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梅花,冰肌玉骨,素雅高潔,香遠益清,凌霜傲雪。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詠。蘇軾的“偶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寫出了梅花孤傲瘦勁的本性;陸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來贊譽梅花的堅貞;王冕的“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歌頌了梅花的孤傲與高潔;更有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盡梅花的風姿與神韻。
又是一年飄雪時,那一樹樹寒梅此刻正迎風斗雪,傲然開放,讓我們吟詠著千年不老的詩韻,踏雪尋梅,去領(lǐng)略一份疏梅淡月、暗香幽遠的美吧。
桓伊是東晉大將,為人謙虛樸素,個性毫不張揚,立過大功,卻從未招忌。正是由于這樣的性格,才使得他能靜下心來精研音樂?!稌x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記載有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弄》的故事。
桓伊善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對其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一次,王徽之應召赴東晉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從岸上過,桓伊與王徽之并不相識。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被敢岭m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仰慕王徽之已久,便下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diào)。笛聲悠揚悅耳,清亮激烈,高妙絕倫。奏畢,桓伊上車,揚長而別,二人并無任何交談。
桓伊敦和而風雅,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以梅譜曲,以曲識友,實為難得的機緣。也正是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有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古琴曲的誕生。
關(guān)于《梅花三弄》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南宋愛國主義詞人洪皓,在出使金國時,曾被扣留十余年。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他始終堅定不移,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最后終于平安返回南宋。臨行前夕,他寫下了《江梅引· 憶紅梅》一詞,其中有“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的句子,是洪皓得知自己將返回故里的消息后,抑制不住的激動心情。他操起綠綺古琴,演奏了一曲《梅花三弄》,借曲抒情,并順道回憶起江南的梅花,來寄托自己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素材運用:梅花,因了宛如天籟的笛琴古曲而愈顯其風韻,更因了風流倜儻的名士賢人而愈顯其精神?;敢翞橥趸罩葑唷睹坊ㄈ返墓适?,讓人感受到曠達磊落、不拘禮節(jié)的魏晉風度;而洪皓的一曲《梅花三弄》,則讓人深切感受到那種高潔堅貞、頑強不屈的愛國情懷。
適用話題:曠達、磊落、不拘禮節(jié)、風度、高潔、堅貞、頑強不屈、節(jié)操等。
林和靖,名逋,字君復,宋代詩人。他少年好學,詩詞書畫無所不精,獨不會下棋。他性情淡泊,愛梅如癡。相傳,他于故居前后種梅三百六十余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里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今傳有三百余篇,最著名的要數(shù)那聯(lián)“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和靖愛梅,亦愛四處游學,足跡遍于江淮之間,四十多歲時,便結(jié)廬于杭州孤山。孤山傍西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繞廬植梅,依山種樹,以種梅為樂。憑林和靖的道德文章,高官厚祿不難立致,他卻泰然隱居,絕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趙恒聞其名,請他去給太子教書,而這千載難遇的美職,也被他一口拒絕。
朝野之士仰慕他的高風亮節(jié),紛紛慕名前往孤山拜訪,但他絕不回訪。相傳,他從家鄉(xiāng)奉化帶去兩鶴,被他馴化,善知人意,會買菜報訊,縱之飛入云霄,盤旋于西湖山水之間,爾后復歸籠中。林和靖愛逾珍寶。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開籠縱鶴。在西湖游覽的林和靖見家鶴飛翔,便知有客來訪,即掉小舟而歸。傳說,在林和靖死時,這兩只鶴也在他的墓前悲鳴而死。
林和靖終身未娶,以種梅養(yǎng)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懊菲搡Q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
素材運用:林和靖就是一枝開在山野的梅花,素雅高潔,疏淡寧靜,遠離世俗喧囂,獨守一份心靈的純凈與自由。保持“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心態(tài),在當今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仍十分必要。
適用話題:淡泊、寧靜、遠離喧囂、心靈的自由、孤高、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自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