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金風不度,蟬聲擾耳,煩熱難耐。人走路上,如履熱鍋;身居樓中,似入蒸籠??释麤鲲L四起,掃除天下熱氣。無奈小暑連大暑,離秋還有萬里遙。只好搖扇吟古詩,細細品味納涼句,權當望梅來止渴 ——
“金谷園中鶯亂飛,銅駝陌上好風吹?!碧拼娙藙⒂礤a的《楊柳枝》中這一絕句,讓人有親臨晉朝富豪石崇別墅、漢宮銅駝柳陌上,任涼風吹拂的清涼感覺。而他那首“千竿竹翠數(shù)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更是讓身處煩熱之中的人有夢回唐朝,把酒賞荷,悠哉樂哉之感。
白居易的納涼詩也不比劉禹錫遜色,有其《消暑》詩為證:“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從詩中可體會到:詩人獨坐院中,迎著臨窗的徐徐清風,修心養(yǎng)性,自得其樂。詩人不僅善于消暑,享受自然涼風,而且也自覺避開社會的污濁之風,自保其身,不與俗人同流合污。其納涼詩喻意深遠。
宋朝詩人楊萬里,把盛夏的炎熱與乘涼的愜意,寫得維妙維肖:“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保ā妒顭嵊魏苫ǔ亍罚┨K東坡有詞云:“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保ā抖聪筛琛罚┌言谒畛藳龅膼芤饷枋龅们槿ぐ蝗?。
詩人秦觀有一首詩也寫到夏風涼意:“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痹娙霜氉詠淼奖滩ㄊ幯纳徎ǔ剡?,涼風吹拂時柳蔭下涼爽,風乍定后蓮池飄香。詩寫得栩栩如生,與蘇東坡的《洞仙歌》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別有一番情趣:“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膘o謐的半夜里,清風徐來,蟬鳴聲遠,讓人煩熱漸消,心靜神爽;預示豐年的一片蛙聲,也是一曲動聽的催眠曲。
元代詩人釋英有一首避暑詩,寫得明白如話:“六月山深處,松風冷襲衣。遙知城市里,撲面火花飛?!保ā渡街芯啊罚┝碌纳钌嚼铮瑯淠臼[蘢滴翠,山風清爽,涼氣襲人。而此時的城市里,赤日炎炎,熱浪滔滔,如火撲面。兩相比較,你選其誰?大自然才是人們向往之所在哩。
三伏天時熱浪涌,詩中自有涼風吹。漫漫煩熱難眠夜,吟誦幾篇得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