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起云涌的電子閱讀器大潮中,電子閱讀的內容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閱讀器設備廠商購買大量已經出版的圖書的電子版權或將公版書籍數字化,內置在閱讀設備中;另一種則是采用“渠道模式”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通過“免費”提供電子書來吸引用戶和流量,并通過植入廣告將流量實現。這兩種內容提供的方式,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字體選擇、版式設計都是硬傷,用戶的閱讀體驗遠遠不如紙本書。此外,也不乏由熱心網友制作的電子閱讀內容(常有大陸不會出版的書籍以及暢銷書),這些電子書大多存有版權問題,且閱讀體驗同樣糟糕,時不時冒出的錯別字,更被讀者詬病。
2010年10月,一個以“讓大家在移動設備上舒服地讀到好文字”為目標的中文電子書項目啟動。這是中文世界第一次有人把良好的閱讀體驗和優(yōu)質內容作為電子閱讀的目標,雖然這些對傳統(tǒng)出版來說不過是基本要求。這個名叫“唐茶計劃”的電子書項目(目前只在蘋果App Store上架),因簡潔而舒適的閱讀體驗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字體選擇上,唐茶與香港設計師合作使用“信黑體”;恰當的字間距和留白,給人舒適的閱讀感;腳注不再使用“1、2、3”這些數字在章節(jié)后顯示,而是用中式標識“注”,用戶點此標識的時候,直接顯示標注內容;不使用雙引號,而是直腳引號;翻頁采用滑動式而非仿真翻頁;書中插圖可點擊大圖,并配有圖說;可根據帳號同步不同閱讀設備上的筆記、書簽。以上的細節(jié)改進,讓用戶在電子設備上得到了更好的閱讀體驗,也更專注于閱讀本身。
優(yōu)質閱讀體驗使唐茶很快在App Store引起關注。尤其是他們的第七本書《史蒂夫·喬布斯傳》的發(fā)布,更是將這種關注度推向了最高點。唐茶被更多人知道。這本定價45元,相當于紙本書6折,攜帶方便,閱讀體驗不亞于紙本書的電子書,在上線24小時后排到中國區(qū)iTunes店Top Paid 和Top Grossing冠軍,三天后又成為港臺地區(qū)iTunes店Top Paid的排行榜冠軍。
不過,優(yōu)質的閱讀體驗顯然并不是唐茶唯一追求的。從第一本書《失控》,到K.K.的其他著作《科技想要什么》、《技術元素》,到《烏合之眾》、《民主的細節(jié)》、《民主是個技術活》、《論美國的民主》,林賢治、星河作品系列……細看唐茶的選書,會發(fā)現他們的書與其他電子書平臺里的書那么的不一樣。他們一點都不擔心,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失控》這樣的大部頭人文社科書,對讀者來說,會是一個問題。
唐茶的網站上開宗明義地書寫創(chuàng)立的目標,并詮釋自己對“優(yōu)質內容”的理解。對大家所關注的電子書的盜版問題,他們著墨很深,以音樂產業(yè)為例說明DRM技術并無法有效抑制盜版。針對此一困撓電子出版人,讓傳統(tǒng)出版社、寫作者憂心忡忡的問題,他們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打擊盜版的最佳辦法是把正版做到超過盜版:書的品種要夠豐富,購買方式要夠簡單,讀起來要夠舒服。”(臺灣資深出版人陳穎青在接受本刊采訪時曾發(fā)表過類似觀點??蓞⒁姳究?010年11月號,總第25期,《低廉的復制,才可能在數位時代長久維持》一文)
不可否認唐茶在閱讀體驗上所做的努力,帶動了電子出版機構在閱讀體驗上的競爭。但就唐茶自己來說,這始終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永遠是內容。他們希望讀者選用唐茶并不僅僅是因為欣賞他們在閱讀體驗上所做的努力,更多是因為書的內容本身。
重要的不是模擬紙張的形式,
而是背后的精神
以一位資深老編的角度,我給唐茶的電子書評80分。
唐茶在排版上有一個創(chuàng)新,我稱之為“行尾凸排”。在傳統(tǒng)的中文排版里,如果某一行的開頭是逗點或者句點,我們會用“避頭點”的方式讓它不要出現在句子的開頭。但是“避頭點”的方式操作起來很麻煩,要么用電腦手工去排,要么壓縮字間距,要么刪字,唐茶的“行尾凸排”是把居首的標點搬到上一行的尾巴。在標準的數位排版、網頁編排中,這是沒辦法做到的。唐茶實現了過去紙本書上都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不過這個突破并非是全世界排版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但絕對是中文世界的(英文書和日文書的排版上,都使用這樣的處理方式)。
唐茶被扣掉的20分在哪里呢?唐茶有一個很大的特色,無論在視覺還是表現上,它很專注地去模擬紙張,這是它的優(yōu)點,但是當這個模擬太多的時候,就變成了缺點。簡單來說,這個缺點就是,對于重現紙本書閱讀體驗這件事,唐茶太執(zhí)著于形式而忽略了精神。模擬紙本閱讀背后的那個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底色,唐茶電子書不是純白的,也不是單純地鋪一個色地,而是有一點紋路,一點凹凸和陰影,這樣的選擇是在模擬紙張。但我覺得這個模擬是超過的。對閱讀文字而言,最重要的是有適當的底色和油墨的對比。如果油墨是白紙印灰字,不好讀;灰紙印黑字也不好讀,因為對比不夠。另一方面,如果對比太強烈,眼睛容易疲勞,所以一般印書,紙張不會選擇全白而是米色。唐茶注意到了這一點,很棒,可是對視覺和閱讀來說,重要的不是復制紙張,而是提供足夠的對比度。
比如頁碼,唐茶太強調第幾頁這件事情了。對紙本書來說,頁碼是很篤定的事情,但是電子閱讀里,換了字號頁碼就會相應的變化,唐茶把頁碼放在很顯眼的位置,很容易讓讀者有一種“這是很篤定的事情的感覺”,可是事實上并非如此,電子書上的頁碼都是臨時的。所以,它應該要放在比較不顯眼的位置,或者直接忽略它也沒有關系,有很多電子書是用百分比顯示閱讀進度的。
比如搜索。應該是針對整本書的內文而不應該是網站,對做學問的人來說,這點尤其重要。
比如字體。唐茶特別采用了香港設計師的“信黑體”,這是他們的一個特色。但是這個字體在我看來也是有一些問題的。IOS系統(tǒng)對于字體顯示有一個很特別的功能,叫“反鋸齒技術”。當熒幕解析度不夠好的時候,在轉角的地方就會出現鋸齒狀。蘋果公司對這個鋸齒狀很敏感,所以他們有了這個技術,讓這些鋸齒狀在視覺上不要很明顯??墒沁@個技術對于處理有弧度的線條很有優(yōu)勢,英文字母有大量筆劃是有弧度線條的,中文字則不然。所以,這個“反鋸齒技術”在處理英文字母的時候效果很好,但用在處理中文字的時候就有一些問題。比如比較常見的“細明體”,筆劃在屏幕顯示的時候反而是模糊的。所以唐茶決定不用“細明體”改用黑體,因為黑體的筆劃比較粗,碰到“反鋸齒技術”的時候不會有筆劃模糊的問題,可是當黑體作為內文的主要字體時,筆劃太重了,讀起來很辛苦,但這種感覺只看唐茶的書的時候不會有,如果和其他的“細明體”的書對比,則會凸顯。以唐茶這么注重和強調閱讀體驗的,這一點應該要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