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前有一潭清泉,泉不深,但很大,水很清,清可見底。水中游魚來來往往,十分可觀。清泉寺香火旺盛,每天來寺廟上香的人很多。
來寺廟上香的人見寺前有清泉,先是在泉邊觀看,看后便紛紛挽起褲腳下水。人們一邊在水里嬉戲,一邊捉魚。如此日復(fù)一日,水中魚兒漸少,泉水也不再清澈。更讓大化方丈煩心的是,因為寺廟一直吃泉水,人們弄臟了泉水,寺廟只好每天派人下山挑水。下山,上山,一擔(dān)擔(dān)挑水,苦了挑水的和尚。
這天,大化方丈命人做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請勿下此泉水,此泉水乃寺中飲水!并將木牌立在泉水邊顯眼的地方。
盡管木牌很顯眼,木牌上的字也很顯眼,可是人們卻視若無睹,依舊紛紛下水嬉戲,泉水依舊渾濁不堪。大化方丈為此苦惱不已。
有弟子向大化方丈獻(xiàn)計,說不能對那些不講理的人手下留情,應(yīng)該對他們進(jìn)行重罰。大化方丈想了想,點頭答應(yīng)了。于是他命人重新做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下此泉者,罰款50元!然后,大化方丈命人換上新的木牌。
這塊罰款的木牌果然管用,開始的幾天,沒有人敢下水,泉水逐漸恢復(fù)清澈。沒過幾天,人們又開始下水了。先是一個兩個地下水,接著就是三個五個地下水,后來是一窩蜂地下水。這事驚動了寺里的和尚,他們趕緊去叫人們上來,說要罰款,可人們哪里肯聽,都賴在水里不肯上來。和尚們束手無策,只好去請大化方丈。大化方丈聞訊趕來,對人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人們還是不肯上來,大家都說這是神泉,就要在泉水里洗洗晦氣。人多勢眾,大化方丈無可奈何。罰款之事,只好作罷。大化方丈回到寺里,唉聲嘆氣。夜里,他不能成眠,苦苦思索。思至半夜,豁然開朗。大化方丈趕緊起了床。
第二天一早,寺里的和尚發(fā)現(xiàn)大殿中的主佛像不見了,打開寺門才發(fā)現(xiàn)主佛像立在泉水邊,大家都吃了一驚,佛像怎么跑出了寺廟???
大化方丈見眾人都有些驚慌,微笑著說:“大家不必驚慌,你們知道佛像為何跑出寺廟到了泉水邊嗎?”大家都搖頭說不知道。
大化方丈說道:“寺前之泉乃佛像的鏡子,從前泉水清澈,佛像無須出寺即可在寺內(nèi)照見自己,而今泉水弄臟,佛像無法照見自己,只好出寺到泉邊,希望這樣近距離能夠照見自己。我擔(dān)心的是,泉水不能恢復(fù)清澈,惹怒我佛,到時候,弄臟泉水的人怕是有災(zāi)禍上身?!贝搜砸怀觯蠹叶紘@息不已。
大化方丈此番話傳入了來寺廟上香的香客耳中,再到泉邊一看,果真立著一尊佛像。很快,人們便將這事給傳開了,下過水的人都很害怕,紛紛到寺廟祈求佛祖原諒。當(dāng)然,再也沒有人下泉水了。
幾天之后,泉水恢復(fù)清澈,清可見底,水中游魚來來往往。讓人稱奇的是,一天夜里,泉邊的佛像消失了,他又回到了大殿里。
佛像回到了寺里,人們都說是因為水清了,在寺里就能夠照見佛顏,所以他就回去了。盡管佛像回去了,人們也不再下泉水了。
面對這樣的結(jié)果,大化方丈無比欣慰,這事只有他最清楚。佛像當(dāng)然不會照鏡子,當(dāng)然也不會自個兒行走。泉水,當(dāng)然也不是佛像的鏡子,這一切,都是他的所作所為。他知道,佛像不需要照鏡子,但是人們卻需要一面鏡子。當(dāng)人們心中有所畏懼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尊佛像,也能阻止人心中的惡魔,讓人棄惡從善。
摘自《智慧的人生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