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澳同學(xué)的這幅隸書作品在基本保留《曹全碑》筆意的基礎(chǔ)上夸張了基本筆畫間的粗細對比;在字形上有“趨方趨長”的傾向,產(chǎn)生另外一種效果。
“照、我”等字在《曹全碑》中沒有原字,經(jīng)作者“拼裝組合”能基本與原帖氣息相仿,值得肯定。
建議:1.《曹全碑》雁尾部分極為舒展,也是這塊碑刻的特點之一,這幅作品中雁尾沒有做足,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如圖1)。
2. “中部空靈”是《曹全碑》的另一個特點,作品中“綠、時”等字中宮過緊,有一種“拘謹有余疏朗不足”的感覺(如圖2)。
楊海旭同學(xué)的硬筆作品筆畫交代清楚,字形大小基本均勻,章法內(nèi)容完整,“明、紛、人、問”等字形結(jié)構(gòu)把握較好。
建議:1.這幅作品中多數(shù)折畫處理得過于圓潤,特別是“明、海、楊”等字,讓人感到綿軟無力(如圖3)。
2.“魂”字中“鬼”長撇書寫不順暢且與豎彎鉤粘連,使“魂”字在氣勢上“弱不禁風(fēng)”(如圖4)。
3.“節(jié)、書”字中橫折鉤與豎畫之間形成的“圍框”過大,感覺字形下部過重,“精氣神”不足(如圖5)。
4.適當?shù)刈⒁庥霉P的輕重變化,可以使整體效果更好;同時,落款文字可以稍微比正文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