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意思!”這句話從4歲女兒嘴里一出,劉女
士嚇得一愣。原來,自從3歲上了幼兒園后,孩子的
“業(yè)務(wù)”越來越繁忙:從周一到周五,白天上幼兒
園,晚上在家練琴、學書法;每逢周末,她還要參加
英語班、舞蹈班。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一點
玩兒的自由。
現(xiàn)在的孩子吃得飽、穿得暖,但他們卻不快樂,
就因為沒時間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需求
玩耍,不僅能促進孩子身體各器官的發(fā)育和肢體動作
的協(xié)調(diào),也讓孩子很容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產(chǎn)生
愉快的情緒體驗,避免厭煩和疲勞等負面情緒。如果父母
從小限制孩子玩耍,他們也許會變得“很乖”,但由于玩
的需求沒得到滿足,缺乏快樂的情緒體驗,他們往往很抑
郁,并可能導致孩子長大成人后缺乏快樂的情緒,出現(xiàn)冷
漠、孤獨等問題。
玩耍,還讓孩子在快樂游戲中,學習社會交往技能。
兒童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而游戲則能幫他們?nèi)コ?/p>
“自我中心”。在合作完成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掌
握一些與他人交流、溝通等社交技能,以及輪流、分享、
交換、互助等社會交往的規(guī)則。所以,會玩的孩子更適應(yīng)
社會交往,心理也更健康;相反,不少性格內(nèi)向、孤僻,
甚至有交往困難等行為問題的孩子,大多小時候缺玩。而
如果一個孩子交往技能比較差,就容易產(chǎn)生焦慮、多疑等
負面情緒,如果這些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甚至可能
導致退縮性人格。
孩子在童年期玩耍中所能獲得的交往技能、快樂情緒
體驗,在孩子長大成人后是很難彌補的。因缺玩造成的交
往技能差,社會交往障礙常會讓孩子感到不安、焦慮甚至
退縮,某些人還可能因此沉浸于沒有競爭和溝通障礙的虛
擬世界。
孩子怎樣玩才有利
別讓太多的興趣班擠掉孩子的時間 否則不僅不利
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培養(yǎng),也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逆反心
理。同時要給孩子寬松的玩的空間。只要沒有什么危險因
素,孩子玩耍時,家長盡量不要干涉。否則,對孩子保護
過度或限制過多,可能抑制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
鼓勵孩子玩力所能及的游戲,指導他們進行力所不能及的游戲
孩子從力所能及的游戲中,會獲得許多成功體
驗,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在家長指導下,讓孩子進行力
所不能及的游戲,會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而家長和孩子
的互動也能增近親子關(guān)系,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 家長要給孩子挑選能和
他人共玩的玩具,以培養(yǎng)其合作能力和公平競爭意識。
(許慧鄭州大學教育學院應(yīng)用心理系副教授)
責編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