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黑龍江教育》創(chuàng)刊第66個年頭;5月,《黑龍江教育》第1 000期也和讀者見面了。66年,差不多是人一生的長度。站在2012年的繁華喧囂中,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一點點1946的影子。但是在時代變遷中,《黑龍江教育》沒有變,并且踏踏實實地踏出了1 000期成長的足跡,這既有歷史給我們的機遇,又與一代代編輯的堅守、追求、責任密不可分。
2012年3月8日,是黑龍江教育雜志社10位編輯來社10周年的紀念日。10年間,從初出校門青澀懵懂到成為雜志社的中堅力量,這是人生中最重要而美好的一段時間。從剛工作看著這本充滿著歷史厚重感的雜志時那份誠惶誠恐,到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她,斟酌著每一個版面,希望讀者看到她最精彩的一面。他們從老編輯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并讓雜志在自己手中進步成長。
為了這幾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黑龍江教育雜志社舉行了“紀念《黑龍江教育》出刊1 000期暨創(chuàng)辦66周年”系列活動,“春天的暢想——部分同志來社工作10周年紀念”座談會。我們在本期將會議中的一些片段摘錄出來,邀您一起分享彼時彼刻我們的心情。
●2012年4月,黑龍江教育雜志社邀請了黑龍江省教育廳有關同志、十幾個市縣區(qū)教育局的同志、教研員、一線教師和黑龍江大學的兄弟刊社共百余人參加“紀念《黑龍江教育》出刊1 000期暨創(chuàng)辦66周年”系列活動。紀念大會由黑龍江教育雜志社執(zhí)行總編輯魏永生主持,黑龍江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廉世民、黑龍江教育雜志社社長徐士賀、雞西市教育局副局長姜長松先后發(fā)表感言。隨后與會人員分教育局、中學、小學組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他們抒發(fā)了對《黑龍江教育》多年的感情與美好祝愿,更為雜志的進一步提升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牡丹江市教育局副局長 王東明
有人說:“一份好的雜志就是一所大學。”作為一位忠實讀者,我在基層當老師的時候就接觸和熟悉《黑龍江教育》。多少年來,《黑龍江教育》一直致力于呈現(xiàn)龍江教育的真實聲音和風貌,探索和推動龍江教育改革,其版面設計樸素而雅致、思想內(nèi)容客觀而具有深度、欄目豐富而貼近一線教師,不斷吸引著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閱讀交流,成為了讀者們的精神家園和良師益友。作為老朋友,在此我也為雜志社發(fā)展提點小建議:
辦好雜志,首先,要注重服務基層。教育雜志的成長土壤在于基層,在于學校,其作品只有來源于真實的教育生活,才能夠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教育生活。為此,教育記者、編輯要走入基層,把鏡頭聚焦于地方教育、學校和一線教師,關注教育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提升輿論的引導能力。如2012年初報道的《均衡教育在富錦》,記者能夠深入基層針對城鄉(xiāng)教育均衡、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實例進行系統(tǒng)報道,深入剖析,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看了很受益,很解渴。其次,要注重科研引領?!逗邶埥逃芬恢蹦苁艿浇處熑后w的重視和歡迎,是因為她能夠與時俱進,與新課程改革息息相關,注重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的引領,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望奎縣教育局副局長 姜術平
由于多年主抓中、初教工作,我與《黑龍江教育》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每每讀到她,總有一種親切之感。創(chuàng)辦六十多年來,《黑龍江教育》一直以服務基層為辦刊宗旨,成為基層教育工作者展示和探討、借鑒教育資源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陣地,感謝雜志社的相關領導和所有采編人員的辛勤付出。我最喜歡讀的欄目是“百花園”,最早讀《黑龍江教育》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到現(xiàn)在為止,“百花園”恐怕是仍然保留的傳統(tǒng)欄目之一,每期幾篇短文,短小精悍,一文一心得,一文一體會,一文一觀點,一文一方法。大多能點撥思路,開拓思維,誘發(fā)創(chuàng)新,啟迪智慧,建議長辦下去。
——哈爾濱市呼蘭區(qū)教育局副局長 楊國峰
六十多年來,《黑龍江教育》一直關注農(nóng)村教育改革,對總結(jié)提煉農(nóng)村基礎教育的典型經(jīng)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稉肀Т蟮亍氛恰逗邶埥逃穼⒑籼m農(nóng)村教育的先進經(jīng)驗推向全國的見證。當前一段時間內(nèi),教師的師德問題和學生的德育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作為黑龍江省教育宣傳主陣地的《黑龍江教育》當承擔起樹立師德先進典型和引導服務學生德育工作的重任。
——齊齊哈爾市教育局副局長 石國輝
《黑龍江教育》(原綜合版)在服務地方教育局領導和校長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相關教育新聞和重大選題報道政策性強、服務性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如今的《黑龍江教育》(中學和小學版)對指導教師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如何更好地服務教育局工作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木蘭縣教育局副局長 王文成
一本雜志提升辦刊質(zhì)量應是永恒的?!逗邶埥逃窋U大影響的空間還有很大,與教育廳的溝通很重要,畢竟《黑龍江教育》的重要服務對象還是教育廳的中心工作,宣傳教育界的先進經(jīng)驗和典型,為廣大教師的發(fā)展提供平臺,《黑龍江教育》義不容辭。
——北安市教育局副局長 李衛(wèi)橋
每期爭取都要有國家、省政府、省教育廳重大教育事件的反映,使得教育局領導、各學校校長、教師對教育宏觀政策有一個了解;要注重培養(yǎng)和打造專家型的編輯隊伍,定期或者不定期送編輯到學校、到課堂,深入了解教育,深入了解教學,這樣更有益于編輯擇稿、改稿和提高編輯的業(yè)務水平。
——泰來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 齊云洋
既然是教育雜志,就要緊跟教育廳,注重宣傳教育廳的相關政策,每年年初都應有教育廳領導的講話作為全年的政策引領,緊跟教育廳的重大決策,比如提倡均衡教育,我們就要挖掘和報道均衡教育的典型,起到引領作用。
——巴彥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 李繼偉
為了讓編輯的稿件能夠更好地服務地方,服務學校和教師,我建議在地方多建立記者站,將好的作者吸納進記者站,發(fā)揮記者站挖掘典型和挑選優(yōu)秀稿件的功能,這樣選出的稿件才能更貼近教學,服務于教學。
——省農(nóng)墾教師進修學院 戚甫筠
恰逢《黑龍江教育》出刊1 000期和創(chuàng)辦66周年盛大慶典,我的心海情不自禁泛起層層漣漪,思緒的浪花飛濺到二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個剛剛步入中學語文教壇的新兵,懷著忐忑的心情帶著一篇“論文”參加全省中語會年會。會議間歇時,一位和藹、儒雅、睿智的長者找到我,耐心地指導我修改自己的習作。于是,我榮幸地結(jié)識了時任《黑龍江教育》雜志社編輯的王鈺老師。過了不久,我的拙作真的在雜志上發(fā)表了!一個涉世未深的毛丫頭,捧著散發(fā)出油墨清香的雜志,當時內(nèi)心的驚喜真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繼而我仔細揣摩編輯改過的地方,努力體會王老師改稿的良苦用心,對王老師的欽佩之情也油然而生!王鈺老師是我走上寫作道路的恩師和引路人。
——黑河市教研院 王桂梅
《黑龍江教育》是一個教師、校長、教研員交流、分享、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并相互進步的平臺。她具有前瞻性,能抓住課標,并抓住教師的關注點,既有宏觀指導、又有細節(jié)點撥。希望多加入一些課程標準與老課標對比方面的內(nèi)容,多給各地市教研員建立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寶清市第三中學 胡啟明
可以說從一名教師成長為校長,《黑龍江教育》一直伴隨著我,指導著我。當教師時我關注的是教改的新理念、新教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校長后我關注的是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和站在教育思想理論的最前沿學習辦學的新理念、新特色。這個座談會很務實,如此“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讓我很感動。結(jié)合工作我談幾點建議:一要加大關注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很多基層學校在這方面由于種種原因還不具備正規(guī)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二要增加關于當前課改熱點專題的研究和討論。三要多介紹名校、名師、名家的教育理念、辦學理念、課改理念,這樣對基層學校能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綏化市第五中學 紀向明
一直以來,《黑龍江教育》立足全省、高瞻遠矚,統(tǒng)籌黑龍江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對本地區(qū)廣大教師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通過這次座談會,更能看出雜志社并沒有滿足于現(xiàn)有的成績,而是在積極地謀求雜志如何精益求精,如何越辦越好。從座談會召開前就定下的交流討論問題可以看出雜志社全體成員能夠?qū)徱曌陨戆l(fā)展,廣泛征求一線教師的意見,探索一線教師參與刊物互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以期呈現(xiàn)廣大教師最希望看到的欄目和內(nèi)容,更好地為廣大學校和一線教師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這一點無論對于一本雜志還是任何人、任何事的發(fā)展都尤為重要。
——鐵力市第一中學 閆濤
記得幾年前《黑龍江教育》有一個小欄目介紹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小竅門、小方法,篇幅不長,也就三五百字,可是卻非常實用,比如說巧記地理知識、如何避免考試怯場和如何提高閱讀能力等。另外應該多開設“討論”欄目,互動的話題應不只局限于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擴展到育人和一些社會現(xiàn)象,讓廣大教師對這些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形式可以更靈活,不一定非得長篇大論,注重觀點性和實用性,可以用跟帖的形式讓大家積極參與,這樣大家的積極性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雜志。
——克東縣第四中學 孫全生
從教15年的日子里,《黑龍江教育》一直是我枕邊案頭的教學參考,她使我一步步成長起來,更讓我在教育教學的殿堂里充實了自我,豐滿了教藝,結(jié)識了益友。手捧《黑龍江教育》,如沐春風;研讀《黑龍江教育》,如浴甘霖。她是一本集課改先鋒、課堂研究、德育研討、異域博覽、名家風采的教育教學期刊,品味《黑龍江教育》,使我們學到了管理上的良方,課堂上的精華,靈魂上的共鳴。
——大慶市讓胡路區(qū)喇嘛甸中學 胡曉波
《黑龍江教育》讓我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理念更新的重要性,教學實踐的重要性。新時期要求教師具有學習和研究精神,逐漸完善自己,具有“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堅強與奉獻精神,幫助學生登上峰頂去采摘智慧的果實?!逗邶埥逃方o了我不少的啟迪,今后,我會繼續(xù)關注、走近、融入《黑龍江教育》。
——訥河市同心中學 崔勝春
我認為《黑龍江教育》可以增加一些教師互動的版塊,比如:通過展示自己教學的經(jīng)驗或觀點,通過教師的討論、參與來完善和提高每位教師的素質(zhì)。也可以設置“編讀往來”欄目,進行讀者和編者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刊物的提高和發(fā)展。對于“新聞綜合”欄目,可以增加科技要聞、中考資訊等。還可以增加教材評論的欄目,針對教材內(nèi)容的設置進行多角度的評論,也可結(jié)合實際對教材進行補充等。
——嘉蔭縣第二中學 王善福
每當我拿到《黑龍江教育》,最先看的內(nèi)容是“研究”專欄,最想讀的是課堂教學研究與指導方面的文章。時代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社會各界所需的人才也在與時俱進。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方向標——“課程標準”也在日益更新。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實施“課程標準”,怎樣把“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成了我們基層教師最大的困惑。此時此刻最急需的也是最想看到的是課堂教學研究與指導方面的文章。想知道課標理念如何呈現(xiàn)在課堂上,課標要求如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落實。
——哈爾濱市蕭紅中學 劉曉梅
《黑龍江教育》是一本集科學性、學術型、教育性、專業(yè)指導性于一體的教育刊物,對學校一線教師和學校領導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建議多刊發(fā)些教育教學理念方面最新動態(tài)的文章,課程改革中教學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運用過程以及后期效果等;可以成立書友會,座談沙龍,增加作者、讀者、編輯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哈爾濱市秋實中學 李玉秋
希望《黑龍江教育》可以作為學校之間相互聯(lián)系與溝通的平臺,使得各學校建立聯(lián)系,加強溝通;“黑土師魂”欄目報道的教師和校長,其獨特的辦學思想和教研思想,對其他學校很有借鑒意義;博客欄目的稿子我們很愛看,文章篇幅不長,表達的都是教師最真實的情感和感悟,很有啟發(fā)性,還可以放松心情。
魏繼軍——《黑龍江教育》(小學)執(zhí)行主編:我記得,魏總編對我說,要把從事的工作當做事業(yè)來做。張社長對我講,盡快成長起來,成為小數(shù)方面的專家。我現(xiàn)在可以些許安心地向張社長匯報,我在黑龍江省小學數(shù)學界不一定是個專家,但是從2007年起,我開始擔任哈爾濱市小學數(shù)學大賽、黑龍江省小學大賽的評委,并參與了課程改革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黑龍江區(qū)的討論。我會為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繼續(xù)努力。
黃耀強——《黑龍江教育》(文選)執(zhí)行主編:10年前,我們素不相識,游蕩在各自的世界里;10年后,我們手挽著手,成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10年之后,我們的對酒當歌還在嗎?我們心中那團火還在嗎?我們曾經(jīng)不顧一切的勇敢還在嗎?別丟了,別丟了我們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一切,盡管生活總是不那么盡如人意,但我們依然在拼搏的路上。
李莉——《黑龍江教育》(中學)執(zhí)行主編:10年前,雜志社來了我們這樣一群有點鬧的年輕人,那時我們下班后聚在一起開心地笑,遇到挫折痛快地哭,為了新創(chuàng)辦的雜志我們不停地挖掘創(chuàng)意、聯(lián)系作者、參加會議、聽課看課,去各地通聯(lián),那時夜晚雜志社老樓的每一扇窗戶都透著加班加點趕稿子的燈光。
牛小源——《黑龍江教育》執(zhí)行主編:10年里我完成了從想做一名記者,到成為一名教育記者,再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轉(zhuǎn)變;10年,我跑遍龍江大地,北到北極村,東到饒河、撫遠,西到內(nèi)蒙古,行程多少公里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每當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印在雜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印成鉛字,看見那些天真的學生、淳樸的教師、辛苦的校長,我想我沒有什么理由不繼續(xù)從事這份工作。
張燁——《初中生學習》(七彩)執(zhí)行主編:10年,給了我太多的記憶,諸多的感嘆和變化。在這10年中,經(jīng)歷了很多事,遇見了很多人。我曾經(jīng)努力過、奮斗過、沮喪過、抱怨過、成功過、快樂過。這其中有感動、有悲傷、有喜悅、有膽怯、也有遺憾,有堅持也有過放棄、懂得了很多卻也失去很多。
申冬梅——《初中生學習》(閱讀)執(zhí)行主編:從小就熟知這樣一種比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直到10年前成為一名教育宣傳工作者,并在這個崗位工作了10年,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神圣和教育工作的意義重大,才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具象,成為我心中最真切的感受和領悟。感謝這10年,是它讓我從青澀走向成熟,讓我學會了堅持與付出。
王一鳴——《初中生學習》(博聞)執(zhí)行主編:各位親愛的同事,我們每天在一起的時間比跟家人還要多,要說我們親如兄弟姐妹一點也不為過。在這10年里,跟你們有關的事情太多太多,有一些可能是直到老去那一天都不會忘記的。在接下來的N個10年里,真的很愿意,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攜起手、肩并肩,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yè)和美好的生活,每一天都努力地去工作!
徐向群——《黑龍江教育》(小學)美術編輯:10年前,在國外打拼多年的我回到國內(nèi)真的很彷徨,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是黑龍江教育雜志社接納了處在迷茫與困惑中的我,使我重拾自我,找到了為之奮斗的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人生價值。我感謝黑龍江教育雜志社給予我一個雖然短暫但十分充實、碩果累累、很有意義的10年!
楊雪迪——《黑龍江教育》(中學)美術編輯:10年前,我是一個初出茅廬、不通業(yè)務的小丫頭,10年后我成為了一名熟練掌握編排設計業(yè)務的職業(yè)設計者。10年的跨越,雜志社教會了我很多,讓我成長。10年既是一個分點,又是一個起點,我仍會帶著最初的熱忱與激情,繼續(xù)努力下去!
張雅男——《黑龍江教育》美術編輯:10年前,初進《黑龍江教育》,滿心期待;10年后,還在《黑龍江教育》,收獲滿載。10年前,我憧憬變得更成熟;10年后,我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那么多。10年前,以為“得到想要的”就會快樂;10年后,了解了“過程就是結(jié)果”,我很快樂。
1 000期,66周年,對于一本有生命力的雜志來說,或許只是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一瞬?!逗邶埥逃氛?jīng)歷著歲月的檢驗和洗禮,完成著社會與人民交予的重任,在歲月的打磨中砥礪前行,在時光的荏苒里訴說歷史,抒寫現(xiàn)在,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