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沒有人和我玩。”同事5歲的兒子乖乖說。
“那你一個人去書房畫畫吧!等媽媽和阿姨談完了事情再去叫你?!?/p>
“媽媽,我不想一個人玩。”乖乖不情愿地說,仿佛話里隱藏著另一種聲音:我好孤獨。
解析孩子孤獨的表現
如今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小缺乏玩伴,幾乎很少進行集體游戲,再加上父母工作忙,孩子常常得不到家長的陪伴。同時,因為安全等問題,孩子總是被獨自留在家里,他們渴望與人交往,卻只能以各類玩具或者虛擬的游戲為玩伴。這樣的生活,雖衣食無憂,卻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孤獨,甚至會出現孩子自閉的現象。
給孩子恰當的心理援助
長期獨處的孩子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孤僻、冷漠,將來很難融入社會。因此,對孩子的孤獨,家長應該重視起來,積極尋找合理的解決辦法,幫助孩子盡早擺脫孤獨。具體做法如下:
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家長平時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玩,是孩子的特點和天性,是一種心理需求。孩子從一生下來,就通過玩來了解世界。作為家長,只忙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意陪著孩子玩;只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卻不理解孩子,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其實,父母雙方可以與孩子進行不同的活動,比如,爸爸可以經常陪孩子玩手工制作、打乒乓球、玩電腦、放風箏等,媽媽則可以與孩子一起做折紙游戲、畫畫、跳健美操等,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撲克、下跳棋??傊议L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就會減少孩子的孤獨感。
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外界交流的條件 孩子獨自生活并不意味著與世隔絕,雖然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造成了孩子與外界交流困難,但是依然可以通過某些方式達到交流的目的。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機會。開始時,可以找兩三個性情相投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并把可以集體玩耍的玩具,如皮球、跳繩、積木等交給他們。等孩子習慣這種環(huán)境后,再送到小集體里去,習慣一段時間后,就可以送到大集體里去。采取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糾正孩子的孤僻傾向。
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和愛好 有的時候,家長帶孩子出去玩時,碰到別的小朋友在一塊玩耍,孩子想要參與進去,卻因為不會玩他們玩的游戲,而失去與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家長如果發(fā)現有這種情況,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如打球、背詩、畫畫等,還可以教會孩子一些游戲,如捉迷藏。當孩子有了這些特長之后,在別的孩子玩這些游戲時,就可以參與進去,孤獨感也會悄然消失。
總之,家長要給予孩子加倍的關懷和耐心,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并帶孩子走出家門,與人交往、溝通,從而幫助孩子擺脫孤獨。
責編:王敬川