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一幫朋友觥籌交錯,談論著各自近期的收獲,猜拳喝令之際還不時交流一下各自的幸福。一個朋友很有趣味地總結了自己的“六小幸?!薄Kf,小事做做,不過是每天寫寫豆腐塊文章;小車開開,僅僅是一輛除了鈴鐺不響,其它都響的自行車;小菜吃吃,不過是一盤肉,兩盤青菜,外加三塊豆腐;小房住住,不過是單位分的宿舍兩間;小錢花花,不過是每月千余元的工資;小費拿拿,不過是一點微薄的稿費。這樣,倒也安心幸福。
在座的朋友中間,有當了小領導的公務員,也有全國聞名的小說家,當然還有一些家財萬貫卻喜歡舞文弄墨的儒商。聽了剛才那個朋友的解釋,我們無不為他的創(chuàng)意叫好。
總結出“六小幸福”的那個朋友說,我的幸福是原生態(tài)的,因而在你們眼里看來很不起眼,不值一提,但對我而言已經足夠了,就像自家院子里長的那些小青菜,盡管拿到菜市場賣不了幾個錢,但是自己吃起來放心爽口,畢竟它沒有打農藥,也沒有注水,是原汁原味的。你們誰有我這樣的快樂幸福?
如今,物質基本上左右著人們的追求和價值觀。有的人用物欲支撐著自己的幸福,有的人用權勢提升自己的幸福,還有人用容顏包裝著自己的幸福。我想說的是,幸福就像巖層里滲出的那道清泉,不引人注目,卻甘洌爽口。因為是原生態(tài)的,就有了自己的獨特過人之處,無人可仿制翻版,也無人可消化吸收。它只屬于那些不給自己太多目的和意義的腸胃,滋心養(yǎng)肺,清心寡欲。
或許,幸福只是一塊擱在我們眼前的泥土地,你可以選擇種土豆、麥子,也可以選擇種玫瑰花草;你可以選擇建堂皇別墅,也可以選擇砌茅草瓦舍。關鍵是,你所使用的材料要具備一種原生的品質,你本人也要具備一種最本真的態(tài)度。
大自然中那些朝飲露水,晚食昆蟲,風餐露宿,棲息枝頭的鳥兒,沒有人類一樣的野心和虛榮,也沒有我們所可以裝飾的瓦舍別墅,盡管它們卑微,我們能說它們不幸福嗎?風為琴聲,水當鏡子,隨遇而安,無財富多少之煩惱,無地位高低之不平,無榮譽得失之憂慮,它們原汁原味地生活著,我看,這就是幸福。
這個世界上,那些降低對生活的期望企求,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所及,把幸福的中心恰到好處放到生活最真實的坐標中心上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這樣的幸福是生活給他們最豐厚的饋贈。
原來,幸福只屬于那些感恩的人,他們的幸福僅僅是得到一雙不起眼的襪子,卻是那么地容易“滿足”。你在冬天給他一雙襪子,他卻擁有了整個春天。
摘自《渤海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