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曰:父母呼,應勿緩。意思是當父母喊你的時候,應該立即回應,不要遲緩。
一及時應答一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德行,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幸福。
12歲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而3~6歲這個年齡段尤其關(guān)鍵,家長要關(guān)注孩子的表現(xiàn),讓孩子養(yǎng)成一及時應答一的習慣。
家長要明白這不是小事
教育無小事。我們教子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重視孩子的小行為、小錯誤、小心理、小脾氣等,總是遷就和寵愛孩子,以至于孩子養(yǎng)成了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不及時應答他人,是對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沒有禮貌。在家里,必然影響家庭團結(jié),使得親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與他人和諧相處、搞好關(guān)系。
讓孩子品嘗后果
過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聽的,他們更相信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所以,讓孩子品嘗后果,要遠遠勝過對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和進行永無休止的說教。當你叫孩子吃飯,他卻因為沉迷于積木游戲而不應答你的時候,你大可不必一遍一遍地重復叫喚,等他錯過吃飯時間挨餓時就知道做錯了。
孩子做事情比較隨性,預想不到事情的后果,所以會做出一些違背規(guī)則的事情。當孩子違背規(guī)則的時候,相對低調(diào)而嚴格的懲罰,會讓孩子懂得規(guī)則是不可以違背的。
行動上不遷就孩子
我們喊孩子,孩子不答應,不要走到孩子面前和孩子說話,更不要對著孩子笑。這樣容易減弱家長的威風,長孩子的氣勢。你喊孩子,孩子不答應,就把想說的話放一放,保持沉默。過一會兒,孩子一定會湊上來,問你:“媽媽,剛才你喊我做什么?”這時,你不要急于回答,這樣孩子會越好奇,也越想知道,到下次他就會注意。
孩子最會察言觀色,家長板起面孔,不理睬孩子,孩子就會因為家長的生氣而害怕,下次就不敢這樣做了。
家長要及時應答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多次模仿之后,孩子便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當孩子喊家長的時候,家長不能及時應答,孩子很快就會學會。于是,當家長喊孩子的時候,孩子就不能及時應答家長。可見,孩子的不良習慣也多是跟家長學的,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在孩子呼喊你的時候,要及時應答并走到孩子身邊詢問他:“有什么事嗎?”給孩子做好行為的榜樣。
告訴孩子應答的方法
當孩子做某些事情,在生活中找不到范本的時候,他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為了防止孩子不知道怎么應答,家長有必要詳細地告訴孩子,當父母以及家里的其他長輩喊他的時候,他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迅速走過去,站到對方面前,聲音洪亮地問:“您找我有什么事?”如果距離較遠,可以一邊答應一邊走過去。
(木紫 家庭教育指導師)
責編 陳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