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今年就是5月13日啦),是媽媽們的節(jié)日——母親節(jié)。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關于母親的故事。這些故事帶著對母親的敬重和愛,千古流傳。
【“四大賢母”】
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大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民族英雄岳飛的母親和古代名將陶侃(kǎn)的母親被古人譽為“四大賢母”。
她們養(yǎng)育和教導子女的故事流傳至今,分別是:孟母三遷、畫荻(dí)教子、精忠報國和封壇退鲊(zhǎ)。
孟母三遷:
孟子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很艱難,但是為了讓年幼的孟子能受到好的熏(xūn)陶,孟子的母親不辭辛苦,帶著年幼的兒子連續(xù)搬了三次家。最后,他們終于住到了一個人們知書達理的地方。
畫荻教子:
歐陽修的父親是個正直的好官,他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但是,歐陽修的母親堅持在沙地上用荻草的莖教兒子讀書寫字。
她對歐陽修說:“你父親的品德非常高尚。我決心把你培養(yǎng)成像他那樣的人,因此,再大的苦我也能吃!”在母親的教導下,歐陽修立誓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精忠報國:
岳飛在抗擊金兵之前,母親問他有什么打算。
岳飛說:“我要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母親聽了非常高興,她用繡花針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在母親的激勵下,岳飛在沙場上英勇抗敵,成為一代名將。
封壇退鲊(即糟魚):
有一次,陶侃的部下送來了一壇糟魚,陶侃差(ch?。椋┤税阳~送給母親。
母親見了糟魚很高興,部下便說:“作坊里有的是,直接去拿就行。您愛吃的話,我下次再送!”
陶侃的母親聽后很生氣,把糟魚退給了兒子,并寫了一封語氣嚴厲的信,教育他不能用官員的身份拿不該拿的東西。陶侃看了信后感到十分羞愧(xiū kuì),從此牢牢記住母親的教訓,成為清正廉(lián)潔的好官。
【獻給母親的花】
看完了“四大賢母”的故事,我們再來說說獻給母親的花吧。
在國外,獻給母親的花是優(yōu)雅美麗的粉紅色香石竹,不過,我們常常叫的是它的別名——康乃馨(xīn)。
和國外不同,在中國,傳統(tǒng)的母親花則是萱(xu?。睿┎荩ɑǎ?。
比起浪漫的香石竹,枝葉修長的萱草更加優(yōu)雅,更符合中國人心中母親的形象呢,所以,古人常常在文章里用“萱草”來指代母親。
【寫給母親的詩】
中國各個朝代的詩人都用詩句表達過對母親的感恩與熱愛,小編選了其中的兩首,我們一起來大聲誦讀吧。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墨萱圖
【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小朋友,在這個母親節(jié),你會給親愛的媽媽準備一份什么樣的禮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