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記憶長河中,發(fā)生的事情就像沙灘上的貝殼,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我就在這些貝殼里,揀一顆最亮的說給你聽。
一天,媽媽在檢查我的語文作業(yè)時,突然暴跳如雷,對我厲聲道:“王思怡,你又把‘蒙’字里的那一小橫給丟了!”我聽后趕緊拿起筆來,把那一小橫給加上了。我想:接下來肯定會被媽媽劈頭蓋臉地狠批一頓。不過,我的臉皮也是有厚度的,這也是我屢教不改的原因啦。就拿這個“蒙”字來說吧,我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因為寫錯它而挨媽媽的批評了。每次媽媽的教訓(xùn)總被我掛在耳朵上,一陣風(fēng)吹過就丟掉了。
看著媽媽生氣地在屋子里踱來踱去,我心想:這下壞了,媽媽該不會是在找棍子,要揍我吧?可是過了一會兒,媽媽卻進了臥室,聽不見動靜了。我長出一口氣,心想自己是不是又躲過了一劫?我剛剛慶幸,就聽見媽媽在喊我,我的心立刻又懸了起來,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走進臥室,發(fā)現(xiàn)在我的獎狀旁邊貼上了一首小詩:
“蒙”字控訴書
本來我是健康的,
王家小姐粗心大,
把我的肋骨丟誰家?
從此我就殘疾啦。
被迫害的兄弟仨,
蒙、朦、曚,
一根肋骨毀一家!
看完這首小詩,我哈哈大笑起來,可臉卻羞得通紅,好像真的看見那“蒙”字哥兒仨,氣沖沖地來向我討要那根“肋骨”,這真比拿棍子打我還讓我難受! 媽媽指著我的獎狀對我說:“只有虛心接受批評,認真改正錯誤,才能不斷進步。媽媽把這首小詩貼在你的獎狀旁邊,是想讓你明白,不虛心、不用心,這些榮譽就會離你越來越遠。”聽了媽媽的話,我誠懇地向媽媽承認了錯誤,并保證再也不會把“蒙”字寫錯了。
后來,當(dāng)媽媽看到我終于不再把“蒙”字寫錯時,又送了我一首小詩:“如今我們又見面,首先把你肋骨還。粗心大意是過去,改正錯誤換新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