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語文課本中那個寫字“得紅圈圈最多”的孩子嗎?他按老師要求的“先用紙蒙著字帖描,等練熟了,再照著字帖寫”,老師則會在寫得好的字上畫紅圈圈。這個每次都得最多紅圈圈的孩子,就是后來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
新中國成立后,小平同志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對書法的情懷未減。他利用出行的機會欣賞古代書法名跡,提高了他書法審美的眼界,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書法題詞。他的用筆老練沉穩(wěn),結體端莊嚴整,墨色飽滿豐潤,筆畫挺拔開張,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達到了書寫形式與書寫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
鄧小平不僅字寫得好,寫字態(tài)度也很謙虛謹慎。
198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同志把“學習雷鋒標兵”朱伯儒的事跡材料報送鄧小平,請鄧小平題詞。鄧小平認真閱讀后,思考片刻,提筆在宣紙上寫道:“學習朱伯儒同志,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把這份題詞交給辦公廳的同志,說:“請不要急于拿去發(fā)表,應該請語言學家推敲一下,看看有沒有用字不準確的地方?!鞭k公廳的同志去請教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王力先生接過題詞,一字一字地推敲,不住地點頭說:“好,寫得好!不過,‘名符其實’的‘符’現在已經不使用了。如果就這樣寫,用字不規(guī)范,最好用‘副’字。”說著,用鉛筆在“符”字旁邊寫了一個“副”字。辦公廳的同志回來后,拿給鄧小平看,鄧小平十分高興,說:“改得好,改得好。雖然過去用這個‘符’字,但現在再用,就是錯別字了。老師寫了錯別字,貽誤了學生,國家領導人寫了錯別字會影響國民的文風。這叫‘上行下效’嘛!你去替我好好謝謝王老!”
字如其人,寫字寫心。小平同志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動著我們,他謙虛謹慎、求真務實的偉人風范更激勵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