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形色色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語文教師應利用語文這一文化載體,充分挖掘誠信教育素材,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積極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通過有目的、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學,使學生受到有益的熏陶,提高對誠信的認識,樹立誠信觀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語文教學誠信教育文化載體誠信是鑄成中華民族的道德之魂,是我國傳統(tǒng)道德大廈的根基。對個人,誠信是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對國家,誠信是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精神基石,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基礎行為規(guī)范,是現(xiàn)代文明的基本標志。
如何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每一名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觀念,做到不自欺、不欺人,講信用、重信譽,是語文這一人文學科也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一、加強誠信價值觀教育,建立誠信是一切利益之源的觀念
孟子說:“誠者,天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信者,道之魂也”。不誠信是違背天理人倫的。如果從經(jīng)濟的角度看,謀求利益也離不開“誠信”這一交易的基石和情感紐帶。英國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就認為,是誠信這只“無形的手”將經(jīng)紀人對最大私利的追求引導到了能夠為公共利益作出最大貢獻的途徑上去。由斯密的觀點可見誠信對經(jīng)濟交往的重要意義。
又如,一汽修店店主拒絕了一家運輸公司老板的利誘,雖平淡如行云,質(zhì)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這家維修店的店主也正是因為具備了誠信的品格,才沒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傻事,為今后業(yè)務的拓展、利益的長遠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誠信”是一種人格操守,它既是人內(nèi)在價值的外部表現(xiàn),又是對人內(nèi)在價值的客觀評價,是人立于世的根本,是人生成功的保障。誠信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還是經(jīng)濟層面的問題。
二、深入挖掘誠信教育素材,營造誠信教育的文化氛圍
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xiàn)了民族的精神,同時影響著人的思想意識,引導著人的社會行為。我國自古就是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以仁、義、禮、智、信為基本觀念的社會倫理傳統(tǒng),古人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贝罅康臍v史記載、文學作品中都體現(xiàn)了人們對誠信的重視。
古代文學中的誠信教育素材小到殺豬取信、教育子女的《曾子殺豬》,大到不畏強暴、不辱使命的《完璧歸趙》;既有商鞅的立木取信、變法強國,也有周幽王的無信戲諸侯、身死而國亡。曾子殺豬固然是為完成對孩子的誠信教育,也是他個人重視誠信的必然表現(xiàn);藺相如為了完成他在趙王面前許下的“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的諾言,不惜“冒斧鉞,就湯鑊”勇抗強秦。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立木以取信,使新法在秦國得以快速推行;昏聵的周幽王為了博得美女一笑,舉烽火戲諸侯,失信于天下,最終身死國亡。
從一家到一國,從正面教育到反面教材,豐富、真實的的誠信故事振聾發(fā)聵,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這些人和事中的誠信內(nèi)涵,讓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nèi)涵及社會意義與價值,強化誠信是生命基石的觀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誠信對個人、社會的重要性,在學生中營造出一個爭做誠信人、只辦誠信事的文化氛圍。
三、拓寬誠信教學思路,使誠信理念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升華
誠信品質(zhì)的最終養(yǎng)成必須是在認知的基礎上付諸于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誠信教育過程中,抓住一切有利于增強誠信教育的素材,不斷啟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去體會誠信、理解誠信,并自覺運用誠信,幫助他們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內(nèi)化為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需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誠信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平凡人的一句話、一件事上:一句話就是要說“真”話,一件事就是做“實”事。
《皇帝的新裝》中,皇帝、大臣、百姓眾口一詞夸耀一件并不存在的衣服如何漂亮,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能或不敢說出實情,導致國家陷入了一場空前的騙局和謊言中,被兩個騙子玩弄于股掌之間。而不諳世事的小孩一句“可是他什么都沒有穿呀”,是當時整個事件中唯一的一句實話。這一句實話,如一聲霹靂,讓所有的高官顯貴汗顏不已;如一陣颶風掃走了所有謊言的陰霾,讓騙局無所遁形。
喜馬拉雅山南麓成為聞名世界的觀光旅游圣地,固然有風光優(yōu)美、風景獨特的成分,但更吸引游人的當屬那個為了履行“買到幾瓶啤酒”諾言,不惜花費數(shù)日時間、翻山越嶺的少年和他帶給人們的感動……
上面兩則小故事中的“小孩”和“少年”都不是大人物,做的也不是大事件、但就是這樣的小人物、小事件更使我們體會到了誠信的可貴。同時,這也告訴我們,誠信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檢驗我們誠信與否的試金石。也只有將誠信理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誠信行動,我們才能體會到誠信帶給我們、帶給他人的幸福和快樂、帶給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才能體會到誠信的價值所在,使我們的誠信理念在實踐中升華。
總之,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挖掘其中的誠信素材,探索誠信教育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誠信教育,使學生受到誠信理念的熏陶,養(yǎng)成誠信待人的可貴品質(zhì),努力實踐誠信理念,做一個知識淵博、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劉欣,孫文長,鄧國英,楊淑鳳,范曉磊.誠信危機之我見——大學生誠信狀況調(diào)查[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8).
[2]湯洪俊,彭銀年,謝仁鳳,孫亞文.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職業(yè),2008,(30).
[3]張明菊,吳世彬.規(guī)訓與懲罰——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化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8).
[4]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莉,肖海翔.論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2002,(3).
[6]王業(yè)菊.誠信[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