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很大程度上,音樂巨匠柴科夫斯基的鋼琴作品實現(xiàn)了俄羅斯將寬廣鋼琴音樂領域變得愈加成熟的目標,他的鋼琴音樂作品形成于深廣歷史基礎的前提條件下,綜合了各種藝術元素。本文主要圍繞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寫作背景以及在這部作品中柴科夫斯基藝術創(chuàng)作特征這兩個方面展開,希望能夠對人們理解這部音樂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鋼琴作品 《六月——船歌》 寫作背景 藝術創(chuàng)作特征
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創(chuàng)造者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民族音樂和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俄羅斯歷史上最為偉大和受人尊崇的作曲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的鋼琴作品套曲《四季》和他這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各種各樣且家喻戶曉的作品相比較,音樂作品《四季》雖然不能稱得上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作品,但是這部音樂作品卻從各個方面折射出了當時社會藝術界的基本特點和共同特征。鋼琴作品《六月——船歌》是《四季》里面最優(yōu)美、最出名的一首曲子,溢滿了無盡魅力。節(jié)奏搖曳,旋律意味深長、甜美溫馨,當你聽著它的時候感覺似乎來到了俄羅斯鄉(xiāng)村的晚上,和愛人或者朋友在月光下乘船蕩漾于小船的中央。數(shù)以萬計的樂迷因為其有著詩歌一樣美麗的意境與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憂傷之情而為之傾倒。鋼琴作品《六月——船歌》問世后,它就一躍成為了當時鋼琴歷史上一首經(jīng)典作品,而其名氣也直逼甚至超過與其相配合的詩歌。
一、船歌背景
“船歌”,是浪漫主義作曲家比較喜歡的一種音樂體裁的作曲形式。在最初的時候,船歌就是指在意大利威尼斯湖水域船夫們之間傳唱的歌曲。當時船夫們所拉的是一種單槳狹長木船,首尾稍稍翹起、平底黑色。但是隨著社會形勢的發(fā)展,19世紀后期著名音樂人肖邦、巴赫等音樂作曲家開始喜歡上用船歌這種形式進行樂曲創(chuàng)作,隨著長時間的創(chuàng)作積累,聽眾們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一樂曲創(chuàng)作形式,而一種叫“船歌”的樂曲體裁因此也普及、流傳開來,受到了受眾的廣泛認可和接受,它也走上了古典音樂的神圣殿堂?!按琛边@一樂曲體裁曲調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悠閑自得和淳樸流利的基本特征,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小船蕩漾的抒情韻律,其節(jié)奏一般采用的是三拍子的搖曳形式,其中弱拍與強拍錯落有致的起伏和交替,將河上大大小小船只搖曳和游弋的景象描繪得十分逼真,從而將作曲家游離于具體事物之外的思想感情和內涵表達得較為真切,這是有平穩(wěn)從容的旋律完成的一首具有較強俄羅斯民族風格的曲子?!洞琛穭e具一格的音樂形象塑造離不開樂曲里面優(yōu)美的多生線條以及豐富表現(xiàn)力的和聲。記得柴科夫斯基說過,我情緒和意境的表露寄托在音樂語言上。在這首曲子中,創(chuàng)造者主要目標在于借助于俄羅斯別具一格的民族旋律將普通大眾的思想感情深深地侵入人們的心里,從而讓人們想起那個美麗而又幽靜的晚上。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作者將重點主要放在人們對秋天景色切身體驗的心理刻畫上,而不是純粹地描繪秋天的細雨秋風,反而塑造了對凄涼的感傷形象,描繪出了對夏日的惜別。同時,這首曲子中還存有一種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無限惆悵以及淡淡的憂傷,這樣不僅表現(xiàn)出了創(chuàng)作者柴科夫斯基獨特的抒情氣質以及俄羅斯整個民族濃郁而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將柴科夫斯基曲中細膩與淡雅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了,從而促使《船歌》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具有一定魅力的鋼琴作品。
二、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創(chuàng)作特征
1.典型的復三部曲式 鋼琴作品《六月——船歌》在創(chuàng)作題材上采用的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的創(chuàng)作方法,它也常常被人們當做復三部曲式的范例進行解剖研究。它的曲式結構呈現(xiàn)出“引子+A(a+b+a’)+B(c+d)A’+(al+bl+al’)+尾聲”的特點。音樂從帶有一定動感而又從容的節(jié)奏聲中響起,這樣一下就把人們帶到了那種悠閑自得和碧波蕩漾的《船歌》的特有氣氛中,接著風平浪靜的湖面隱隱約約傳來了搖槳那有規(guī)則的聲音,這就將音樂優(yōu)美恰如詩歌般的曲子的第一部分引出來了。在第一部分中,曲調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抒情如歌的情緒,也帶來了俄羅斯小調的憂傷。一路上,微風拂面、寧靜的湖水綿延向前流淌著,緩緩地將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感嘆抒發(fā)出來。在鋼琴的高聲部分,曲子的旋律從音調的最高處漸漸降下,接著隨著逐漸降低的鋼琴聲音,一種淡淡的惆悵和若有若無的憂傷悄然而至,這時音色也由明亮漸漸轉化為柔和,那稍顯細膩的柔情漸漸流進了受眾的心底。中聲部分采用的是優(yōu)美的和聲來補充以及短小而簡單的伴唱旋律來與高音部分相互串接和呼應,因而確保了聲音的舒適和親切。中段明朗而肯定、寬闊而舒展、淡淡憂傷而靜謐的音樂再度突顯了該段的主題,奠定了整個曲子的音樂氣氛和感情基調,從而給受眾的感覺是這首鋼琴作品《六月——船歌》隱隱約約地展示著它獨特的詩意,而不是其他作品中的輕盈與浪漫。中部的音樂節(jié)奏則歡快淳樸,在歡快的舞蹈氛圍中,給人們展現(xiàn)出一幅談笑風生和興致勃勃的快樂場景,就像層層浪花從水面濺起的畫面。與第一部分人們悠閑自得、寧靜安穩(wěn)的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jīng)過聽覺的感官感受和對樂譜的分析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段音樂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整個曲子的高潮情節(jié)階段。創(chuàng)作者在這段音樂中一共采取了平行三段、減七和弦琶音以及八度和弦等音型來予以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音樂發(fā)展于平穩(wěn)之中,音樂的急促表現(xiàn)在切分的節(jié)奏中,而且制造出“風起云涌和山鳴谷應”的力度渲染效應,給人的直覺體驗就是高潮音樂的到來。而在高潮的音樂部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者柴科夫斯基音樂的感情基調和音樂氛圍大多是奠定在民間舞蹈和民歌上,而這一段音樂的創(chuàng)作感情基調是俄羅斯民間舞蹈特色與強烈的生活氣息。創(chuàng)作者十分強調建立在實際生活當中和深刻思想上音樂的美,所以這也影響著他的作品著稱于通俗易懂和十分優(yōu)美的旋律,同時還有一定的深刻性。總而言之,他的音樂是來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在曲子的最后樂段,借助于拉長琵琶和弦音而使得聲音在悠長自然中慢慢減弱下來,然后是輕柔寧靜的音樂響起,這就形成了像詩歌一樣優(yōu)美的意境。作品的最后一部分則是全曲的再現(xiàn),以充滿詩意而靜謐的氛圍響應了樂曲的開頭,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平衡對稱的形式美感,給人們帶來十分舒服的審美感受。在回歸后,創(chuàng)作者借助于中聲部分相互連接的變化,對旋律予以更深層次的伸展和補充,從而把之前的獨唱變?yōu)榱爽F(xiàn)在的“二重唱”,二重唱在這里就像兩個人在相互傾心交流一樣,如歌如泣。經(jīng)過改編使曲子的內容更加精致飽滿,在這一唱一和中曲調起伏錯落有致。和最開始寧靜的音樂相比,現(xiàn)在音樂的旋律充實而豐滿,將人們帶進了心靈最深處的優(yōu)美感受和對聽覺的心滿意足??偠灾瑥拈_始、中段到最后的音段部分,給人的感受是忘記了塵世的喧囂和紛擾,享受著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切身感受,觸動人心的旋律喚起了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默契。
2.追求音樂和文學的兩兩結合,力求完美 19世紀,俄羅斯音樂的發(fā)展深受當時文學的影響,尤其是在俄羅斯音樂主題思想、體裁形式以及題材內容上面的擇取上。而柴科夫斯基于1876年創(chuàng)作鋼琴套曲《四季》的副題是“性格描繪十二幅”。1875年的時候柴科夫斯基35歲,當時正處于其創(chuàng)作音樂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已經(jīng)完成了四部歌劇、三部交響曲、一部鋼琴協(xié)奏曲以及舞劇《天鵝湖》。12月份的時候,柴科夫斯基收到了一家雜志社的約稿,要求他每個月都為該雜志譜寫一首鋼琴曲,而鋼琴曲的內容主要以當時俄羅斯社會真實的生活習俗和氣候特征為主線,從而致使每一首樂曲都閃現(xiàn)著與之相關的文學元素。最后,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藝術特征還表現(xiàn)在其將高度的專業(yè)技巧和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里的民族、民間音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個特色在分析典型復三部式這一結構時也曾講到過,在此也就不加以贅述了。
盡管柴科夫斯基的很多音樂作品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歷史和時代的脈搏,溢滿了俄羅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凝重的民族氣質,將人們對于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突體驗反映在鋼琴作品中,特別是他的《悲愴第六交響曲》,這一部對后世影響力最突出的作品,將其深沉而又博大的氣質渲染得淋漓盡致,甚至他被人們稱為“世界主義者”,定位于浪漫主義樂派之上,可是鋼琴作品《六月——船歌》卻讓我們有了另一番體驗,也就是音樂巨匠敏感而又細膩的情懷,這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特征中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
參考文獻:
[1] 任紅軍.從《六月——船歌》看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的藝術特點[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7,(02).
[2] 張正梅.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六月——船歌》的和聲學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2010,(02).
[3] 李虹.淺析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J].考試中考教師版,2009,(10).
作 者:郭 佳,綿陽師范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