起幅和落幅都應停留一定的時間。運動速度要與畫面內(nèi)容的情緒和節(jié)奏相一致。一般來講,畫面情緒緊張時,運動速度應快一些;畫面內(nèi)容情緒平靜時,運動速度應慢一些。在表現(xiàn)一些運動物體時,物體運動快,鏡頭運動速度也應快些,反之,鏡頭運動速度應慢些。
跟鏡頭
跟鏡頭常用于拍攝動態(tài)物體的運動。跟鏡頭能夠連續(xù)而詳盡地表現(xiàn)運動中的被攝主體,它既能突出主體,又能交待主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tài)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一種方法是通過推、拉、搖、移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用畫框始終“套”住運動中的被攝對象,將被攝對象相對穩(wěn)定在畫面的某個位置上,使觀眾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視點相對穩(wěn)定,形成一種對動態(tài)人物或物體的靜態(tài)表現(xiàn)方式,使主體的運動連貫而清晰,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動態(tài)中的神態(tài)變化和性格特點。
另一種方法是將攝像機始終跟隨運動的被攝主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將攝像機固定在汽車外拍攝車內(nèi)的人其實也是一種跟鏡頭。新人相互擁抱著旋轉,男生將手伸出用小型DV拍攝兩人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跟鏡頭。
用跟鏡頭來記錄一些事件發(fā)生的經(jīng)過,這樣能給人一種真實感。數(shù)碼攝像機體積小,使用方便,因此更適合跟鏡頭的拍攝。
甩鏡頭
在拍攝時,利用攝像機鏡頭在場景空間的迅速移動,從一個拍攝對象以極快的速度向另一個拍攝對象轉移,是一種快速的搖。在鏡頭甩動的過程中,由于鏡頭的快速移動,景物在畫面上幾乎是模糊一片。甩鏡頭容易給人造成緊迫的心理感受,讓人感到事物、時間、空間的急劇變化,常用在強調空間的轉換或同一時間內(nèi)在不同場景中所發(fā)生的并列情景。
旋轉鏡頭
旋轉鏡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指攝像機在拍攝時,機位和鏡頭焦距不變,鏡頭光軸沿仰角在旋轉,比如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或森林里旋轉仰拍,多用于表現(xiàn)人物在旋轉中的主觀視線或暈眩感,或以此烘托情緒,渲染氣氛。
另一種是以攝像機的光軸為軸心,攝像機周身旋轉,效果是被攝對象在畫面中旋轉。這種方法用小型攝像機可以拍攝,現(xiàn)在有一種裝置,將攝像機安裝在一個類似方向盤的圓盤中央,拍攝時轉動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