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xiāng)村小學由于受到交通滯后、信息閉塞等條件的限制,導致師資配備不齊,專職教師缺少;課改信息不靈通,教學模式陳舊,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藝體類學科的教學,上至學校,下至教師、學生都重視不夠,校本教材開發(fā)幾乎還未起步,特別是缺乏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枯燥,一堂課收效甚微。歷時三年,通過對音樂課題《小學土家族歌舞教學實踐研究》的實施研究,不斷地把土家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引進課堂,進行滲透,逐漸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開放學生的學習渠道,探索出“民族音樂做中學、樂中學的‘三做五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親身實踐、愉悅體驗的過程中學習土家音樂文化。
關鍵詞:小學;土家族民族文化;學習
土家族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在先秦時期其先民就居住在我國湘鄂渝黔接壤的廣大地區(qū),而且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土家族特有的風韻。土家族卻又是一個在新中國成立后1957年才被國務院正式確認為單一的年輕民族;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先民們開口是歌,揮手即舞。在這片廣袤大地上積淀了豐厚的民族音樂文化。
作為民族地區(qū)實施基礎教育的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發(fā)揮小學音樂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挖掘、開發(fā)、利用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教育資源,讓民族音樂文化走進課堂,走入學生心田,讓學生用親身體驗來感受音樂,讓學生在“三做五樂”中自覺地走進音樂,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真正實現(xiàn)樂學樂做。
一、在“三做”中學習土家音樂文化
1.做土家族音樂采風記錄
拓寬學生學習空間,開放學生學習渠道是學習民族音樂的有效模式。音樂教學中,我們大力提倡、積極鼓勵學生走向社會進行采風活動。在采風活動中,學生接觸了很多民間藝人,捕捉到一些瀕臨失傳的民風民俗、土家語言、優(yōu)秀的大家音樂文化,如哭嫁、祭祀等民俗活動。學生既感受到土家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又使學生感受到傳承音樂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做土家族音樂舞蹈的資料收集卡
學生在采風活動中,對土家音樂文化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并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指導,進行分析歸類,初步整理資料,建立土家音樂舞蹈的資料收集卡片。在收集制作卡片的過程中,就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寓教于樂。
3.做土家族藝體操
通過音樂課題研究,編創(chuàng)了《土家原始擺手舞》《金錢棍》兩套校園大課間操,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課間操的積極性,達到了既鍛煉身體,又陶冶情操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了“跳起家鄉(xiāng)舞”的課題研究目標。
二、在“五樂”中樂學樂做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焰(蘇格拉底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改變老師強迫學為學生自主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成了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們讓學生在“五樂”中學習土家族族音樂文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在課堂中快樂學習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音樂教學中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被精心的教學設計而吸引,保持興趣盎然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中搭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創(chuàng)造種種機會,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讓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2.在課間快樂舞蹈
玩是孩子的天性,課間游戲是他們學習疲倦的調(diào)節(jié)鈕,是緩解疲憊和壓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大課間操能讓學生享受到優(yōu)美旋律的無限魅力,在課間讓孩子們快樂舞蹈,讓每一個孩子都以獨特的方式學習了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表達著個人的情智。
3.在課后快樂探究
讓孩子們在課后快樂探究,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了孩子個性的彰顯,培養(yǎng)了孩子個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4.在生活中快樂體驗土家音樂文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讓學生自覺地走進音樂,感知和體驗才能得到情感的升華?!苯虒W中,開放學習渠道,讓學生在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區(qū)音樂實踐活動中,就能使他們享受到天籟之音般的土家音樂文化帶來的無窮美妙。有一位孩子在參加了“歡歌擺手,走進后溪“的大型演出活動后,感慨萬千:“在這次伴舞《酉水號子》中,我深刻體會到纖夫豪爽的性格和艱難的生活,將來我要好好學習,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未來?!蔽蚁嘈?,每一次體驗,每個孩子都有一種全新的感受。
5.在與藝人快樂交流與模仿中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采風活動中,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了老藝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快樂,學到了堅韌不拔,從他們身上學到傳承和發(fā)揚土家音樂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學校要搭建交流平臺,請藝人進校園、進教室,讓學生在藝人快樂的交流與模仿中學習土家音樂文化。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讓學生在“三做五樂”中學習土家音樂文化,進而為傳承和發(fā)揚土家音樂文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吧!
(作者單位 重慶市酉陽縣后溪鎮(zhèn)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