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縣第二中學沃土文學社創(chuàng)建于2001年。文學社以“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素質(zhì)”為宗旨,經(jīng)常舉辦各種形式的輔導、講座、筆會等活動,引導社員觀察、思考、感悟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廣大社員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深入觀察生活、充分張揚個性的舞臺,贏得了廠大師生的支持和熱愛。社刊《沃土》每學期編印兩期,內(nèi)容健康,格調(diào)高雅,在2009年和2010年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主辦的全國優(yōu)秀校內(nèi)報刊評選中,連續(xù)兩次獲得特等獎。
和其他人比起采,我對二中的感情要深厚得多。
2005年的那個夏天,我邁進了二中校門。我們的教室在一座三層的教學樓里,那些枝葉茂盛的大樹就立在教學樓旁,課上課下,注視著我們這群孩子的“胡作非為”和少有的安靜。到了夏天,綠油油的葉子中夾雜著點點粉色的扇形的花。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大口地呼吸帶有花香的新鮮空氣,往往感到美好而充實。太陽一點點升高,溫度也急劇上升,大樹極力張開枝杈,為我們撐起一片陰涼。
下課了,我們一窩蜂地沖到樹下的水龍頭旁,洗把臉后,彎腰撿幾朵地上的落花,細心地將它們夾在厚厚的字典里。過些日子,花汁沒了,只剩下泛黃的干花,我們高興地把這當作書簽。這樹成了我們夏天的樂趣。曾想,要是站在窗前,伸出手就能摘到那樹上的花,那該多好!
記得有一次數(shù)學課上,瘦瘦小小的數(shù)學老師問我們:“你們每天都經(jīng)過樓下的那一片樹陰,有誰知道那兒到底有幾棵樹?”我們傻了。是啊,每天都看,卻從沒有數(shù)過究竟有幾棵,老師說,這叫“不細心觀察”。
當我們懂得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時,已經(jīng)是三年之后了。我們這群孩子在夏日里那片綠陰中度過了初中時光,臨畢業(yè)時,還都不忘看一眼那樹,它們依舊挺拔蒼翠。
流年似水,現(xiàn)在的我已上高三,搬到了潔凈寬敞的新校園,寧靜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著恬靜的氛圍。
校園里依然有樹,卻不像先前的那些一樣高大熟悉。周圍依然是人,卻不像先前那樣充滿毫無顧忌的歡聲笑語。
后采,我們學了《合歡樹》那篇課文,看課件時再次見到了那熟悉的花,才知道原來那些樹就是合歡樹。陪我們度過三年美好時光的合歡樹,它們還好嗎?在樹下玩水、撿殘花做書簽的那些孩子,你們?nèi)缃裨诟墒裁?逝去的那些流年,一去不復(fù)返了嗎?
那樹,那人,那流年……
(指導教師 周玉芝)
(責任編輯 李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