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演奏技巧包含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氣息、運指、舌奏。這三個方面也是單簧管演奏者必須掌握和運用好的技術(shù)內(nèi)容。其中,在單簧管演奏中對氣息的訓練和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到演奏者演奏水平的發(fā)揮。因此,只有更好地控制氣息,才能獲得準確的音高和渾厚飽滿的音色。
單簧管氣息演奏在木管類樂器中,單簧管的音色優(yōu)美、音域?qū)拸V,它美妙音色的優(yōu)勢極少有樂器能同它媲美。音樂大師柏遼茲曾稱它“能具有造成縹緲深遠、空谷回響、余音繚繞等效果的可貴性。”單簧管的音域從低音至高音構(gòu)成四個音區(qū),有三個半八度。由于音域?qū)拸V,因此對演奏者在氣息、運指、舌指及強弱控制等方面要求較高,屬于比較難掌握的樂器之一。我們都知道,在幾乎所有管樂器的演奏技巧中,演奏者對氣息的訓練和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所以在這里,我們通過對單簧管演奏中氣息訓練的研究,結(jié)合科學正確的呼吸方法,使單簧管演奏者們更好地控制氣息,獲得準確的音高和渾厚飽滿的音色。
一、氣息的內(nèi)涵
在單簧管的演奏中,“氣息”的概念是針對吸氣與吹氣、呼氣與吐氣吹奏技巧而提出的。首先,演奏者應(yīng)明確呼氣與吸氣的氣息的不同之處。呼氣時,嘴部口型要相對比吸氣的嘴部口型大些,但這并不意味著呼氣的氣息量要比吸氣大,相反,兩者都要對氣息的掌握做到“穩(wěn)”既氣息進入平穩(wěn);“準”即氣息進入位置準確;“滿”既氣息進入飽滿。相對而言,吸氣的氣息更為集中深入、持續(xù)的時間更長,呼氣則很快。當然,呼氣與吸氣這兩者又是分不開的,它們可以相互借鑒在氣息掌握方面的技巧特點,如吸氣可以借鑒呼氣的放松,這樣,其氣息的掌握更為平穩(wěn)和飽滿。演奏者要對上述四種技巧氣息的運用熟練掌握,把它們?nèi)跁炌ㄆ饋?,然后再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逐步提高。
二、氣息的運用原理
呼吸反過來讀就是吸呼,所以必須首先學會正確的吸氣,才能進行正確的呼氣。人體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般每分鐘呼吸12至16次,你根本不用去想就會自然地呼吸,而且基本上呼與吸時間相等。而吹奏樂器就截然不同了,我們是根據(jù)音樂的需要,有意識地強行快速吸入大量空氣,而慢慢地將氣呼出,這樣的呼吸就有技巧了。一般來說,呼吸方法可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三種。當吹奏單簧管時,演奏者重要的就是學會氣息運用的變化能力,即運用氣息的力量、速度等,這種變化能力對音色、作品的表現(xiàn)力有著直接的作用。對于演奏者而言,氣息的運用不同于人正常的呼氣,它要求演奏者的腹部氣息量要比胸部的氣息量大。這是因為人的胸腔有骨架支撐,呼的氣息再飽滿,骨架制約了氣息的呼入量,而腹部沒有骨架的支撐制約,猶如皮球一樣,其伸縮性會使氣息進入量會比胸腔的氣量更多。演奏者在明確并且掌握上述氣息運用的位置以及腹部與胸部的氣息量之后,才可能自如地運用氣息。當然,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達到高水平時,也可能運用腹部與胸部相結(jié)合的氣息運用。
三、氣息的訓練方法
1.慢吸氣與慢吹氣
對于專業(yè)學習者來說,“慢”練習是任何樂器解決演奏技術(shù)問題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慢練習的目的是把較難的技巧通過慢練習來放大,進而體會技術(shù)的每一個細節(jié),最終完整、全面地掌握技術(shù)。當演奏者每天練習長音前,建議使用如下方法:用4/4拍練習,首先吸氣與吹氣可采用四拍比四拍的時值來訓練氣息,之后可適當延長時值,如采用5︰5,6︰6等更長的時值。在這個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嘴部吹氣口的大小與吸氣口的大小應(yīng)保持一致,口型相吻合。對于初學者,如果在沒有掌握和運用好吸氣技巧就急于呼氣練習,則會出現(xiàn)呼出的氣息淺以及呼氣端胸的現(xiàn)象。因此,采用吸氣、吹氣的氣息訓練方法也是達到正確呼氣技巧的前提。這種對等時值練習,其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能使演奏者通過慢吸氣讓氣吸到腹部深處,這時演奏者會體會到腹部用力逐漸膨脹開的細微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吸氣的氣息要同氣柱般均勻從口腔進入到腹部形成軌跡,然后沿著這個軌跡向外吹出去。通過上述對等時值練習氣息的方法,演奏者會逐漸掌握均勻吸氣和吹氣的能力。當然,“慢”練習不僅僅是在初級階段運用,應(yīng)該始終貫穿所有氣息的訓練中。
2.慢吸氣與快吹氣
慢吸氣、快吹氣這種練習方法是結(jié)合了上一種氣息練習的方法。在這一方法的練習過程中,從吸氣的角度來看,其與上一種訓練方法的吸氣練習是一致的,但吹氣卻有了很大變化,它是以四拍比二拍的時值來訓練氣息技巧的。演奏者應(yīng)先吸好四拍氣息后,屏住氣息再去吹二拍氣息,切記一定是要把四拍吸氣的氣息量全部吹完,這一方法會讓你的腹部充分地感受到氣息量的充沛性。這樣的練習會帶來兩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是使演奏者體會到腹部用力吹二拍時的用氣力量不同,它要比先前吹四拍時更快且有力,同時演奏者腹部肌肉也要主動用力增強;另一方面,會使演奏者體會到腹部向外吹氣力量明顯的加快變化,這對于更靈活、更輕松自如的氣息掌握和運用會起到有效的幫助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一練習過程中,演奏者一定要保持吸氣與吹氣的嘴部口型保持不變。
3.快吸氣與慢吹氣
快吸氣、慢吹氣這種練習方法與慢吸氣、快吹氣的練習方法正好相反。與第二種方法相比,它是把吸氣、吹氣的氣息練習時值四拍比二拍的時值比例調(diào)換,使之成為二拍比四拍。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快吸氣時同樣要與慢吸時氣息進入到腹部的位置相一致,而快吸氣需要多重復(fù)幾次練習,以保證快吸氣的能力逐漸能夠像慢吸氣氣息進入腹部的位置一樣準確。當然,快吸氣主要是提高了腹部快速主動向外膨脹的能力,演奏者需要在這種練習方法中體會快速吸進氣息后均勻向外吹氣的能力。當熟練掌握快吸氣、慢吹氣的能力時,演奏者可適當調(diào)節(jié)快吸氣與慢吹氣之間的時值比例,并參照樂曲中樂句時值長短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4.快吸氣與快吹氣
演奏者在掌握上述三個氣息練習方法之后,練習第四方法就變得容易了許多。從字面看,這種訓練方法體現(xiàn)了兩個“快”字,在這種練習方法中主要是結(jié)合了第三種氣息練習方法的快吸氣和第二種的快吸氣的技巧要領(lǐng)。建議演奏者可先采用二拍比二拍的吸氣與吹氣的時值來練習氣息。在熟練掌握之后,可適當通過縮短單位拍來加快吸氣與吹氣之間的比例。應(yīng)該說這種練習方法是較難的,因此,切記練習不要過急、過快,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一定要與前三種練習方法相對比,并能夠把正確感受融入到第四種練習方法之中。
四、結(jié)論
本文所談及的氣息訓練,對于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是演奏的基礎(chǔ)。這些方面的訓練不足,將直接影響到演奏者以后的學習進度。所謂“馬步扎的穩(wěn),功夫才能深”就是這個道理。以上所論述的是筆者在借鑒專業(yè)文獻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單簧管演奏的學習所積累的一些經(jīng)驗和認識,希望能對廣大單簧管演奏的學習者和愛好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和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