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著方面,我只對鞋特別挑剔。小的時候家里很窮,每天上下學兩個小時的路程就靠兩只腳在地上磨。我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或撿父兄穿舊的鞋子,不是大就是小。因為沒有合適的鞋,凍傷、水泡在所難免,從那時起我就想,將來自己掙了錢,一定要買合腳的鞋來穿。
不過對他人而言,鞋是品位和地位的象征。腳被裝進鞋之后,感受如何,是他人所不知道的,人們看到的只是鞋。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只重視對鞋的評價,很少顧及腳的感受。所以,很多人買鞋并不是為了腳,更多是為了他人贊美和羨慕的目光。
選擇生活就如同選鞋。
我在日本留學時,遇到過一個女醫(yī)學博士,不僅人長得漂亮,學習也非常優(yōu)秀。她有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考進同一所大學,學習同一個專業(yè)。小伙子的長相、學業(yè)都無可挑剔。畢業(yè)時,她成績第一,獲得了唯一的公費出國名額,小伙子免試讀研,兩人簡直就是天生的完美組合。
她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二天就帶上所有行囊回國,一個月后,兩人結了婚,她成了科里的權威,他成了她的領導。一年后,他們有了一個女兒。3年后,他們離了婚,她帶著兩歲的女兒去了加拿大。
她說:“我們的感情沒有問題,相互是忠誠的,誰也沒有出軌?!蹦请x婚是為什么呢?“第一年沉浸在久別重逢與新婚的喜悅中,第二年生活全都圍繞著孩子轉,第三年話越來越少,他在仕途上發(fā)展順利,官越當越大,權力欲無限膨脹,每天很多應酬。我們在孩子培養(yǎng)、價值觀等問題上越走越遠。情還在,彼此都珍惜著,愛卻已經(jīng)淡去。他不可能放棄他的現(xiàn)狀,所以,只能我離開?!?/p>
別人的認同與理想的幻覺不會為我們的生活負任何責任。生活是穿在自己腳上的鞋,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最清楚。
很多人喜歡給別人推薦“鞋”—你應該學習什么,干什么工作,找什么對象,嫁什么樣的人……尤其是中國的父母,不但喜歡給子女推薦“鞋子”,甚至硬給他們“鞋”穿,還說,走走就習慣了,剛穿在腳上總有點兒磨腳,我和你爸(你媽)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兒女為了讓父母看著好看,寧可擠爛了腳趾頭也要穿進去……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兒女情。
幸福感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合適與不合適,一切取決于自己的選擇。(摘自《中外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