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圓人無眠,皎皎月華襯得夜色搖曳。黑暗中,我舉起茶杯,邀清風同飲,一個人仰望九天銀河,不為它的寧靜華美,只為黑夜下獨有的這份恬淡心境。遙想傳說中四季如春的天國,千年如一日都是桃紅柳綠,只為取悅眾神而爭相怒放,這喧鬧的虛幻遠不如“一枝寒梅獨自開”來得輕松飄逸。一花—世界,一木一乾坤,誰又能忽視在孤獨中孕育出的極致美麗,而不去欣賞它的迷人風采呢?古有詩人屈原作出千古絕唱《天問》,今日我也想效仿古人寫下“孤獨三問”。
何謂孤獨?孤獨是古典意境中最繁多、最綿長的情感,幽居汴京的李后主寫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仕途多舛的蘇子寫過“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多愁善感的易安居士寫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孤獨是表面的形單影只嗎?不是的,它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所以,這些被孤獨所青睞的“可憐人”才在詩詞長空下意氣風發(fā)。真正的孤獨是一種比獨善其身更為崇高、比痛苦更為深刻的境界,它杜絕言語卻又滿懷期待,它無聲無息卻又滿溢芳香,它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猶如玫瑰般帶刺的美麗。
孤獨是消沉嗎寧最清澈的澗水來自深山老林,最百轉(zhuǎn)干回的急湍來自凌云高峰,最能彰顯“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的瀑布往往來自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孤獨從來都不是“消沉”的代名詞,不是弱者口中絕望、墮落的滋生地,也不與失敗相互依存。常言道:勤奮踏平坎坷路,孤獨造就凌云志。孤獨是煉獄,只有經(jīng)過它千錘百煉的鍛造,才能站起大大的“人”字,才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如何欣賞真正的孤獨呢?其實,孤獨并不意味著一定要隱居,終生“天地為屋,日月為燈,荷鋤戴月,采菊東籬”,它的精髓仍然是積極向上的樂觀入世精神。孤獨是忙里愉閑的—份靜靜的自由,抑或一杯清茶,抑或—本散發(fā)著濃濃墨香的好書,甚至可能是—場”春眠不覺曉”的美夢,都可以讓你享受到無憂的閑適,感悟到生命的真諦。每個人都瓢白在大千世界中,—不小心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煩惱,真正的孤獨需要我們拋卻不切實際的鏡花水月,走過流水無情的失意歲月,堅守住內(nèi)心的明凈澄澈。每一次蕩瀾的畫影清波便是我們真正的孤獨印象。
有日寸候會想,孤獨與世人對于琵琶弦樂的評價很相像:清麗委婉,優(yōu)美柔雅,婉轉(zhuǎn)沉靜,就像絲竹清音,清澈純粹又韻味悠長。我欣賞孤獨那別具一格的美麗,愿“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人生曲曲折折水,世事重重疊疊山,孤獨能讓我們怡然自得,孤獨能讓我{門返璞歸真。
月上柳梢頭,今夜難以成眠,輾轉(zhuǎn)反側(cè),欣賞孤獨,孤獨亦美。
(指導教師 王海華)
(責任編輯 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