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法官在一起見死不救的案件中如是說:“一個流血的人在呼救,我們有責任伸手相幫,轉身拒絕是犯罪?!?/p>
事情還要從2008年說起。這年5月30日,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公園街區(qū),78歲的老人安杰爾·托里斯去街邊小店買了一箱牛奶準備過街回家。這時,突然一輛小車飛速駛來,將他撞倒又從他身上碾壓過去后一路飛奔逃逸。
許多行人目睹了事故,卻無一人阻攔肇事車輛,也無人對托里斯實施救助,而隨后從老人身旁駛過的9輛汽車,也無一輛停下。直到一分半鐘后,一輛巡邏警車從事故現(xiàn)場經(jīng)過,才將老人送到醫(yī)院。
哈特福德市警方將當天事故視頻公布后,頓時在全美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見死不救”成為哈特福德市的恥辱,市民也遭到其他地方人的嘲笑。
媒體在對視頻中出現(xiàn)的路人采訪時,有人說,因為沒有相關的急救技巧才沒敢?guī)兔Γ贿€有人說,當時都懵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有人真的怕麻煩,以為托里斯是被槍擊倒在地的。雖然受訪者都能說出一堆理由,但人們卻不予認同。
哈特福德市警察局長達林·羅伯特對此事極其憤怒,發(fā)表講話說:“我為這件事感到羞恥,有些人怎么會這么沒人性,實在不可思議。我們心中好像不再有一個道德羅盤,什么都變了。我呼吁,應該在哈特福德開展‘尋找靈魂’大討論?!?/p>
呼吁贏得了從市議員到普通百姓的認同,主流媒體和網(wǎng)站論壇紛紛開辟專欄進行討論。人們一致認為:這個城市需要重新尋找良心。
“尋找靈魂”大討論很快延伸到了全美。美國主流媒體在連篇累牘報道的同時,還追蹤報道了托里斯的救治情況。
2009年5月11日,托里斯在醫(yī)院去世。當?shù)匕l(fā)行量最大的報紙《哈特福德新聞報》以《托里斯走了,現(xiàn)在,你還會袖手旁觀嗎?》為題做了報道?!皩ふ异`魂”的大討論也因此掀起了新一輪高潮。
大討論更讓哈特福德市長邁克爾·彼得斯感到從未有過的壓力,他決心洗刷“見死不救案”給哈特福德市帶來的恥辱。除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表達對托里斯一家的慰問外,還做了兩件令民眾稱道的事:一是成立了“哈特福德犯罪阻止者”組織,由當?shù)孛魈峁┆剟罨?,用于獎勵舉報犯罪有功人員。二是成立“哈特福德關愛者”機構,旨在增進當?shù)鼐用裰g的聯(lián)系溝通,以加強責任感。媒體評論說:“這都得益于‘尋找靈魂’的大討論,也是托里斯留下的‘遺產(chǎn)’?!?/p>
“尋找靈魂”大討論還揪出了肇事者。當警方的舉報電話剛公布一天,就接到100多個舉報肇事者的電話。警方在找到肇事者劉易斯時,開始他還矢口否認,他的女朋友“大義滅親”指責他:“如果你還有一點點人性,就應該站出來承擔過錯!”最終,劉易斯在托里斯去世的當月被緝拿歸案,并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哈特福德警察局長羅伯特說:“這次我不再感到恥辱,而是以這個城市為榮。因為在逮捕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許多市民都為警方提供了幫助。”
在托里斯去世一年后,媒體隨意對哈特福德市的市民進行了采訪,目的是驗證經(jīng)過“尋找靈魂”大討論后,人們的道德觀有什么改變。一位名叫麥克勞林婦女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從一家超市購物剛出來,看到有位老太太突然倒地,她趕忙奔上前去。令她感動的是,在她還未趕到之前,已有十幾個人在幫助老太太。麥克勞林感慨道:“‘尋找靈魂’大討論觸動了人們的靈魂深處,再遇到類似托里斯的事件,哈特福德市民都會伸出援手,而不是袖手旁觀?!?/p>
2011年5月11日,哈特福德市為托里斯舉行去世兩周年祭奠儀式,市長彼得斯在講話中說:“‘尋找靈魂’的大討論,讓每個人的靈魂都做了一次大洗禮。但這并不只是一場旋風式的討論,而會將這一悲劇性的事件永遠留在記憶中,讓深刻的羞恥感長期警示我們。我們已經(jīng)對不起托里斯一次,絕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向前走,把從他那里搶走的正義還給他?!?/p>
美國有兩個法律是要求和鼓勵人們助人為樂,一款是《救援責任法》(Duty To Rescue),這款法律規(guī)定了特殊關系人之間的責任,比如消防人員、急救人員有責任救助危境中的公眾,配偶之間互相救援,父母子女之間的救援,但是相當一部分的州則將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都要對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協(xié)助。還有一款法案,是《善行法案》(Good Samaritan Law),保護的是施救人員,如果施救人員在幫助他人時造成意外傷害,可以免除法律訴訟,鼓勵民眾見義勇為。
有位法官在一起見死不救的案件中如是說:“一個流血的人在呼救,我們有責任伸手相幫,轉身拒絕是犯罪?!?/p>
人人都說美國犯罪率高,那要看這個犯罪率是怎么算出來的。美國不存在違法,只有犯罪,超速、闖紅燈、隨便按汽車喇叭、從行駛汽車上扔垃圾等等這類在許多中國人眼里可能連違法都算不上的屁大點的事,都是犯罪,這類“罪”被警察開罰單之后,并不在現(xiàn)場交罰金,而是全部送交法庭,由法官發(fā)給當事人一紙通知:你違背了某某城市的某某法規(guī),如果認罪,請屆時繳納罰款,如申辯無罪,請限期內(nèi)到法庭作無罪抗辯。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可以要求和警察當堂對峙,辯訴。
和法律僅有一線之隔的是道德,美國人將道德和法律之間的區(qū)別限制得非常狹窄,以致于很多新移民自以為是小小缺德行為,其實有可能已經(jīng)犯罪。
【鏈接】
世界各國是如何鼓勵助人為樂的
●加拿大
在加拿大,《好撒瑪利亞人法》是屬于省司法權,例如: 安大略-《好撒瑪利亞人法案》、艾伯塔-《緊急醫(yī)療救助法案》。
同美國相似,大多數(shù)省規(guī)定公民沒有義務對緊急傷病者提供援助。但魁北克有例外,“義務法案”規(guī)定公民有義務對緊急傷病者提供援助,違者有法律責任??笨瞬⑶沂俏ㄒ坏氖?,補償好撒瑪利亞人遭受的傷害或其他損失。
●歐洲
根據(jù)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民法(Civic Law),不協(xié)助在緊急狀態(tài)的個體是一個刑事罪?!逗萌霈斃麃喨朔ā芬竺總€司機當遇到事故或事件時,在基于安全的情況下,停車和提供援助。
好撒瑪利亞人 Samaritan譯成中文是 “撒瑪利亞人”或“樂善好施者”?!昂萌霈斃麃喨恕笔腔浇涛幕幸粋€著名成語和口頭語,意為好心人、見義勇為者。
摘自《雜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